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名叫《實用自然圖鑒》的書,作者是日本人,豆瓣評分高達9.2。
本文圖片皆源自網(wǎng)絡(luò)
看此書時,孤陋寡聞的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聞所未聞的自然常識,故在此將書中部分有趣的內(nèi)容簡單總結(jié)下,希望也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實用自然圖鑒》按照常見的幾大物種,將全書分為6部分,分別是昆蟲類、鳥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貝類、植物類。
此書的內(nèi)容頗為豐富,我也打算分多次發(fā)布,組成系列文章。此文為該系列的第2篇——鳥類篇。(第1篇:豆瓣9.2,關(guān)于常見昆蟲的冷門真相 | 實用自然圖鑒)
候鳥
依據(jù)遷徙的性質(zhì),可以把鳥類分為留鳥、旅鳥、候鳥、漂鳥、迷鳥和逃逸鳥等。
候鳥分夏候鳥與冬候鳥。前者是春夏天過來,秋天離開;后者是冬天過來,春夏天離開。
候鳥在遷徙中途經(jīng)某一地區(qū),而又不在該地區(qū)繁殖或越冬,就該地區(qū)而言,這些候鳥稱為旅鳥。
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qū),不隨季節(jié)遷徙的鳥統(tǒng)稱為留鳥。
留鳥中有一個類群,具有追尋食物、作較短距離漂泊的習性,稱之為漂鳥,如啄木鳥、山斑鳩等。
迷鳥是指鳥正常遷徙時,本不應(yīng)該經(jīng)過該地區(qū),但因種種原因致使它們迷失方向而來到此地,對該地區(qū)而言,此類鳥稱為迷鳥。這類鳥一般觀察到的數(shù)量比較少,也并非每年都能觀察到。
逃逸鳥是指本地沒有自然分布、也不應(yīng)有的鳥種,是在飼養(yǎng)、運輸、販賣等過程中逃逸或被放生的鳥。它們有可能因不適應(yīng)環(huán)境而消失,也有可能生存下去并建立起穩(wěn)定的種群,成為外來入侵物種。這也是人類對環(huán)境的一種影響方式。
滑翔
鳥類可以不受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保持自己的體溫,一般維持在42-43℃。
鳥的胸部肌肉發(fā)達,約占體重的50%;大多數(shù)鳥以昆蟲為食物。
大多數(shù)鳥類都能飛行,只有鴕鳥、企鵝、鴯鹋等鳥類喪失了飛行能力。
鳥除了視力極佳外,還能分辨顏色。對鳥來說,紅色、黃色、白色最為醒目,鳥會感到不安且飛走。綠色與茶色最適宜。
鳥胸部的絨毛,尤其是水鳥的絨毛,經(jīng)常被用來制作羽絨服和羽絨被。
鳥飛行時用的是飛羽和尾羽。飛羽的作用就像是螺旋槳,產(chǎn)生向前的力。
對鳥而言,羽毛如同生命一般重要,所以鳥在休息時,會經(jīng)常梳理羽毛。
鳥類的羽毛每年要更新1-2次,一般在春夏之際、撫育子女之后更換。
鳥的個性不僅體現(xiàn)在姿態(tài)和外形,還有飛行方式,如白頭翁的飛行軌跡是波浪形,烏鴉則是直線形。
老鷹等猛禽很懂得借助氣流飛行。它們張開翅膀,像畫圓一樣,一圈又一圈地上升,經(jīng)常一連好幾個小時不振動翅膀也能飛行。這種飛行叫“滑翔”。
猛禽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的蹤影,它們將翅膀上揚或下壓,固定在一個地方盯緊獵物,這種飛行叫“滯空飛翔”。
黑水雞
最有意思的鳥喙是上下顎交錯的交喙雀,乍一看似乎不方便進食,但這樣的嘴在啄開松樹洞和打開果實外殼時非常實用。
嘴部很長的鳥類代表非鷸莫屬,鷸能夠?qū)㈤L嘴插入泥沙的洞穴中,靈巧地將貝殼、螃蟹和沙蠶等藏著的生物叼出來。嘴部鋒利且彎曲成鉤狀的鳥類大多是肉食性,如鷹。
鳥的足部一般有4趾,有些鳥的4趾都在前方,有些是3前1后,有些則是2前2后。有些鳥的腳趾與腳趾之間還長有蹼。
黑水雞家族是所謂的“花瓣足”,前面3個腳趾上長的瓣跟魚鰭一樣,當它們向后撥水時,瓣就張開;當向前劃水時,為減少水的阻力,瓣則閉合。這個家族是水鳥中有名的“潛水世家”。
不同的鳥行走的方式會不一樣,如麻雀是雙腳并攏起跳,鴿子是左右腳交替步行。
伯勞
鳥和人類一樣在巢里哺育子女,一旦雛鳥發(fā)育成熟,巢對鳥父母來說,就失去了“家”的意義,都將回到原來的群居生活中??梢哉f,鳥巢是鳥為了撫育下一代而臨時建立的“家”。
春天是鳥類尋找配偶的季節(jié),此時的鳥經(jīng)常會做出一些不尋常的舉動,搔首弄姿,甚至有一些與哺育子女時相同的動作,如給雌鳥喂食。成對后的雄鳥和雌鳥會開始筑巢以撫育子女。
杜鵑(布谷鳥)的父母會把自己的蛋下在其他鳥的巢里,還會把窩里其他鳥的蛋弄出鳥窩。杜鵑的雛鳥比同窩的小鳥出殼快。
伯勞是比較兇猛的小型食肉雀鳥。它有個至今未解的習性——會把自己捕獲的獵物,如青蛙、小蜥蜴、昆蟲等扎在枝頭或鐵絲上,我們稱之為伯勞的“貢品”。
通常家庭飼養(yǎng)的虎皮鸚鵡、文鳥等飼養(yǎng)鳥,其實大多原產(chǎn)于東南亞、印度和非洲。在印度等地,鸚鵡是破壞農(nóng)作物的害鳥,這讓當?shù)厝撕軣虼他W鵡會被當作寵物廉價賣到海外。鸚鵡善于模仿人說話,所以有很大市場。
麻雀是與人類共存的鳥。沒有人居住的地方,麻雀不會去光顧。
麻雀可謂無所不吃,是名副其實的雜食性鳥類,有時還吃我們的剩飯。
麻雀一般在每年的2月左右開始筑巢。每年的2月到夏天,麻雀要繁殖2-3次,每次產(chǎn)4-8枚蛋,孵化它們需要2周左右。
麻雀的雛鳥主要吃食昆蟲的幼蟲,長大一些后也可以喂食成蟲。由于一部分雛鳥體質(zhì)較弱,很難養(yǎng)活,因此成活的雛鳥只占50%左右。
大嘴鴉
烏鴉是非常聰明的鳥,能夠啄開垃圾袋,把里面的食物翻出來吃;會銜著核桃飛到空中,再摔碎以便吃里面的核桃仁。
對烏鴉進行觀察,要從區(qū)分大嘴鴉和細嘴鴉開始。嘴部粗大、叫聲“呵呵”聽起來清脆的是大嘴鴉;嘴部細小、叫聲“啞啞”聽起來有點渾濁的是細嘴鴉。
烏鴉是雜食性動物,在城市里吃人類的剩飯剩菜,在大自然里還吃魚或其他動物的尸體,是功勞很大的“清道夫”。
3-6月是烏鴉筑巢的日子,它們會把巢筑在很高的樹上。沒有出現(xiàn)過一種鳥獨霸一棵大樹的現(xiàn)象,往往是樹上不同的位置居住著種類不同的鳥。
如果你想弄清楚鳥的界限劃分,就得堅持對同一棵大樹作長期的觀察。雖然會花費不少時間,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家燕
春節(jié)前后,燕子會帶來春天的氣息,一般在夏末離開。
燕子屬于雀形目燕科,常見的燕科主要有家燕和巖燕。有一種飛翔速度最快的鳥類叫雨燕,它屬于雨燕目雨燕科,與燕子不是一類。
燕子每年繁殖2次,每次能產(chǎn)下3-7枚蛋,約2周后孵化,出殼3周后小燕子可以獨立。燕子爸爸和燕子媽媽都會給雛鳥喂食。
雛鳥的天敵是烏鴉、蛇和貓等,有時麻雀也會爭奪它們的巢。
燕子只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因為它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飛行中。
鹟這種小型林鳥也喜歡吃飛著的昆蟲,但它是久棲樹上等待昆蟲出現(xiàn),然后突擊捕獲再飛回原處。因此它的英文名叫“flycatcher”。
云雀是一流的歌唱家,一般在每年的3月到4月之間歌唱。
云雀是滯留在草原或田間的留鳥。它們的巢直接筑在地面的干草堆上,里面會有4-5個蛋。巢的顏色與草地一樣,比起樹上的鳥巢,缺少防備。
當云雀察覺到危險時,它們會退出一段距離,迷惑天敵的視線,等天敵離開后再回巢中。
鳥類的鳴叫聲一般分平常啼叫和高聲歌唱2種。
平常啼叫用于同家族的成員間相互聯(lián)系,如是否發(fā)現(xiàn)了食物、是否有危險等。
高聲歌唱是雄鳥吸引雌鳥的情話,或者向其他雄云雀宣布自己的領(lǐng)地范圍。
在樹林里,最常見的是體積比麻雀小、身體上的黑白花紋很清晰的大山雀。
大山雀家族的成員,除了體色為茶色的雜色山雀以外,其他成員幾乎都是黑白相間的體色,只能通過頸部的花紋來區(qū)別它們。
大山雀是設(shè)在樹林里的鳥巢箱的最大使用者。除了繁殖期以外,平時都過著群居生活。
如果食物是較大的果實或昆蟲的幼蟲,大山雀經(jīng)常會用腳踩住食物,再用嘴啄食。能夠用腳踩食物進食的鳥只有小部分,如雕、鷹等猛禽,以及烏鴉、繡眼鳥和大山雀。
翠鳥除了有個大嘴巴,還有一身漂亮的羽毛,而且還是潛水高手。
翠鳥主要活動在河畔,飛行路線是直線形。
翠鳥從水中銜走魚后,會把魚一次又一次地磕到樹枝上,直到魚不再掙扎才開始吞食。
吞食時,為了避免被魚的鱗片鯁住,翠鳥會從魚的頭部開始吞,這是所有捕魚鳥類的共同點。
野鴨的種類繁多,但雄性野鴨的羽毛比較花哨,有顯著的特點,因此很容易被記住。
雌性野鴨的羽毛比較素凈,大同小異,因此常常被混淆。不過在很多情況下,雌鴨身邊總有一位“護花使者”,可以通過這個“使者”來判斷種類。
野鴨與其他鳥類不同的地方在于,雄鴨是在冬天向雌鴨表達愛慕之情的。
在野鴨家族中,有在水面上覓食的野鴨和潛到水里覓食的野鴨2種,前者被稱為陸地野鴨,后者叫潛水野鴨。
陸地野鴨吃的是水面上的水草和浮著的植物種子,潛水野鴨吃的是小魚和水生植物。
鷸(左)和鸻(heng,二聲)
淺灘的泥土里,富含大量來自河流的有機物,微生物以這些有機物為食,而螃蟹、沙蠶等底棲動物又以微生物為生,最后這些底棲動物又成了鳥類的美食。
鷸和鸻是這些鳥的典型代表。鷸和鸻很適合在淺灘,因為它們都長著細長的雙腳和長長的腳趾,即使踩在泥土上,也可以泰然“走”之。
鷸和鸻都是候鳥。在西伯利亞或阿拉斯加等地繁殖,到了8-10月間,南下飛往東南亞過冬,之后在第二年的4-6月間北上。
鸻的眼睛大而有神,能夠清楚地看到藏在泥土里的貝殼和蝦類。
鷸只能靠長長的嘴,不斷在插到泥土里翻找食物。鷸的嘴部有頭部的數(shù)倍長,嘴形有彎曲的,也有扁平的。
鷸的嘴看似很堅硬,其實嘴的上方非常柔軟,那里集中了大量的神經(jīng),只要泥沙里的沙蠶或貝殼有一點小動靜,它們都能敏銳地察覺到。
燕鷗
有魚群的地方,上空經(jīng)常有大量的鷗飛翔。漁民一直把它們當作傳遞魚群信息的益鳥來對待。
常見的鷗家族都是候鳥。其中燕鷗長著比海鷗更尖的嘴,嘴徑直生長,而尾部與燕子一樣,從中央分叉,因此很容易辨認。
獵鷹
猛禽類包括鷹和雕的家族、貓頭鷹家族,前兩者屬于鷹形目,后者屬于鸮(xiao,一聲)形目。
在鷹和雕的家族里,最經(jīng)常見到的是鳶類。鳶大多在海邊或河邊活動,比起活著的東西,它們更喜歡吃死的動物。
尾部和翅膀的形態(tài),是區(qū)分鷹科成員的關(guān)鍵。獵鷹翅膀的頂端是尖的,它是整個家族里飛行速度最快的。
貓頭鷹飛行的時候,翅膀振動卻不會發(fā)出任何聲響,獵物很難防備。
難消化物指的是鳥把獵物整只吞食后,將無法消化的部分又吐出來。
猛禽將老鼠等小動物吞到肚子里,骨頭和毛發(fā)等難消化的東西會從嘴里反吐出來。鷸家族也會反吐貝殼和螃蟹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
犀鳥(左)與巨嘴鳥
當你認為兩只鳥很相似時,一般情況下,它們確實在分類上是相近的鳥類,但它們又的確分屬于完全不同的類型。
在不同地區(qū)、相同居住環(huán)境的情況下,有些鳥在體形上也會相似。犀鳥和巨嘴鳥就是典例。
犀鳥和巨嘴鳥都生活在熱帶雨林,都有一張大嘴,以樹果為主食,偶爾也吃昆蟲和小蜥蜴,羽毛都很華麗。
但犀鳥生活在東南亞和非洲,屬于佛法僧目犀鳥科;巨嘴鳥生活在中南美洲,屬于?形目巨嘴鳥科。
生活在草原上的不會飛行的鳥當中,鴕鳥和鴯鹋在外形上也很相似。
鳥巢箱
冬天是招呼鳥到身邊來的最佳季節(jié),因為此時鳥的食物變少了。
鳥類一般在初春開始筑巢。如果你想做一個鳥巢箱供觀察使用,建議過了秋天就把鳥巢做好掛上,而且選擇離它們覓食處較遠的地方。這是因為到春天時才掛上,鳥兒會有戒心,不肯靠近;其次在鳥類頻繁出現(xiàn)的地方掛上,鳥無法安心居住。
鳥糞中含有許多難以消化的植物種子,一旦落地,便可能生根發(fā)芽。
給鳥提供飲水時,還要讓它們能夠戲水沐浴,可以放一個水深3厘米左右的水槽。如果在水槽附近放上1根樹枝,就能看到鳥在沐浴后梳理羽毛。
鳥在梳理羽毛時,常常會把尾部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使羽毛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提供喂食臺時,要保證有貓和狗夠不著的高度,且附近不能有可供貓?zhí)S的工具。
喂食臺的地點,最好選擇在透過房間的窗戶就能看見的地方,既可以長時間觀察,也不會讓鳥感到不安。
倍數(shù)為7-8倍、瞄準鏡頭為30-35毫米的望遠鏡最適合觀鳥使用。
敬請期待第3篇《實用自然圖鑒》系列文章——哺乳類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