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俄羅斯有一個叫“下諾夫哥羅德”的地方,曾一度被改稱“高爾基市”,它是高爾基的故鄉(xiāng)。高爾基也不叫高爾基,這只是筆名,他的真名叫“阿列克塞.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俄國人的名字都很長,好像可以賣錢似的。
我們中國人對高爾基很熟悉,引為座上賓。魯迅對高爾基評價就很高,說道:“他的一身,是大眾的一體,喜怒哀樂,無不相通。至于高爾基,那是偉大的,我看是無人可比?!?/p>
魯迅還翻譯了他的《惡魔》和《俄羅斯的童話》。
很奇怪的是,高爾基被稱作蘇聯(lián)郭沫若,魯迅對郭沫若評價很差。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事實上魯迅先生應(yīng)該沒有這樣說過,他對郭較為中肯的言語是“才子加流氓”。
把高爾基比做郭沫若,是因為二人都是御用文人,以筆為刀,殺人無形。
1868年高爾基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隨母親一起去外祖父家生活。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河上常見一種職業(yè),纖夫。列賓有一副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畫面上一群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人,正奮力拉著一艘貨船前行。
船擱淺時,需要有人拉出來,纖夫就誕生了。在水中做事,又是體力活,大多數(shù)人是不穿衣服的,即使在女人面前也泰然自若。
很不幸,高爾基的外祖父曾做過纖夫。后來憑借自己努力開了染坊。這是后話。
19世紀末期,俄國底層百姓過得很不好,他們中有大批人是農(nóng)奴。農(nóng)奴被視為貴族的私人物品,與牲畜一起打包出售。一則廣告寫著:人能做鞋,馬三歲齒。女性農(nóng)奴更是淪為老爺們的玩物,托爾斯泰曾與一農(nóng)奴育有私生子。即使這位偉大的作家,在28歲時就大膽地解放農(nóng)奴,但對他人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quán),還是使他沉溺其中。
那時的俄國糟透了,在西歐各國中,它是國力最衰微的一個,為眾人恥笑??死锩讈啈?zhàn)爭的失敗,使俄國國內(nèi)民怨沸騰,不得已,壓力山大二世在1861年進行了農(nóng)奴制改革。
歷史很有趣,1868年日本同樣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革,36年后兩國改革的成果在戰(zhàn)場上一見分曉。當然,這也是后話。
農(nóng)奴的生活并沒有得到本質(zhì)改善。
1888年10歲的高爾基被迫開始謀生,他當過學(xué)徒,做過洗碗工,一路走來遍地荊棘,摸爬滾打滿身傷痛。是誰把他狠心地扔到豺狼滿布的人間的呢?是他的外祖父。
他對阿廖沙說:“哎,阿列克謝,你總不能掛在我的脖子上,這里不是你待的地方,你還是到人間謀生去吧!”
此時這位惡毒的老人已行將就木,回顧他的一生,他沒有因出身貧苦而憐憫窮人,反而加倍欺負他們,似乎這樣,可以擺脫低賤的出身。
外祖父對家人的種種行徑也同樣令人發(fā)指。年幼的阿廖沙只是染壞了一匹布,便被外祖父打得昏死過去。毆打外祖母更是家常便飯,阿廖沙的母親也經(jīng)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
血濃于水尚且如此,遑論其他人呢。跟隨他一輩子的格里高里,最后落得沿街乞討。凡事有因果,小說最后,外祖父完全破產(chǎn),也是托缽乞討,可是沒有一個人愿意施舍他。
至此,高爾基完成了他短暫波折的寄人籬下的生活,開啟了喪家之犬的生活。
后來高爾基想去喀山上學(xué),愿望再次落空,無奈繼續(xù)在社會這所無所不包的大學(xué)里,接受生活的錘煉。
多年后他的摯友列寧一家,由于列寧哥哥刺殺沙皇失敗,被發(fā)配到喀山。身為貴族的列寧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響,衣食無憂,且有書讀。21歲的列寧以校外生的身份獲得彼得堡大學(xué)的畢業(yè)考試,授予優(yōu)等生畢業(yè)文憑。
列寧因哥哥刺殺沙皇受到牽連卻可以完成學(xué)業(yè),高爾基出身貧寒,想求學(xué)而不得。根本原因是身份差異。普通民眾如草芥,貴族擁有免死金牌。
俄國最有名的農(nóng)民起義軍官普加喬夫,以解放農(nóng)奴,給予土地為名,一路高歌猛進,使葉卡捷琳娜二世驚慌失措。起義軍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十萬多人,莫斯科岌岌可危。
沙皇統(tǒng)治腐朽到骨子里了。
年輕的高爾基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進步思潮的影響,內(nèi)心涌動。16歲的他參加民粹黨小組被捕入獄,此后多次入獄,出獄后仍被監(jiān)視。
下諾夫哥羅德謝米寧街的26號如今作為高爾基文學(xué)博物館而存在,門票200盧布/人,每周一、周二閉館。市內(nèi)有多家高爾基博物館,存有他曾呆過的牢房,時光斑駁了歲月,亦斑駁了鐵窗。
1905年高爾基加入布爾什維克黨,與列寧成為摯友。一天,列寧聽高爾基講完自己童年的往事,建議他寫出來,這才有了揚名中外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
書中描寫了許多悲慘的境遇,在當時的社會司空見慣。高爾基以自身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俄國底層勞苦大眾的群像。眼淚中含有歡笑,陰霾里露出陽光。
我們無從想象從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到成為偉大的作家,高爾基經(jīng)歷了多少磨難,在社會的大染缸中,他終究沒有淪為如外祖父一樣的渣滓。
太不容易了。
1917年列寧領(lǐng)導(dǎo)的十月革命勝利,蘇維埃政權(quán)建立,高爾基卻選擇出走意大利。
無產(chǎn)階級政權(quán)建立初期,俄國出現(xiàn)了許多紅軍暴行。臭名昭著的“余糧征集制”使大約500萬農(nóng)民被餓死?!度崭晖哚t(yī)生》中,為了搶奪一匹馬,紅軍士兵竟然放火燒了整個村莊。
這一切都讓高爾基倍感失望,他在自己創(chuàng)辦的《新生活報》上公開指責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14個月后報紙停刊。
歷史就是如此,在循環(huán)往復(fù)之中嗤笑人類的愚蠢。槍殺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蘇維埃政權(quán),多年后對自己的同志下了狠手。
長期旅居國外的高爾基目睹蘇聯(lián)的崛起,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之情。1928年斯大林為高爾基舉行了巨大的歸國歡迎儀式,高爾基不禁感激涕零。以后的日子里,他不斷對斯大林極盡諂媚之能是,“馬恩列斯”四大導(dǎo)師的說法,便是由高爾基一手促成的。
高爾基寫過一篇政論《敵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這句口號使斯大林的諸多政令名正言順,包括1937年的大清洗。喬治.奧威爾預(yù)言的1984最終還是成為了現(xiàn)實,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淪為空談,這一切的背后是高爾基不遺余力地搖旗吶喊,作為交換,斯大林把高爾基塑造成為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