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玖愿 -
365天,我們每天都在禮贊生命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您可以參與7月11日獻花『季羨林』儀式
他的一生頗為傳奇,他以新派攝影手法,
引起攝影界漣漪。
他是香港首個票房過千萬的導演,
連張藝謀都對他的影片稱贊。
他就是葉玉卿主演的《我為卿狂》的導演何藩。
我們今天來聊聊他在攝影方面的成就。
何藩的攝影題材大多是記錄香港社會的底層生活,以精彩的光影和奇妙的構圖著稱,營造了眾多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
點擊上方綠色播放鍵,即可聽優(yōu)美音樂
雖然他導演的電影得了很高成就,但與他的攝影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他年輕時就拿下了267個國際攝影大獎,曾連續(xù)8次獲評“世界攝影十杰”,他是世界攝影界里華人的驕傲。
他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生活還不夠近?!?/strong>
他在14歲生日那天,
父親贈給他一臺Rolleiflex雙鏡反光相機,
在父母的鼓勵下參加攝影比賽,竟贏得了冠軍。
此后他一直醉心攝影,
并從攝影書籍、畫冊等中不斷學習。
年少的他帶著相機,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
這也成為了他日后慣有的攝影方式。
18 歲時,何藩隨家人移居香港。
他無心繼承父親的織造工廠,
于是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一心做著文藝青年的“作家夢”。
可惜,
大量的閱讀寫作令他患上了嚴重的頭痛病,唯有放棄案頭工作。
從此,攝影成了他的職業(yè),不再只是愛好。
石板街、大馬路、樓梯、街市皆是他的拍攝場景。
嬉戲的小孩
挑擔的小販
閑聊的老人
何藩曾言道:
“我對中下層的窮苦大眾、弱勢群體有比較特別的同情關懷,不知道為什么,就是直覺。可能受到我讀的很多文學作品如雨果的《悲慘世界》、狄更斯小說或者電影的影響。意大利電影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就是小人物的那種悲慘的生活與奮斗,我很自然喜歡拍這些照片。”
為了拍攝完美的作品,
何藩總是一連數(shù)日在同一地點守候,
只為等待適合的光線,
以及人物出現(xiàn)在最佳位置的瞬間,
便按下快門,一氣呵成。
由于常在中環(huán)街市拍攝。
他摸清了那里樓梯最佳光線的時間。
總在下午3時45分至4時去中環(huán)拍攝。
他會在午后的中環(huán)街市,
記錄下幾位身穿黑色長衫的婦女,
背對鏡頭邊走邊聊,
被陽光勾勒出人形光環(huán)的瞬間。
他會從樓頂俯瞰,
等待有人走過兩棟樓,
影子間隙的陽光地帶,
然后留下影像。
何藩的這種拍攝手法與
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
的“決定瞬間”(Decisive Moment)
極為相似,
所以他被譽為“東方布列松”。
可以說如果不是大師何藩的話,我們是絕無可能看到當今繁華盛世的香港曾經(jīng)的那一面,而其獨步天下的側逆光拍攝手法,也早已在世界攝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卻從未想過記錄香港的城市建筑和名勝,而是努力捕捉香港的魂,記錄香港人的苦難和堅韌。
但那時,街道上的人們大多不喜歡被拍,何藩說曾經(jīng)一個豬肉屠夫拿著刀要砍他。當然也不是全部的人都這樣,一些女生看到何藩給自己照相甚至會刻意地梳理一下頭發(fā)。
《勿忘我》,照片攝于 1949 年
何藩由“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得到靈感,想象這位漂亮的少女愁眉苦臉,心里在惦念戰(zhàn)亂里失散的、渺無音信的愛人身在何方,是否已經(jīng)天人永隔。
《夜幕降臨》拍攝于1956年
何藩當時感受到北周文人庾信《哀江南賦》中那種“日暮途遠,人間何世”的意境,于是拍下這張《夜幕降臨》。是他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該作 2012 年在其香港個展《昔日香港》中展出。
正是這樣的癡迷,
他對光線和瞬間的極致把握,
才令人嘆為觀止。
無論是光影、構圖或是題材,
都讓人無可挑剔。
在50至60年代,
他奪得了267個國際攝影大獎。
連續(xù)8次獲得美國攝影學會評選的“世界攝影十杰”。
或許是因為拿獎拿到手軟了,
1961年,他把目光投向電影,
加入香港邵氏集團。初擔任場記,
后因為外形俊朗,轉(zhuǎn)任演員。
直至 1965 年在《西游記》中扮演唐僧嶄露頭角,
而后出演了該片續(xù)集《鐵扇公主》、《盤絲洞》及《女兒國》。
然而好景不長,出于商業(yè)的壓力,公司要求他轉(zhuǎn)而拍攝唯美派艷情片,導演了《春滿丹麥》、《我為卿狂》等二十幾部作品。
在1975年拍了一部叫《長發(fā)姑娘》的戲,賺得盆滿缽滿。何藩于 90 年代退休,攜家人移民赴美,定居舊金山。繼續(xù)鉆研攝影之道,不僅到多國大學教授攝影及電影制作,分享成功經(jīng)驗,也堅持看書學習。
2016年6月19日,何藩因肺炎惡化在美國加州圣荷西的醫(yī)院病逝,享年84歲,他為我們留下的不朽作品必將成為我們心中的永恒經(jīng)典。
而今天,我們用他著名的攝影作品來緬懷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