這是四川上里古鎮(zhèn)保存較好的字庫
成都街巷系列(33)——惜字宮街和字庫街(上)
成都惜字宮為道教宮觀,建于明朝初期。惜字宮是供奉傳說中的漢字發(fā)明者倉頡的廟宇。焚化字紙,別有字庫。古時出于敬惜字紙的風俗,中國很多地方均建有一種類似亭或塔的爐體,用來焚燒字紙,通稱為“惜字亭”,四川多稱為“字庫”或者“惜字宮”。嘉慶《四川通志·祠廟》說:“惜字宮,古禹廟也,前殿祀倉頡,中殿禮禹王?!?/font>
《顏氏家訓》說:文字是“古圣賢心跡”,所以字紙不可穢用,廢棄的字紙,應于焚化,可見敬惜字紙的風氣,由來已久。古人惜字如金,凡有墨寶的任何紙張均不得妄自糟蹋,皆焚化以示敬意。過去,有專人撿拾字紙,積存一定數量后,再擇良辰吉日放入“惜字宮”內焚燒,過化存神,收集了燒盡的灰燼再灑入河中,隨流水而下,這個過程稱之為“敬惜字紙”。
隨著歷史的演進,惜字宮逐漸成為供奉傳說中的漢字發(fā)明者倉頡的廟宇。倉頡為黃帝時代的史官,是文字的創(chuàng)造者,被尊稱為“制字先師”。世人對倉頡的貢獻心存感念,于是衍生出愛惜文字、敬重字紙、不隨意丟棄有文字的字紙等風俗習慣。古德曰:敬字如敬圣,惜字如惜金,惜字能得福,終身惜字者,其福無量。
常見的字庫塔多數是一人多高,四面開口,空心。那空心就是用來焚燒字紙的爐塘,經年日久至今還有煙熏火燎的痕跡。往往,在四川很多地方,文風塔與惜字宮合二為一。成都卻是各分兩處。古跡早已灰飛煙滅,然而惜字宮街和字庫街這兩處地名倒是留下來了。
下篇說崇州街子鎮(zhèn)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字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