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就是在野外觀察鳥類的一項戶外活動。
特點是必須是戶外,必須是看野生鳥類,運動量較緩,需要一定的器材,需要一定的學習能力。老少皆宜。
望遠鏡是必須的。分雙筒和單筒,雙筒望遠鏡隨身攜帶,隨時使用,最適合看林鳥。單筒望遠鏡主要適合看水鳥。
手中有任何一架雙筒望遠鏡就可以開始觀鳥了。雙筒望遠鏡有屋脊型和普羅型,如果推薦觀鳥用的雙筒,那么記住要屋脊型也就是直筒的,而不是鏡筒轉(zhuǎn)了彎的。8X45比較適合。8是倍數(shù),更高倍數(shù)并不好用;45是物鏡的口徑。30-35的也行,輕便小巧,特別適合出差用。8X45的雙筒,國產(chǎn)的價格在800-1000元左右。進口的鏡子更好用,但價格不菲。
剛開始不用買單筒望遠鏡,費用也較高,等你看鳥幾個月后還有興致,水平提高一些,再決定吧。
一本鳥類圖譜,就象學習語言需要字典一樣。鳥類圖譜是基本的識鳥工具,初學時對照使用就可以了。但是要提高水平并準確識別特點,推薦《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這是中國觀鳥人人手一本的工具書。強烈推薦。
攝影器材也是觀鳥的好工具,總的來說,小數(shù)碼三兩千元,需要18倍以上變焦的;專業(yè)器材就二萬入門,向上無邊了。
百度一下,觀鳥、觀鳥會、觀鳥網(wǎng)。你可以找到很多很多。這些都是觀鳥學習和交流的好地方。國內(nèi)觀鳥發(fā)展較好的主要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和武漢成都等少數(shù)內(nèi)陸地區(qū)。
你已經(jīng)具有最基本的觀鳥知識了。下面認識第一種鳥。大家能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鳥呢?
麻雀。好了,身邊人人都能識別。
從鳥類分類來講,麻雀也有很多種。我們通常講的麻雀,在武漢房前屋后??吹降模褪墙凶觥奥槿浮?,也叫做“樹麻雀”。
在歐洲,看到的麻雀是另一種叫“家麻雀”。而在新疆,家麻雀居多,也有樹麻雀,還有其它“黑頂麻雀”等其它種類。在亞洲東部廣大地區(qū),樹麻雀占優(yōu),感覺華人多的地方樹麻雀就多。
注意,看這身形和體色,重點是臉頰上有個黑斑,這個就是樹麻雀的辨識要點。
第二課 初識鳥
鳥的定義是什么,那得翻《鳥類學》的書了。簡單來說,鳥是指一類“全身披羽,前肢特化為翼,產(chǎn)大型硬殼卵的恒溫脊椎動物”。
我的理解,具有羽毛,這就是鳥與其它動物的最主要區(qū)別。企鵝、駝鳥不會飛,它們有羽毛,也是鳥類。昆蟲會飛,但沒有羽毛,不是鳥類。通常來講,鳥有兩翅兩腿會飛,有樹上棲的、草里跑的,也有會游泳的。有吃植物的莖葉種子的,吃昆蟲的,吃魚的,吃小動物的,以至專吃花蜜的,還有能抓山羊的。鳥是進化程度非常高的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也一流,在地球表面上幾乎每個角落里,你都可以找到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的鳥類在生活。
現(xiàn)在我們認識第二種鳥:喜鵲。喜鵲在中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出境率極高,很多人都能確辨認,小孩子們看到也會叫花喜鵲,黑白花喜鵲等等。喜鵲黑白色,個頭較大,長尾,特征明顯,看下面的圖,很好認的。在陽光下翅上可能有深藍色輝光。喜鵲在武漢市極常見,食性雜,較吵鬧,在公園、農(nóng)田、山林中都可見。公路邊大樹上常見很大的用粗枝筑的鳥巢,那就是喜鵲的巢。這個時間點,注意觀察,已經(jīng)有喜鵲為了春天的愛情開始銜枝建房了。
喜鵲在中國分布廣泛,這個季節(jié),如果往北乘車旅游時,車窗外最容易看到和辨認的就是喜鵲。
下面講講鳥身體的部位。我們在描述鳥種的特征時,經(jīng)常用到很多身體部位的名詞,諸如三級飛羽、喙、眼先等等,這也太麻煩了。我們先易后難,以喜鵲為例,講講身體最常用的部位名詞。圖中標明的部們就不用一一講解了吧。只有兩個黃色標明的部分,脅和腰,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在哪里。
這些名詞很重要,以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F(xiàn)在我們學習認識第三種鳥。
喜鵲認識了,其實武漢還有一種很常見的鳥叫做灰喜鵲。在武漢的大型公園以及綠化條件好的小區(qū)和單位都容易見到。請看圖,我們試試描述這種鳥的特征。
嘴:黑色;頭頂和上部黑色一直蓋住眼晴,象是戴了頂帽子;背灰色;翅和尾灰藍色;尾很長,尾端白色。最后這一點可能在現(xiàn)場不容易看清,下次大家在野外看到時,一定注意在望遠鏡中仔細看看,尾部到最后了是什么顏色。
喜鵲和灰喜鵲都屬鴉科,按分類學,鳥綱下面有目、科、屬、種、亞種。這些專業(yè)術語聽完了就完了,不必深究。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本貼說是的認識一百種鳥,這個“種”也是科學名詞。
第三課 公園鳥(一)
準備工作一,雙筒望遠鏡。
如果是第一次,要先學會使用,有兩個調(diào)校的旋鈕,一個在目鏡前,是調(diào)雙眼對焦平衡的,一個在兩鏡筒中間的是調(diào)整焦距的。注意目鏡前面還有個小眼罩可以調(diào)節(jié)眼睛與鏡面的距離。望遠鏡掛在脖子上時間長了,會不舒服,觀鳥人會配備一種雙肩背帶,使用起來很方便。
觀鳥用望遠鏡最好用充氮的, ED鏡片,貴是有道理的。原因嘛,充氮就不怕水,不易發(fā)霉,戶外的潮氣是無法預料的;ED啥子膜的,那是為了邊緣不串色,在遠距離分辨鳥的羽色時,非常有用。傍晚和光線差的情況下,望遠鏡的質(zhì)量和技術指標區(qū)別的明顯。不過再重復一句,什么樣的望遠鏡都可以觀鳥。
準備工作二,著裝。穿軟底運動鞋,不要穿色彩艷麗的服裝。迷彩裝是觀鳥的正裝。晴天也許還需要一頂大檐的帽子,雨天就不要出門了。還有防曬霜之類的就算了吧,觀鳥不要太嬌氣了。
準備工作三,一支筆,一個小小筆記本,用于記錄。有鳥類圖譜的請帶上。當然還有食品和水??梢员硞€小背包,裝日常用品。
我們可以出發(fā)了,你看到鳥以后,注意觀察它的特征,行為,活動的地點,它是在樹上、水面上、草地上,還是到處飛,大群還是單只。反正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快樂就行。在看的同時,把它的特征與圖譜對照,看看可能是什么鳥種。
看到什么鳥就記一下它的顏色、大小、體形,有更多時間就觀察一下的頭、翅、背、腹、尾等主要體征,嘴、腳的顏色能看清楚的,也要認真看一下。所有這些,把它記在小本子上。如果覺得眼花繚亂,這次就記一兩種鳥就行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沒什么訣竅,看多了你就是高手。觀鳥圖譜也是這樣,不用記不用背,翻多了你就知道在哪一頁了。
我們今天講幾種常見公園鳥。
先說說留鳥和候鳥。留鳥是一年四季都在本地生活的鳥,在本地求偶、繁殖、過冬。候鳥則是隨季節(jié)遷徙的鳥。夏季來的叫夏候鳥,冬季來的叫冬候鳥,春秋季經(jīng)過的叫過境鳥。鳥一般在春季求偶和繁殖,可以持續(xù)到夏末。
夏候鳥在本地生兒育女,比如牛背鷺,冬天在武漢找不到了,但去海南我們會見到它。冬候鳥是在北方繁殖的,冬季那邊太冷了,就到武漢來暖和暖和,舉個例子小天鵝,夏天飛到西伯利亞結(jié)婚生子,冬天帶著老婆孩子到南方來度假。其實小天鵝不怕冷的,遷徙主要是食物原因,冰天雪地的吃啥啊。還有一種叫垂直遷徙。就是夏天到海拔較高的山上涼快去了,冬天下到海拔較低的平原曬太陽,比如烏鴉。
下面講的幾種鳥,都是本地留鳥。一年四季去城市公園,都可以找到它們,與人類的活動范圍很近或重疊,我就叫它們公園鳥。
第四種鳥:珠頸斑鳩
斑鳩,好熟悉的名字。在武漢可以看到三種斑鳩。最常見就是珠頸斑鳩,它甚至會到居民樓的窗臺上去筑巢育兒。辨別它也很容易,顧名思義,就看頸部特征了,黑底上布滿了白色小點。
第五種鳥:八哥
又是熟悉的名字,原來就長這個樣,好玩啊。
第六種鳥:烏鶇
與八哥一樣黑乎乎一片,都是極常見,大小也差不太多。
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呢,我們看圖比較一下,就不會認錯了。首先是外形不一樣,胖瘦不難看出吧。再看額頭前部,八哥的那一撮毛,太有形了,烏鶇沒有。再看翅下,八哥有個白點,當然有時候會被黑色羽毛檔住會看不太清。還有呢,眼睛,注意是什么色,眼眶也不一樣。再看嘴色,也不一樣。另外飛行狀態(tài)時,八哥的兩翅下有明顯的八字形大白斑,據(jù)說這是八哥名字的由來呢。當然烏鶇的嘴也有顏色很暗的,記得有說這是雌鳥。
第七種鳥:白頭鵯
也叫白頭翁,因頭頂有一撮白毛而得名。極常見。這種鳥在過去在北方見不到的,近年來不斷往北分布,觀鳥人先是在北京看到后,就很驚奇,后來又在遼寧發(fā)現(xiàn),據(jù)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黑龍江看到了,象是對外擴張移民一樣,每年向北擴散一點點。氣候變暖的信號嗎?還是這種鳥進化的快,適應能力強?不曉得。
識別要點,頭部黑色,頭頂白色,上體不均勻綠色,下體白,比麻雀稍大,經(jīng)常站樹頂上。
第四課 公園鳥(二)
觀鳥一定要注意現(xiàn)場感覺,照片、圖譜、書籍都只是參考,你的觀察經(jīng)驗也許就是新發(fā)現(xiàn)。野外的經(jīng)驗要比照片復雜也生動得多。鳥的外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季節(jié)會有不同的羽色,有繁殖羽非繁殖羽,夏羽和冬羽,有雄鳥和雌鳥,從幼鳥到青年到成年,都會有明顯的羽色和外形的變化。當然不同的鳥是不一樣的,也有很多雌雄長得一樣的,從外形我們還真不會分。這些用文字和照片來說明,篇幅就太大了,我們一般只討論成年鳥,多數(shù)情況下講的是在武漢最易見到的羽色。有時候也會有雌雄和繁殖羽等等的討論。因此,大家一定在野外多觀察,多比較,這本身也是觀鳥的樂趣所在。
今天我們再認識幾種公園常見鳥,但是見到的頻度要低于前面的幾種了。想在野外找到他們,你得花點時間,或者要有一些經(jīng)驗了。
第八種:黑臉噪鹛,個頭長得比斑鳩稍小,褐色,臉黑色,臀黃色。經(jīng)常集小群活動,非常吵鬧,就象武漢人說話一樣,我猜就因為這個被定為了武漢觀鳥會的會鳥。
在哪里可以找到它呢?小樹林,小灌木林是它們喜歡活動的地方,它們經(jīng)常林下地面堆集的樹葉中找食昆蟲。在東湖梨園,見到它是非常容易的事,特別是被它吵鬧的叫聲吸引,舉起望遠鏡一看,啊,就是它。
第九種——黑水雞,體色灰褐到黑,前額和嘴鮮紅,嘴尖黃,翅下部白,尾兩邊明顯的白色,在水中游動時不斷點動尾羽。公園的池塘中,有荷葉或浮萍的地方總是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東湖梨園景區(qū)中有片荷塘,很容易就可找到它。如果乘車經(jīng)過武昌秦園路水岸星城附近時,路旁的池塘里這個季節(jié)只剩殘荷枯枝,肉眼可以見到水面上有很多黑點,象是污物。如果你帶了望遠鏡,仔細看看,那是上百只黑水雞。馬上就悟了:原來觀鳥,還會練就一雙慧眼。
第十種——黑尾蠟嘴雀
講這么多是在講怎么運用《野外手冊》,書要認真讀,但也不可盡信,關鍵是多實踐。那個初級三級飛羽是什么你可能沒看懂,以后再細講。再加一句黑頭蠟嘴雀在武漢是冬天才有的,夏天就別去找了。
幾堂課下來,講的有點多,你進入了一個望遠鏡里的全新世界,一切都是新的,得用點時間消化消化。學習型社會,做一個學習型的人,中小學生是素質(zhì)教育,年齡大一點的,絕對可以預防老年癡呆。
今天講了三種鳥,它們活動的范圍和環(huán)境是不同的。觀鳥,要找某個目標鳥種,不了解它的生境,是很難找到的。這三種鳥,一個在池塘中,要有荷葉或浮萍的,一個在小灌木和樹下,一個經(jīng)常在較大的樹上。它們占據(jù)不同的地方,食物也不一樣,使不同的鳥類能夠共同生活,構成了大自然的豐富多樣。
最后小結(jié)一下,我們把幾天來看到十種鳥做個記錄。如果沒看過十種,看到幾種記幾種,這就構成了我們的個人鳥種記錄。我個人是用EXCEL電子表記錄,填寫查詢更改和統(tǒng)計都很方便。做記錄是個好習慣,你還可以在表中加入更多的信息。
上面的有些復雜,A列的編號用的是野外手冊的編號,C和D列可以先空著,以后在記錄中心去復制就行了。這樣的好處就是以后方便查詢,也方便排序。
恭喜你,你已經(jīng)成為一個有10個目擊鳥種的觀鳥人了。
第五課 公園鳥(三)
今天認識第十一種鳥:小鸊鷉
象小鴨子一樣的在湖塘中游泳和潛水。有很多俗稱,比如水鴨子。極易見到。冬天的羽色很平淡,開春后會變成漂亮的繁殖羽。它的腳就是長在屁股下面的,基本上就看不到它站在陸地上。這兩字實在難寫,一般就寫作小PT,簡單方便。
小鸊鷉非繁殖羽
小鸊鷉繁殖羽
第十二種 棕背伯勞
第一次在樹枝上看見很亮的棕黃色的鳥,這鳥真漂亮。它就是喜歡站在小樹枝的上部,粗啞的叫聲并不好聽,有時候還模仿別的鳥叫。別看個子不大,它可以稱為小猛禽,除了吃昆蟲,有時候也追逐甚至能抓住小鳥。伯勞有很多種,棕背伯勞在我們這極常見,如果不出武漢,辨認無技巧。路旁的電線上,電桿,樹枝頭,每隔幾十百把米就可能看一只。我總是戲稱它為“站崗的”。
棕背伯勞
棕背伯勞還有長得黑乎乎的,比較少見,這種叫暗色型,是同一種鳥。色型與亞種概念不一樣,我也講不清誰想弄清楚就去查資料吧。
棕背伯勞暗色型,又叫做黑伯勞
黑灰白色很容易辨認,注意胸前大黑色塊。以后鳥種的一般特點會少說,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書。喜歡彈尾,喜歡在水邊活動。極易見。
白鹡鸰有很多亞種。亞種簡單來講就象是黑人白人黃種人,都是人的亞種,是屬于同一物種。種與亞種的區(qū)別,不同種之間不能夠交配生殖,或即使能有后代也不能穩(wěn)定遺傳,比如馬和驢可以生騾子,但騾子是無后的。亞種多的鳥種,書上畫的圖譜常常只的其中一個亞種,在辨認和查閱時要知道這一點,有時候畫的和你看的不一樣,那是正常的。書上有個名詞“指名亞種”,我的理解,意思是最先用這個亞種的形態(tài)對這個鳥種來描述和定名。其它的亞種就另外起名了,很多沒有翻譯過來,直接用拉丁文表示。
這些內(nèi)容深了一點,聽說過就行了,我們就簡簡單單觀鳥,可以不用搞懂,其實我也不大懂。
這是絕不會認錯的鳥。據(jù)說名字來源于古籍,《山海經(jīng)》中就有“蓬發(fā)而戴勝”,有解釋戴勝是指的一種玉飾??脊盼覀冞€是算了吧。
戴勝不會筑巢,在樹木、土等窯窿居住并繁殖。戴勝體態(tài)高雅羽毛美麗,以昆蟲為主食,兼食蚯蚓、蜘蛛、螺類、是林木、草場、農(nóng)田的衛(wèi)士。戴勝身體異臭,常發(fā)生咕咕的叫聲,又俗稱它“臭咕咕鳥”。
還是回到觀鳥,要找戴勝,就去公園的開闊草地。戴勝雖然易見,但也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需要運氣,也許偶遇,也許出門就見,也許期待多時每次都鎩羽而歸。在觀鳥人中,這種情況有一個詞來描述,叫做“人品”。聊天時經(jīng)常寫做“RP”。人品好的,鳥運就好。
第六課 武大的鶇
這一節(jié)我們野外為主,以武漢大學為例。冬天去武大觀鳥一天,怎么去做,會有什么收獲呢?
去一個地方觀鳥,事先應該查閱一下地圖,查查生境和大致方位,強烈推薦使用Google Earth,用處大大。我們來看看武大:
先去A點,櫻園食堂下的坡地----“小農(nóng)坡”。請看三維圖:
櫻園食堂下的坡地
這是一個典型的鶇類喜歡的生境。樹林下的地面覆蓋著厚厚樹葉,鶇類就喜歡在地面翻動樹葉,里面有美食。因為上面的食堂有個排污口,流出殘渣也成了眾多鳥兒的食物。在這里除了我們前面講過的烏鶇,還可以見到烏灰鶇、灰背鶇。運氣好的話,虎斑地鶇。
第十五種鳥 灰背鶇
灰背鶇雄鳥
這個是成年雄鳥,背部灰色。注意脅部的橙色,它的主要辨別特征之一。
灰背鶇雌鳥
雌鳥,脅部也是大面積橙黃。另外注意一下胸部的斑紋,與烏灰鶇的雌鳥比較一下。
烏灰鶇雄鳥
雄鳥,脅下和腹部有黑色斑塊塊。胸部黑色,與腹部的界線明顯。
烏灰鶇雌鳥
雌鳥,與灰背鶇雌鳥比較一下,就會區(qū)分了。
還有其它鶇類的雌鳥也形態(tài)相近,但在武漢有分布就這兩種。因此在武漢觀鳥,先區(qū)分開這兩種就行了,這樣簡單。
“小農(nóng)坡”地域很小,我們可以用守的辦法,找一塊石頭坐著休息吧,沒事干可以翻翻書,看看這些鶇的圖片文字,臨時抱佛腳,這時候效果奇好。不常見的鶇這里就不講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查書。
我們?nèi)サ诙€點,珞珈山,山腰上有一條環(huán)道,走起來非常爽,呼吸著綠色,沒鳥看都行。上山選擇從新圖書館附近,也就是山的最西邊,有個小路口,沿石階梯就上去了。這里我們可以復習剛才的鶇,路旁的林子下面,還是鶇生境。
斑鶇不同亞種的差異很大,現(xiàn)在分成了兩個種,分出個紅尾鶇,而且會混群。初級觀鳥,不管那么多,就都是斑鶇吧。
看看圖,上體顏色斑駁,再注意一下它是有眉紋的,與其它鶇相比,不難分辨的。胸腹的特征:一種胸部象這只一樣的,有兩條黑色帶;另一種,胸腹部是橙紅色的,有斑紋,尾也是紅的。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四種鶇。烏鶇是常見留鳥,烏灰鶇也是四季可見,夏季在武漢繁殖。灰背鶇和斑鶇,則是冬候鳥,三四月份就會離開武漢。武大還可以見到紫嘯鶇,夏季可能會有橙頭地鶇、藍磯鶇等。
順著山腰上的路走到珞珈山東頭,有一棟棟林間別墅,這是武大建校時,李達聞一多李四光等先賢當年的住所。老林子總是看鳥的好地方,從林子轉(zhuǎn)過彎來,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就轉(zhuǎn)下山了。
第十八種鳥 山斑鳩
山斑鳩,遠看與珠頸斑鳩差不多,仔細看它的體色,鮮艷多了,翅上每根羽毛的外緣都一圈顏色不一樣,形成漂亮的花紋,這一圈一圈的稱為羽緣。注意頸上的花紋,與珠頸斑鳩截然不同,這是區(qū)分的要點。另外還要說一招,飛行時它們尾部是打開的,注意看尾端是白色的,珠頸斑鳩尾端弧形的兩邊是白色,山斑鳩則是整個尾端一圈弧形都是白色。
第二十種 大山雀
大山雀的特征:臉頰上的大白斑;翅上有一道白杠,叫做翅斑;體灰,背前部稍有發(fā)綠,腹部最下面從胸部到尾部長長的黑條紋。雖然它不停的跳動,最后這一點還是很容易看到的。大山雀的叫聲音:仔-仔-嘿。
我們已經(jīng)學習認識了二十種鳥,可能有些剛進門的朋友不適應這種密度的新知識,其實很簡單:第一,你得喜歡,第二,慢慢來。
第七課——冬季郊野林鳥
走出鋼筋水泥城區(qū),田園風光,新鮮空氣,心曠神怡。農(nóng)田、池塘、湖泊、河渠、山丘、小樹林、灌木叢、荒地,這些就組成了武漢的郊野的生境。 有公交直達,良好的路網(wǎng),就成了最好的鳥點。
在磨山植物園與喻家山之間,就有一片這樣的地方。一小塊緊湊的小地方,各種生境疊加,游人稀少,非常適合觀鳥,地點就在馬鞍山森林公園西門附近,從魯巷地質(zhì)大學那條路可以過去。
前面講過的鳥,多數(shù)也是郊野的常見鳥。今天我們再講幾種林鳥,其中有好幾種是冬候鳥。除絲光椋鳥以外,都是較小型的。
這也是武漢的常見鳥,嘴紅,翅上有明顯的白斑。飛行時的白斑更易認。常常成群活動,秋后初冬集大群時,最多可以有萬只以上,群飛時在天上變換圖形,壯觀極了。集群時比較吵鬧。后面這張還是亞成鳥,成年鳥灰色的層次更豐富。
開春后雄鳥會出現(xiàn)繁殖羽,頭部變白,羽色非常漂亮,可能是這個原因命名的吧。絲光椋鳥在武漢四季可見,但夏季少見。有一種說法它也是遷徙鳥,冬天的那些大群的,夏季就離開了,但也有另一批從更南的地方遷過來,在這里繁殖,我不太懂。
八哥也同屬椋鳥,在武漢另外常見的還有灰椋鳥。如果鳥運來了,也許會看見北椋鳥、黑領椋鳥、紫翅椋鳥。
冬候鳥,很好認的。背和翅上斑紋特征明顯。喜歡成小群,經(jīng)常站在大樹上部。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不知這句中說的是哪種鳥?我個人觀察到的燕雀飛行時,尾是叉開的,很容易區(qū)別于其它的鳥,是否這個原因叫做“燕”雀?飛行時尾也有點開叉的還有黑尾蠟嘴雀,不過個頭比燕雀要大不少。
金翅是農(nóng)田常見鳥,冬天喜歡在成群農(nóng)田里吃收割后剩下的種子。翅上的金黃斑也很容易辨別,飛行時黃斑更明顯。金翅的叫聲象是很輕的連續(xù)鈴聲。
嘴厚重,上體褐色帶有白色線條紋。腰明顯白色,這張圖上看不到。我觀察過,春天這種鳥筑巢很特別。在很密的樹叢里,雄鳥差不多每分鐘出去一次,每次叼一根草回來;雌鳥則細心的編織。白腰文鳥在武漢是常年可見的,還有一種斑文鳥,較少見。
翅上大白斑,頭頂灰白,肚皮橙黃,很可愛的小鳥。雌鳥就沒這么漂亮了,但翅上白斑依然是辨別的要點。
冬季在武漢常見,夏季遷徙北方或到海拔高的山上去了,如果去九宮山避暑,你會看到它們生兒育女。
第二十六種 灰頭鹀
鹀由于體色雜斑多,不少人會當成麻雀,初學者比較難以分辨。其實與第一課的麻雀比較一下,分辨還不是難題。這里只舉一種,灰頭鹀,頭是灰的,雄鳥很明顯,雌鳥認起來有點麻煩。灰頭鹀還有不同亞種,顏色和特征也有差異,實在搞不清就算了。
鹀多數(shù)是在小灌叢中活動,河塘濱水的小灌叢,以及田埂等等,特別易見。多數(shù)鹀是冬候鳥,山地的三道眉草鹀是常年可見。
鷚是另一類體色多棕褐斑紋的小型鳥,有喜歡濱水的,也有在草地小樹林活動的。這里只講一種樹鷚。
戮和鹀,好麻煩啊。先告訴你一招,看嘴。比較一下兩張圖,鷚的嘴細長,鹀是粗厚。實際上,叫什么什么“雀”的鳥,麻雀、金翅雀、黑尾蠟嘴雀等等,基本上都厚嘴。嘴厚好吃種子,這個記住一下。
嘴尖的鷚就比較方便吃蟲子了。樹鷚的辨識要點:耳后有一個小白點,這是最明顯的特征,另外腹部是深色的紋,腳色肉粉紅。簡單記住這些就行了。以后有機會講其它鷚時,再來深究。鷚也是夏季就都不見了。
觀鳥的捷徑就是多看,多實踐。當然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吹揭恢圾B,辨識的首選,第一是看大小,第二是看體形,第三是看生境,然后才是去看細節(jié),看特征。
這個一二三怎么講呢?就象貓和狗,突然一只從很遠的馬路上穿過,你沒看清,你會認混了嗎,不會的,大小不一樣啊。牛和馬,你會認錯嗎,很遠很遠,也不會錯,體形不一樣。生境更簡單了,鴨子是在水中的啊,不會跑樹上去。不過實際情況要復雜多了,比如有的鳥在樹冠層活動,有的在樹下層活動,有的喜歡清水,有的喜歡荷塘,這些都是第一步判斷和分辨的依據(jù)。甚至水的深度都決定不同的鴨類的活動,太高深了。
再說說聽鳥吧。野外找鳥,聽是一種功夫。這個也需要長期實踐。我這里告訴你,幾次觀鳥后,熟悉的鳥一眼就會認出來了,但是如果有時間,也不要放過了。慢慢的欣賞,看看它們行為,聽聽它們的聲音,練眼同時也練耳,也是非常愜意的事。
象是聽周圍你熟悉的人,粗聽就熟了,每個人都有特別的嗓音。但是細聽,還是有很多種不一樣的。白頭鵯的叫聲,有一種歡快的叫聲,聽多了看多了,到后來,每次聽到時就會知道它正在振翅落樹尖。
聲音是鳥類的語言,是辨別鳥種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些鳥比如有幾種柳鶯,還真得用叫聲來分辨。書上寫有叫聲,還寫有鳴聲。我理解叫聲就是通常聯(lián)絡的那些聲音,當然也有喜怒;而鳴聲,是唱歌的聲音,基本上是唱的情歌。
聲音熟悉了以后,蒙上眼睛去一趟公園,記錄二三十種鳥應該沒有任何問題。聽,還可以讓你快速找到鳥,也可以在眾多聲音中找到你的目標鳥;聽多了以后,一旦有不熟悉的聲音,還可以讓你快速找到可能的新鳥種。
很多時候感覺看不到鳥,其實仔細想想,鳥畢竟不是果子,它不會留在樹上等著你來。尋找和發(fā)現(xiàn),才是觀鳥的樂趣。期待偶遇和驚喜吧。
提高水平的捷徑,還有就是鳥友之間的交流。最后提供兩個武漢觀鳥會QQ群:武漢觀鳥會(23828697),武漢觀鳥會二(52445221)。
第八課 水鳥初步
這一課我們講講水鳥。
什么是水鳥,哪些是水鳥,有一些定義上不同,在做科學調(diào)查時,是必須定義清楚的。但我們先不管那些了,依賴有水的地方生活的鳥,就算水鳥吧。那前面講過的黑水雞和小鸊鷉,都是典型的水鳥。
觀察水鳥,就需要用到單筒望遠鏡了。這節(jié)課我們只講冬季武漢湖泊最常見的幾種水鳥,用雙筒也可以。雁和鶴之類在遠郊才能看到的水鳥,以后再講解。那時候再決定是否投資,投資多少買單筒,會更理性些。國產(chǎn)便宜的單筒千把塊,高級的要兩萬多呢。
第一次見到這種,一定是感覺驚艷,因此喜歡拍鳥的人,會反復去拍它。大家都親切地叫它小翠。
武漢最常見的野鴨,夏天有少數(shù)會留在武漢繁殖。特征就是明顯的眉紋,嘴尖黃色。在很遠觀察時,個大,胸部色淺稍帶暖色與背形成對比。
昆明的紅嘴鷗全國聞名,冬季在武漢也很常見,秋冬相接的季節(jié),東湖里會有萬只以上大群,它們是被搖蚊吸引來的。它們是從西伯利亞來的,路過武漢,寒潮以后,就會繼續(xù)南飛,也會有不少留武漢過冬。分辨的方法就是嘴紅,耳后有黑點,個頭不算大。
對于普通市民,海鷗是一種泛稱??匆婏w武漢來的鷗,因沒有海,就想當然的叫湖鷗、江鷗了。在冬天的武漢,基本上,大家說的都是紅嘴鷗。夏天我們會講到另一種常見的須浮鷗。
鴛鴦,雄鳥
鴛鴦,雌鳥
毛色多漂亮的鴨類啊,在中國,賦予它太多的人文因素。它們是在樹洞中筑巢育兒的。雌雄外形差別特征明顯。冬季才來武漢,目前只有東湖落雁鳥可以見到。
很多人不是不愛鳥,是不知道怎么欣賞鳥。這幾課從林鳥講到水鳥,公園講到郊野。相信大家對觀鳥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個人經(jīng)驗。那么周末天氣適合,就去野外吧。自己也可以嘗試找不同的生境,看不同的鳥,這世界真精彩。
第九課 小小鳥
這節(jié)課講幾種看起來都很小的鳥。
此前我們講過的鳥,多數(shù)都比較大,在野外比較容易看到。最小的算是大山雀了,如果在野外看見,總會覺得在望遠鏡里不好捕捉到它。
小型鳥有幾個共同特點。一是都非常好動,二是喜歡在植物密實的地方活動,三是總是發(fā)出聲音。前面兩點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而進化出來的功能吧。最后這一點,因為個頭小,活動的地方比較隱蔽,也許它們必須通過叫聲來聯(lián)絡吧。
看小鳥一定注意聽聲音,一般都是根據(jù)叫聲去尋找。
紅頭長尾山雀
武漢四季可見,特征看過一次就不會忘了。喜歡成群活動。在2009的愛鳥周活動中,被評為武漢市民最喜愛的鳥種。
非??蓯鄣男▲B,喜歡成群活動,比較吵鬧。圓圓的頭型胖胖的身體,有鳥友稱它為雞蛋鳥。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鴉雀類的嘴與前面講的山雀類的嘴,明顯的不同。
第三十九種 強腳樹鶯
強腳樹鶯
鶯類是比較難辨認的。我們只舉此一例,更需要的是大量的野外觀察實踐。
強腳樹鶯在武漢是留鳥,也算是常見,在山林田野的灌叢中活動,一般單只個體活動。實際能看到個體,主要是在冬季。春季以后就藏在密叢中不出來了。在春季繁殖季節(jié)是只聞其聲音,不見其“人”。夏秋季則無生無息了。
在武漢的冬季,鳥友容易將強腳樹鶯與褐柳鶯認混。它們冬季的叫聲差異不大,到春天強腳樹鶯唱歌時,就容易用叫聲來區(qū)分了。冬季主要以眉紋深淺就可能分辨了,強腳樹鶯眉紋顏色較深。
今天我們講了幾種常見小型鳥,觀察這四種鳥時,可以注意一個現(xiàn)象,它們活動的高度是有區(qū)別的,紅頭長尾山雀活動層最高,很少到低處;黃腹山雀高度次之,但活動的高度范圍較廣,也會下到地面;棕頭鴉雀基本上只在低矮處活動,很少下地;強腳樹鶯則更低,在接近地面的灌叢活動。
在武漢,還有銀喉長尾山雀、黃眉柳鶯、黃腰柳鶯等等小型鳥。大家平時也可以注意觀察,小型鳥經(jīng)常是混群活動。在山林中看鳥,經(jīng)常會走好長一段路都沒什么發(fā)現(xiàn),突然就遇到一大群鳥,里面雜著好幾種鳥,都顧不上看那種好了。這種情況我們叫做鳥浪,看林鳥,期待著鳥浪,往往鳥浪來了,一群人同時看,結(jié)果看到的種數(shù)卻不一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