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9月9日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
常熟翁氏家族書畫收藏,是近現(xiàn)代江南書畫鑒藏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部分由其先祖在19世紀收集奠定。傳承六代的丹青墨寶,由翁同龢五世孫,社會活動家、書畫鑒藏家翁萬戈先生珍藏于美國居所“萊溪居”中。主要由上海博物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等著名機構收藏的翁氏家藏書畫,以質量上乘、大師序列恢弘、保藏狀態(tài)良好和流傳著錄清晰見長。
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卷
去年,翁先生于百歲壽辰之際,特將所藏明代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兩件繪畫珍品捐贈上海博物館。今年1月,翁同龢后人翁以鈞先生攜夫人柳至善女士,代表翁萬戈先生參加了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捐贈儀式。加之此前征集入藏的翁氏家族最重要的書畫珍品——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卷,常熟翁氏家藏共計三件繪畫名跡皆回歸,也填補了上博館藏相關領域的空白。
“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集合了上海博物館書畫展陳研究與策劃、數字化技術、展陳設計、文物保護、宣教出版等多方面力量,傳統(tǒng)的文字說明之外,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嘗試一種前所未有的中國古代書畫展覽展陳模式,使得觀眾體驗全新的觀展感受。
展出的三件展品,可謂各具特色。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卷是目前傳世僅見的梁氏工筆白描畫作,為探討其早年藝術風格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在不足74厘米長的畫卷上,畫家描繪了90余位人物和鬼神形象,鋪繪了繁密的背景和故事情節(jié),呈現(xiàn)了精湛的繪畫技藝。展覽使用投影儀將全圖放大10倍,投影到正前方的墻壁上,供觀眾細細品味和解讀。
明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
明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為大青綠設色。沈周畫多仿元人,此畫風格在他的作品中既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堪稱絕無僅有。畫家對畫中人物謝安和幾名女妓刻意描寫,其造型端莊,服飾儼然,在沈氏存世作品中難得一見。展覽以3D動畫視頻復原圖畫中山水,等比例放大兩倍投影在文物一側,使觀眾恍若跟隨畫中人物游覽山水,體會到傳統(tǒng)中國畫可游可居的畫中境界。
清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
《杜甫詩意圖》軸是上博館藏清初畫家“四王”之一王原祁畫作中最大的一幅,是其在京任職期間為同僚所畫康熙御書杜詩詩意。畫面高321厘米,堪稱巨制。由于年久失修,該圖軸入藏上博時已無法懸掛。上博對此圖重新修復裝裱,并首次進行長達半年的跟蹤拍攝,在展廳以視頻形式,再次呈現(xiàn)全部修復過程。
在展陳設計方面,三件展品分別使用獨立的密封展柜展示,配合獨特的燈光設計,既保證了文物安全的展陳環(huán)境,又拉近了觀眾與文物的距離。此外,配合展覽出版的圖錄《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全新嘗試以二維碼的方式收錄展覽中的視頻和多媒體文件,將展覽全方位、呈現(xiàn)給讀者。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作為上海博物館的老朋友,翁萬戈先生捐獻珍貴繪畫之義舉,再次體現(xiàn)了先生與上海博物館締結的不解情緣,這是一場文化的接力,也是海外游子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守望。本次展覽應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文物保護科技等多種視角詮釋展品,不僅為上博東館,更是為未來的中國古代書畫展覽探索一條嶄新的“讓文物活起來”的展陳之路。
據悉,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同期舉行“翁氏家藏精品展”。兩展呼應,全面地向世人呈現(xiàn)翁氏家族書畫鑒藏方面的成就。
翁氏家族代表翁銘慶、翁以鈞及書畫大家陳佩秋等出席開幕儀式。展覽名稱“萊溪華寶”,系翁萬戈先生齋名及其夫人程華寶女士之名合成,寓有翁氏家族所珍中華瑰寶之意。
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7日。
*本文素材來源上海博物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