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白x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鑒》?!锻ㄨb》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諸史之異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舊,惟《通鑒》可以當之?!?/p>
“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jù)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第一段是清代著名學者王鳴盛評價的《資治通鑒》,第二段是近代大名鼎鼎的梁啟超評價的。不約而同地指出,《資治通鑒》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曠古絕今。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這是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的目的,書名的意思亦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由宋神宗親自賜名,賦予了不一樣的神圣色彩。這本書將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的道理,用歷史現(xiàn)實擺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自行去感悟,從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來探尋人生真理和歷史規(guī)律。
因此,《資治通鑒》又可以被稱為中國版的黑暗寓言書。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很值得職場年輕人了解的小故事來,講述《資治通鑒》的“寓言”。
《資治通鑒》 周紀一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袼梅浅蓜t璜,二子何如?”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蔽暮钤唬骸跋壬R事勿讓!”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p>
魏文侯對李克說:“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F(xiàn)在我為魏國選相國,不選魏成就選翟璜,這兩者怎么樣呢?”李克回答道:“下屬不參與尊長的事,外人不過問親戚的事。臣在朝外任職,不敢回答您的問題?!?/p>
魏文侯再說:“先生不要這樣臨事推讓?!崩羁嗽倩貜偷溃骸皣龥]有仔細觀察啊。看人,該平時看他親近的,富貴時看他交往的,顯赫時看他所推薦的,窮困時他不能做的,品鑒時他不取的。單這五條,足以判斷一個人如何,何必要我為您指明事情呢。”魏文侯說:“先生回去吧,我的國相已經選定了。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戰(zhàn)國初期,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與外臣李克(即李悝)。當時三家剛剛分晉,魏國剛建立,法統(tǒng)性不夠,國家經不起什么波折和動蕩。所以魏文侯對選拔國相輔佐自己處理朝政一事看得相當重,關系著權力的穩(wěn)定,相當重要。魏文侯難決斷,便找到李克問其意見。
這件事相當微妙,因為魏文侯給出了兩個選擇讓李克幫忙選擇。無論李克選任何一方,他都將陷入難翻身的境地。魏文侯選擇李克選擇的,那么李克對新任國相是有舉薦和提拔之恩,新國相勢必與李克親近,兩大重臣變相地聯(lián)合在一塊,威脅到魏文侯與其子孫的統(tǒng)治地位。因此魏文侯會想辦法處理掉李克,應該會將其調離中樞。
若是魏文侯選擇李克不推薦的那人為國相,新任國相知道此事后,十有八九與其有間隙,埋下矛盾的根源,李克的日子將不好過。所以年輕人遇到老板問“該提拔重用誰的問題時”,別那么興奮,覺得自己能夠決定公司的人事安排了,首先不要急著回答,先揣摩揣摩老板的意思,再分析分析利弊,最后決定開口說些什么,這就需要才思敏捷了。
魏文侯提出問題的時候的確想李克提出看法為自己決斷,沒想那么多,可解決完這個問題之后會出現(xiàn)另外的問題,與李克息息相關的問題。李克迅速反應過來之后,先是以“卑不謀尊,疏不謀戚”的理由推脫,說自己的外臣身份不方便回答,遂拒絕回答這個問題,想避開這個坑??晌何暮畈蛔專且羁苏f出個所以然,李克再不說就是不給面子,要得罪魏文侯了。
到這份上,李克開口了,給出自己認為最佳篩選魏國國相的標準,讓魏文侯自己去判斷選擇。魏文侯挺滿意的,沒有再追問出個具體人選。這又涉及到一個問題,身為管理者,手中最大的權力就是任免權,若是下屬能夠影響決定這些事,將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即使當時管理者沒什么激烈反應,但事后會記住,好像埋在地面的地雷,不知何時會踩到爆炸。另外,君主是最擅長秋后算賬的,終成隱患。
李克的應對堪稱完美,只提出了建議,但結論要魏文侯自己去總結得出。如此,既不得罪魏文侯,也不得罪未來國相。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到社會職場,小到學校家庭。例如在學校,老師問你該提拔誰做班委,最好不要直接說誰好,應該說班委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才能管理好班級,老師自然會做出判斷,還會承未來班委的情分,沒當上的也怨恨不了你。
未來步入社會職場亦是如此,不管是當面還是背面,都盡量去評價任何一個人。有時候老板問你該重用提拔誰,并不是找你決斷,而是請你給個合適讓自己滿意的建議罷了,不要以為自己行了,開始滿嘴跑火車了,很容易得罪上上下下的人的。應該學習李克,慎重回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