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宣理肺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治風寒外束,肺氣不宣,氣逆痰阻所致的咳嗽。
若謹守病機,臨床亦有新用,如治療鼻炎、蕁麻疹等。
今天,小師妹為大家整理了通宣理肺丸臨床應用醫(yī)案各三則。
5分鐘的學習臨床醫(yī)案,收獲新知識。
通宣理肺丸
出處
出自: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參蘇飲加減。
功效主治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風寒外束,肺氣不宣,氣逆痰阻所致的咳嗽。
藥物組成
成分:紫蘇葉,麻黃,前胡,苦杏仁,桔梗,陳皮,半夏,茯苓,黃芩,枳殼,甘草
解析:
紫蘇葉、麻黃—性溫辛散,疏風散寒,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前胡、苦杏仁—降氣化痰平喘
桔?!位道?/p>
陳皮、半夏—燥濕化痰
茯苓—健脾滲濕,以絕生痰之源
黃芩—清瀉肺熱
甘草—化痰止咳,調和諸藥
類似方鑒別
杏蘇散止咳顆粒:
都治療咳嗽,宣肺氣。但通宣理肺丸重宣,且解表之力更強,杏蘇散主肅降肺氣,祛痰之力更強。
現(xiàn)代應用
通宣理肺丸是臨床上常用的中成藥。
近年來經(jīng)過臨床實驗與研究,有許多新用途被發(fā)現(xiàn)。
1、鎮(zhèn)咳
2、祛痰
3、平喘
4、解熱
5、抗炎
醫(yī)案一
咳嗽
患兒,女,4歲
2006年8月20日初診
1月前,在戶外玩耍大汗出后未能及時換衣服受涼,次日發(fā)熱惡風、流清涕、咽癢、咳嗽。
服藥后熱退、流涕癥狀消除,唯咳嗽不止甚至加重,夜眠及晨起為甚,反復診治1月余,咳嗽一直不除。
現(xiàn)家長代訴:日間咳嗽較輕,夜眠咳嗽較重,遇冷空氣加重,咳嗽時喉中有痰,不咳則已,一咳難止。
舌淡苔白,脈浮細。
處方:以通宣理肺丸加減治療
紫蘇葉、茯苓各10g,
苦杏仁、前胡、
法半夏、僵蠶、
紫菀、百部各8g,
枳殼、桔梗各6g,
陳皮、蟬蛻各4g,
生麻黃、炙甘草各3g,
3劑,每天1劑,煎服法如上。
囑飲食忌生冷、油膩、甜食。
二診:
服上藥后咳嗽大減,咽癢消失,痰已全除,睡安食香,精神爽朗,偶咳一二聲。
效不更方,再進3劑后痊愈。
按語
小兒咳嗽,以外感多見,由感受風寒或風熱之邪,影響肺之宣發(fā)所致。
外感六淫致咳,以風寒者居多,即如張景岳所云“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
風寒之邪從皮毛或口鼻而入,肺氣不宣, 氣逆痰阻所致。
由于外感咳嗽以肺失宣發(fā)為其病機,故其治療當突出“宣”字,以辛溫宣肺為大法,方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通宣理肺丸以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
醫(yī)案二
急性鼻炎
付某,女,40歲,干部
1995年12月14日初診
因淋浴后外感風寒引起鼻塞、流涕、打噴嚏、頭痛惡寒 。
經(jīng)西醫(yī)耳鼻喉科檢查診斷為:急性鼻炎 。
經(jīng)抗過敏消炎及滴鼻治療4天, 療效不佳。
轉診中醫(yī)。
察其證,頭沉痛,鼻頭紅赤,鼻塞聲重,涕多稀薄,每晚睡時鼻塞尤甚,
雖用滴鼻液旋可通氣,須臾又塞,十分痛苦、觀其舌淡紅苔薄白,按其脈浮緊。
究其病因為風寒犯肺束表,肺失宣降所致。
囑其停用西藥口服藥,服用通宣理肺丸。
每日3次,每次1丸。
服藥2天,鼻塞、頭痛、流涕諸癥大減。
繼用3天其病痊愈。
按語
肺開竅于鼻,外合皮毛。
本病例系淋浴后腠理疏懈,衛(wèi)氣不固,風寒之邪乘機而入。
外束肌膚,內犯于肺,肺為寒邪所遏;宣 發(fā)肅降失司所致。
故用通宣理肺丸取其解表散寒,宣發(fā)肺氣之功效,使鼻塞流涕、頭痛、身寒等癥霍然而解 。
醫(yī)案三
暴聾
王某,女,27歲。
1998年11月21日初診
右耳聽力下降3天,耳內有脹塞感,微痛,鼻塞流清涕,吞咽時耳內有“轟轟”作響感,用手按壓耳屏癥狀不減。
舌苔薄白,脈浮滑。
證屬外感風寒之邪,侵襲清竅,耳竅閉塞所致。
囑服通宣理肺丸12g,每日3次。
3日后復診
聽力漸復,續(xù)服3日,諸癥消失,聽力恢復。
按語
耳聾一癥,治療多從腎、肝膽著手,但暴聾者,起病急,常伴有鼻塞流涕、脈浮等
外邪犯及清竅之癥,故病不在肝腎而應在肺,
通宣理肺丸宣肺,發(fā)表、通竅,使邪得解,肺氣宣發(fā),經(jīng)氣流暢,耳竅宣通,耳聾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