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簽約文章
白瑋/文
一、
公元1056年,在四川眉山生活了二十個年頭的蘇東坡告別家鄉(xiāng),隨父親蘇洵進京趕考。
當時的都城叫做汴梁,也稱之為東京,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
這一年,恰是宋仁宗啟用嘉祐年號的第一年。此時的大宋江山,在經歷了96年的跌宕起伏,盡管表面上顯得是一派繁華。然而,朝廷上下的各種矛盾已經積聚到了隨時爆發(fā)的邊緣,北宋的朝廷開始出現諸多繁亂的氣象,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蘇東坡從邊緣的蜀地走進了大宋的中心。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57年,蘇東坡以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高中進士。
這一年的主考官是歐陽修。
本來,按照文章才學,蘇東坡應該是第一名,但修老先生想當然地以為這文章的水平應該是出自自家弟子曾鞏的手筆。所以,為了避嫌,他似乎很“謙遜”地就把蘇東坡定成了第二名??梢?,功名這東西,自古以來都不是按真才實學來判定的。
依照古時的規(guī)矩,這一年及第的士子都算是歐陽修的門生,盡管蘇東坡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但作為他這一屆的士子,歐陽修還是為發(fā)現這一人才而欣喜,所以,到處逢人就夸贊蘇軾的才學。
以歐陽修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的傳播效應,形同圣旨,只一夜之間,就使蘇東坡的才名傳遍京城。
在當時北宋極其嚴峻的政治斗爭形勢下,歐陽修的這一舉動無疑給蘇東坡未來的仕途命運埋下了一個輾轉的伏筆。從而,也為東坡肉的烹制營造了一個又一個契機。
二、
正當蘇東坡要把他滿腔的才華橫溢地涂寫在大宋的江山之上時,不料,他接到了母親去世的噩耗。
蘇東坡的母親程氏,出生于四川眉山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父親、兄弟均在朝為官,是當地權勢相當顯赫的豪門望族。
18歲時,她嫁給了清貧的19歲的蘇洵。相比于程家,蘇洵的家境遠不如程家富貴,但好在年輕的蘇洵素有文名,郎才女貌,也還般配。
剛至蘇家時,蘇家還生怕這位大家閨秀在這清貧之家不習慣,沒想到程大小姐卻是樸實勤勞,善良持家之人,溫良恭謙讓地把一個貧窮之家收拾得利利落落。
在蘇東坡的少年時代,他的父親作為一個文學青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邊游蕩。因此,蘇軾兄妹的生活和學習一直都是由母親照看。
且說眉山地區(qū),自古就擅于調烹豬肉,尤其盛行一道叫做“白水煮肉”的菜。勤于持家的蘇媽媽免不了時不時地為孩子們做上一頓當地的美味,以改善孩子們窘迫的腹胃。這一“媽媽的味道”從此在蘇東坡的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并伴隨著他以后的整個人生。
去年在三蘇祠發(fā)現的《蘇東坡全集》里,有東坡先生對這道菜的詳細記錄。正如我們每個人一樣,少年的味覺記憶,總是伴隨著后來的一生,無論走到哪里,少年的味道總會不經意地浮現心田。東坡先生也一樣。
母親的去世無疑給蘇東坡留下了沉痛的回憶,當然也包括永遠逝去的那一絲“媽媽的味道”,他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烹制的白水煮肉了(此處有淚水)。不過,人雖逝去,但少年記憶里母親廚房的菜香卻一直縈繞在他的心懷。
這一切都注定了東坡肉會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不斷地復現。
三、
冶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年,蘇軾的父親蘇洵去世,蘇東坡又從東京汴梁扶靈柩回四川眉山繼續(xù)丁憂。
守孝三年之后,蘇軾還朝,就在此時,震動整個中國歷史的王安石變法浩浩蕩蕩地上演了。
變法之下,蘇軾的許多師友故交,包括當初十分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與新任宰相王安石的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上下,流水落花,大宋的江山,已不是他三年前所見的平和世界。
從此,蘇東坡便開始了他仕途命運的跌宕輾轉……
從此,東坡肉的傳奇也將隨著他命運的輾轉而走上灶臺——
公元1077年的四月,蘇軾被發(fā)往徐州出任知州。
剛上任不久,正碰上黃河決口,黃河洪水泥沙沿著泗水河直奔徐州城下,身為徐州父母官的蘇軾,責無旁貸,親自率領禁軍武衛(wèi)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
洪水過后,徐州百姓為了感謝這位與民朝夕相處、甘苦與共的“父母官”,紛紛殺了家里的豬贈送給東坡先生,以表謝忱。
望著這滿院子的豬肉,蘇東坡觸景生情,不經意間就回想起了少年家鄉(xiāng)“白水煮肉”的濃香。于是,憑著對往昔的記憶親自指點廚師把這些送來的豬肉,分別改刀烹制成熟,回贈給一同抗洪的黎民百姓。
百姓吃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美味,無不稱道。于是,就給這道菜命名為 “東坡回贈肉”。后人還特意賦詩一首曰:
“狂濤淫雨侵彭樓,晝夜辛勞蘇知州,敬獻三牲黎之意,東坡烹來回贈肉?!?/strong>
直到今天,徐州還保留著這道回贈肉,并把它作為徐州本地一道最具代表性的菜品而廣為流傳。
這是飄零于仕途的蘇東坡第一次將少年中的味道拿出來與世人分享。
四、
一年后,蘇東坡的命運再度流落,他被發(fā)往湖州出人知州。臨行前,他還寫了一首《江城子·別徐州》的詞,以志紀念。此時,他的心中已經開始酸澀——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如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厥着沓牵邈襞c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元豐二年,也即公元1079年,此時年逾四十三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旋即給當時的皇上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此時此刻,正處于風雨飄搖、大肆內斗的大宋朝廷已經承受不了一行文字的重量。
于是,一個脆弱的朝廷把所有的憤怒和浮躁全都發(fā)泄在他的身上,一干政治掮客指責他“愚弄朝庭,妄自尊大、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了。于是乎,著名的“烏臺詩案”爆發(fā)。
好在,蘇東坡的性命因趙家太祖趙匡胤留下的“不殺士子”的先訓而得以保留。但,又將他發(fā)配至黃州,以示懲戒。
于是,在風雨飄搖的朝廷政治之上,蘇東坡的命運再度開始輾轉。
這一輾轉,人生的大半個年華就此逝去,但也給他品嘗各地人間風味積累了一個難得的履歷。
五、
烏臺詩案給了蘇東坡以沉重的打擊。人到中年,遭此大難,整個的人生觀都變得又苦又咸。
就是帶著這樣凄楚的心境,蘇東坡于公元1080年年初踏上了湖北黃州的土地。
從監(jiān)獄出來后的蘇東坡,被安排了一個團練副使的職位。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民兵隊副隊長的角色。
此時的他,心緒寥落,過著“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苦澀日子 ——《寒食帖》中的詩句。
閑來無聊,他便在城東的荒地開墾了一塊農田,種種菜,除除草,喝喝酒,伺弄伺弄莊稼,借以打發(fā)寥落的日子和心情。因為這塊荒地在城東,所以,他自嘲為東坡居士。從此,東坡的稱謂便再也沒有離開過對他的稱呼,一直到我今天的桌前。
這一段種莊稼的心情,他都記錄在了這首詞里——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gu)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strong>
在這樣一種慘淡的心緒下,他總是想起媽媽那道“白水煮肉”的菜香。也許,只有少年的滋味才能給他帶來些許的撫慰。
至此,東坡肉再度浮現于餐桌已刻不容緩。
說來也巧,當時的黃州,肥豬遍地跑,豬肉價不高,富裕的黃州人民都不屑于吃它。
這令清貧的東坡先生甚覺可惜,但也給他親手改良少年記憶里的“白水煮肉”提供了豐沛的豬肉基礎。以有機會,他就和朋友一起,下棋,喝酒,煮肉吃。時間既久,手法越發(fā)老到,以至于東坡的肉香遠近聞名。從此,當地的百姓爭相效仿。
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首《豬肉頌》的打油詩,向當地百姓傳授煮肉之法,曰:
“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yan)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薄ㄒ姟稏|坡續(xù)集》卷十)
應該說,在黃州之時,這道東坡肉的基本框架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要再添加一味人文的情懷了。
六、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隨大宋朝廷的翻覆折騰也又被重新啟用。
然而,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打壓王安石集團的人馬并盡廢新法后,認為這幫人渣與所謂的“王黨”也只不過是一路貨色,本質上都是他媽的套路。
于是,又對朝政大加批判。這樣一來,他便激起了保守勢力對他的討伐。結果鬧得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朝廷之上,無法面對,只得請求外派,跌宕的命運不得不重新上路。
公元1089年,蘇軾以龍圖閣大學士的身份被派往杭州出任知州。
此番再度回到杭州,他的舌尖已歷經四川、河南、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各地美味的熏陶,幾乎嘗遍了大宋江山里最繁華地區(qū)的各路風物。尤其在黃州的生活和操練,已經使“東坡肉”的烹煮手法日臻成熟。而今,已過天命之年的他對美食的理解更融入了人生的況味和歲月的醬香。
到此時,神奇的東坡肉的出爐已成必然,只待一個機緣了。
初到杭州的蘇東坡幾乎復寫了他在徐州時的舊景——
當時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于他及早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確保了杭州城的平安。
杭州人民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為了感謝他,便也像徐州的百姓一樣,排著隊,挑著酒,抬著肉,紛紛來給他送豬肉。
此時的東坡先生,也像“昨日重現”一樣,吩咐家人,把肉切成方塊,洗凈入鍋,并將他少年的滋味、徐州的往事、黃州的失落、人生的蒼茫、世事的炎涼,以及各地美味的芳香全都融進到了這一大鍋肉里。
待肉出鍋,大家分而食之,無不稱奇。從此,這道叫做“東坡肉”的幽香便像傳說中的那樣一代代地飄蕩下來……
七、
然而,人生的跌宕并未結束。
正直的人生總是充滿荒涼,就像人間的正道總是寫著滄桑。
進入朝代末尾的大宋江山已經無法聽聞一絲風聲的響動,過敏的朝廷神經過敏地攪動著日漸脆弱的朝綱。
身處廟堂之缸的蘇東坡就像這一塊東坡肉一樣,不斷地被動蕩的朝廷翻動。這一次,他流落的命運又將被發(fā)配到天涯的遠方。
公元1097年,年已62歲的蘇東坡被一葉孤舟送到了遙遠的荒涼之地——海南儋州,他此時的心境已心如止水,命運的跌宕在他的心中早已煲成了一鍋醇厚的老湯。
30年后,運行了167年的北宋江山在金兵的吶喊聲中轟然坍塌。
但他創(chuàng)制的“東坡肉”卻像一道暗示一樣在南宋的首都——杭州城里安撫著失去故國的趙家王朝。直到今天,還飄蕩著一個朝代的回憶和醇香……
(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