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因為寫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
--------------------------------------------------------------------------------
2008年12月30日 10:07 來源:《大地》
--------------------------------------------------------------------------------
向后退,退到最底層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負悲劇的邊緣者;向內(nèi)轉,轉向人物最憂傷最脆弱的內(nèi)心,甚至命運的背后。然后從那兒出發(fā)傾訴并控訴,這大概是遲子建近年來寫作的一種新的精神高度。
——謝冕
2008年11月2日,初冬的烏鎮(zhèn),煙雨濛濛、清清涼涼。烏鎮(zhèn)通安客棧,燈火輝煌、喜氣洋洋,中國文壇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此舉行。
本屆茅盾文學獎唯一獲獎女作家遲子建,身穿白底黑花風衣亮相,質(zhì)樸中帶著優(yōu)雅。
榮譽是一陣愜意的風
頒獎當晚,賈平凹、麥家等人在一起狂歡,遲子建獨自一人回到房間。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特別不喜歡熱鬧,面對鏡頭總是大汗淋漓。”
遲子建是當今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最牛的還是在所有這些獎中,包括了散文獎、中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所以,她應該還有一個“女子文學全能冠軍”獎。
面對頻繁的得獎,遲子建說:“一個作家得獎,就像是一個人在趕長路,走得熱氣騰騰的,很悶熱,這時,一股涼爽的風吹來了,感覺很愜意。但這只是瞬間的感覺。所以,享受完一陣愜意的風后,還是盡快趕路吧。
向后退 向內(nèi)轉
2007年,遲子建憑借中篇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
在這部小說里,遲子建用散文的筆觸,以一個魔術師妻子的口吻,娓娓講述了與丈夫相識相戀的經(jīng)過。在丈夫遭遇車禍后她獨自遠行,偶然情況下來到了一個盛產(chǎn)煤炭和寡婦的小鎮(zhèn)烏塘。在這里,她目睹了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悲哀。
“我想把臉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就連遲子建自己都認為,這部小說最接近她的真實生活。
2003年5月,遲子建生命中一個重要的人——丈夫黃世軍在由哈爾濱返回塔河的途中,車禍身亡,四年美好的婚姻生活被人生的“魔術師”變沒了。
據(jù)遲子建朋友、作家蔣子丹回憶:“最初的日子里,她常會不由自主撥打丈夫的手機……電話里一遍遍傳出的,總是電腦冷冰冰的提示音:‘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已關機。’直到有一天聽筒傳出的聲音,變成‘您撥叫的號碼是空號’。”
遲子健終究是智慧的,從悲傷中走出來的她,以堅韌與柔弱的性情,寫下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寫完后,她說自己“放下了一段痛苦的經(jīng)歷”。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國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xiàn)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為了這部小說,遲子建實地去大興安嶺深處進行了采訪,記了幾萬字的筆記。“寫它時滿懷激情,寫完后卻滿心的蒼涼。其實我們身邊一直存在著神性世界,只可惜我們大都長著混沌的眼,發(fā)現(xiàn)不了它!我們應該關注人類進程中的原始之美。”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給予這部史詩般小說的授獎詞是:“遲子建懷著素有的真摯澄澈的心,進入鄂溫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溫情的抒情方式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小說具有史詩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風格鮮明、意境深遠、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作家是條魚,故鄉(xiāng)就是水
作家蘇童曾說遲子建有一個先聲奪人的故鄉(xiāng),具有寫作題材上的先天優(yōu)勢。對此,遲子建表示認同,她說:“如果說作家是一條魚,那么他的生活世界就是水域。脫離它,等于失去了生命。無論是文學還是生活,這片土地給我注入了深厚的基礎。”
1964年,遲子建出生在中國最北端——黑龍江漠河的一個小村莊里。飛舞的白雪、冰封的黑龍江、漫漫極夜、狐貍的神話成為她兒時的記憶。“六月,漠河的夏天,是中國唯一可以看到北極光的地方,晚上十一點的時候還可以在籃球場上打籃球。等到冬天的時候,恰好相反,黑夜漫長,下午三點多太陽就落山,第二天早晨八點多才升起來。”
“當世界都是黑暗的時候,故鄉(xiāng)的人吃完晚飯,沒有任何可以娛樂的事情,就坐在火爐旁邊,嗑著瓜子,喝著茶,聽大人們講故事。全是鬼怪故事。”
只要“滿含淚水”的人存在,神話就不會消亡
大地:您曾說過,您的文學,您的世界觀是與神話分不開的。一個科學時代,神話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遲子建:人類因為對萬事萬物有悲憫的情懷,所以才一路走到今天。城市化進程,在漸漸消解神話;大自然的退化,也在侵蝕神話產(chǎn)生的土壤。我們這個時代,難道真的不需要神話了嗎?我想如果有一天神話絕跡了,人類就到了消亡的邊緣。
科學昌明,它帶來的是技術上的日新月異,而人的想像力,是人類的精神活動。我相信不管什么時代,只要“滿含淚水”的人存在,神話就不會消亡。
大地:有人說,您擴展了女性作家的小說題材。
遲子建:我寫作時,從來沒有想過我是一個“女遲子建”在寫作。無論是處理重大的歷史題材,如《偽滿洲國》,還是處理小題材,如《親親土豆》、《清水洗塵》等,我只遵從藝術的原則。不過,我很少寫關于自己內(nèi)心的一些東西,我也從來不去刻意追求一部作品的厚重感,因為“深刻”是求不來的,只能是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
大地:您說過自己還沒有寫出到八十歲仍然感到滿意的小說,那您心目中,什么樣的小說會讓您滿意呢?
遲子建:這是一個誤會的說法,在此通過你們予以糾正。在茅盾文學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有人問我寫沒寫出最滿意的小說,我回答,我剛四十多歲,不寫到八十歲,很難說目前哪一部是我最滿意的作品。我不愿意現(xiàn)在就選擇一個自己最滿意的,是因為對自己未來的作品還有所期待。
大地:看過您的一篇隨筆,寫您和母親看完《圖雅的婚事》,母親說:“我明白了,你寫的那些書,就跟咱倆看的電影似的,沒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書,就跟那個劉老根大舞臺一樣,看的人多啊。”作為小說家,您怎么看小說出版的現(xiàn)實?
遲子建:除了文學本身的原因造成了出版的艱難,現(xiàn)在網(wǎng)絡侵權太猖狂了。一部小說,剛一發(fā)表和出版,網(wǎng)絡上四處都可看到,而這大都是沒有經(jīng)過作者授權的。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網(wǎng)絡侵權的打擊。我出版的四十多本書,雖然談不上暢銷,但每本書都能達到一兩萬的銷量,對此,我沒有更大的奢求。
大地:談談您的生活吧。您的小說里有著濃厚的日常氣息,即使被評論家們認為是“歷史小說”的《偽滿洲國》,在您看來是“把一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寫足了”而已。您自己說,每天晚上睡覺前要為第二天構思兩樣東西,一個是小說的情節(jié)該如何發(fā)展,還有一個就是吃什么。
遲子建:小時候,我父親經(jīng)常說:“外面穿得溜光水滑,肚子里全是草”的人實在是太傻了。穿得再好吃得不好,對不起自己。這個價值觀深深影響了我,我熱愛世俗生活,安然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樸素,但不潦草。如果因為寫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寫小說是蠻有情調(diào)的事,如果一個作家的生活過得無滋無味,那么寫出來的東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所以,我雖然不太注重穿,但特別注重吃。我愛吃魚,怎么都吃不膩。拿手菜嘛,那跟讓我一定要說出一部自己滿意的作品一樣,是難事。只能說,我的廚藝對付我的胃,綽綽有余。
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