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帖]馬季著《相聲藝術漫談》

四、相聲的結構 (1)墊話 1. 墊話的特色: “墊話兒”是每段相聲的引言、開場白,是制造氣氛、轉入正題的鋪墊。傳統(tǒng)相聲中,任何一段相聲的“墊話兒”,都是演員的創(chuàng)作(分為口頭說腹稿、當場即興創(chuàng)作、文字創(chuàng)作三種),通過連續(xù)的演出實踐,不斷加工豐富,才逐漸固定下來。有的固定成為某個段子開頭的“墊話兒”,有的獨自發(fā)展成有頭有尾的小段相聲,如《畫扇面》、《買佛龕》、《炸醬面》等,膾炙人口,很受歡迎。由于每個演員條件、表演風格都不同,同時,由于受演出時間、地點、演出對象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不同場合表演時,演員們大都根據個人和當時的需要,對“墊話兒”加以增減取舍。這樣,求大同,存小異,就顯示出每個演員的藝術才能和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流派。 最初,相聲演員撂地演出時,甲和乙是面對面,相隔一丈遠,一會兒對面問話,一會兒向場外致意,招攬觀眾。于是在“正活”(原文注:“正活”這兒指正式演出的相聲節(jié)目)之前,往往說幾段“墊話兒”。登上舞臺表演以后,甲、乙改為正面面對觀眾,側歪臉互相對話,“正活”之前只能說一段“墊話兒”,比撂地演出時精煉了許多。 表演相聲的甲、乙,是以演員身份出現在舞臺上的。他們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摹擬角色,而不完全進入角色,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我們在給大家說相聲”。甲、乙的說、學、逗、唱、批、講、念,都需要觀眾的配合。他們時而互相對話,時而沖觀眾解釋、評論,使觀眾感覺到如同聽朋友講笑話一樣。所以甲、乙一上臺,首先得和觀眾交流。說“墊話兒”,就是和觀眾彼此敢情交流的一把鑰匙。用“墊話兒”鋪平墊穩(wěn),安定觀眾的情緒,讓大家為“笑”做好準備。一般說,演員登臺以后,首先是甲(逗)對乙(捧)或是乙對甲問候以后,像聊天似的由甲先談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這些看法中,有關于前面節(jié)目的評論;有關于對當前社會現象的感觸;也有談談家務事的。說這些臺詞的主要企圖,是轉移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擺脫對剛才節(jié)目的回味,集中精力來聽即將要講的相聲。 例一: 甲:剛才那段節(jié)目是京韻大鼓。 乙:《李逵奪魚》。 甲:這是一位老演員了,有幾十年的演唱歷史。 乙:唱得好! 甲:她吐字清楚,行腔圓潤。 乙:對。 甲:聽著那么悠揚動聽。 乙:是啊! 甲:有腔有調這才真正叫唱。 乙:那要沒腔沒調呢? 甲:那叫吆喚!(下面轉入《賣布頭》正活) 例二: 甲:剛才那段《白帝城》,是鐵嶺才子韓小窗(韓小窗,滿族人,是清乾隆年間擅長寫子弟書的代表作家。子弟書:一種鼓詞)寫的。 乙:人家是真有學問。 甲:您的學問也不淺,念過幾年書? 乙:六、七年。 甲:可不少!我才念過兩年書。 乙:兩年,用心學也湊合了。 甲:說兩年不到兩年,我病了一年零十一個月。 乙:就念了一個月書! 甲:還逃了廿九天學。 乙:就念一天? 甲:趕上那月是小建。 乙:一天沒念過?! 甲:然也?。ǘ丁鞍骸保?乙:還然也哪! 甲:這是笑談。其實我對諸子百家、經史子集很有研究。 乙:您最愛研究什么? 甲:三國。(轉入《歪批三國》) 這兩段“墊話兒”都很自然地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比較起來,更有積極因素的“墊話兒”,是演員們根據切身體會,對當時社會上不良現象的批評。相聲演員對那些看不慣的事決不容忍,他們經常用嘲笑的口吻,揭露舊社會的腐朽風氣,對那些地主、資產階級、勢利小人的丑惡嘴臉也給予尖銳的諷刺。三十年代初期曾有這樣一段“墊話兒”: 甲:您瞧不拘哪一界的人,也是閻王好見,小鬼難搪。 乙:怎么? 甲:那些作官的底下人,見了人是非常的不客氣。 乙:啊! 甲:多一半兒是華絲葛眼、嗶嘰心、西裝的腦子。 乙:什么是華絲葛眼、嗶嘰心、西裝的腦子呢? 甲:這個你都不懂得?就是眼高看不起人。你要穿一身布衣服去打算見他們上頭的人,他也不管你與他的主人是什么交情,他就作了主意:不見! 乙:你要是穿著華絲葛或是嗶嘰去呢? 甲:那就比穿布衣服去好多了。最好你是穿西裝,穿西裝和穿布衣服比較起來那真有天地之別,好像穿布衣服的是他孫子,穿西裝的是他祖宗,你看差多少? 乙:嚯!不得了。有錢還是置一身西裝穿吧! 像這樣的“墊話兒”,觀眾聽了,在哄堂大笑之際,怎么不對臺上的演員產生摯友一樣的好感呢?在《諷喻時弊的戰(zhàn)斗傳統(tǒng)》一節(jié)中,已經談過“墊話兒”是具有戰(zhàn)斗性的,它充分發(fā)揮了諷刺藝術的尖兵作用。 傳統(tǒng)相聲的“墊話兒”中,也有的能起到一些詼諧作用,用它來打開沉寂局面,活躍氣氛。把它放在任何一段相聲開頭似乎都可以。 例一: 甲:您貴姓? 乙:我姓劉。 甲:您是弓長劉,還是立早劉? 乙:弓長?立早?是張(章)??! 甲:噢!張先生。 乙:我不姓張! 甲:湊合一會兒不行? 乙:湊合不了! 甲:非依您不可? 乙:我的姓不依我?! 甲:要依您姓什么合適? 乙:我姓張……!嗐!我也亂了。 例二: 甲:您瞧我……怎么樣? 乙:怎么樣? 甲:我是大學畢業(yè)生。 乙:大學畢業(yè)生?! 甲:不像嗎? 乙:嗯……像,像! 甲:這就對了。 乙:您上的是哪個大學? 甲:哦……你說哪個大學好? 乙:哪個大學好? 甲:哪個大學好,我就說是哪個大學的畢業(yè)生。 乙:噢,蒙事啊! 甲:不,我上的是“加里敦”大學。 乙:加里敦? 甲:在家里,蹲著。 乙:還是沒上??! 這兩段“墊話兒”,乍用還有些別致,使用久了就會使人感覺不新穎了,所以到現在已很少有人使用?!皦|話兒”應該隨著時代的前進經常變化,它既跟后面的“正活”緊緊相連,卻又不受“正活”內容的限制。在某種情況下,“墊話兒”起到“正活”的按語和序言的作用。 相聲是笑的藝術,應該為高尚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服務。所以對原有傳統(tǒng)的“墊話兒”,應該進行嚴肅認真的鑒別,剔除其糟粕,改變它舊的格調、趣味,推陳出新,使它更好地發(fā)揮“上場話”的藝術特長。要用健康、風趣、詼諧、幽默的開場話,吸引觀眾,打動觀眾,完成它開場鋪墊、集中觀眾注意力、使之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爽朗大笑的艱巨任務。 2. 新相聲中“墊話兒”的特點: 新相聲繼承發(fā)揚了傳統(tǒng),每一段相聲前面的“墊話兒”,主要有三個特點: 1.緊緊圍繞相聲要表達的中心內容,起到突出主題、概括全局的作用。例如《新桃花源記》的“墊話兒”: 乙:毛主席在贊頌祖國的詩篇中,曾寫過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甲:賢弟!愚兄有一事不明,要在賢弟臺前領教一二,不知肯賜教否? 乙:這人說話怎么這味兒?啊,不必客氣,有話請講當面,何言領教二字……我也受傳染了不是!你問什么就說吧! 甲:請問今日桃花源坐落何方?愚兄意欲前往。 乙:啊,你想上桃花源? 甲:然也。 乙:還然也吶!趕巧了,我可以陪你去。 甲:啊,一同前往,真乃三生有幸?。ㄗ靼牍虬涡瑺睿?乙:起來,起來。 甲:我鞋掉了。 乙:我還以為他給我跪下了呢!你是哪個單位的? 甲:我乃中國考古研究所…… 乙:所長? 甲:出土文物。 乙:研究對象? 甲:然也! “墊話兒”中點出了主題,介紹了人物,引出陶淵明暢游今日桃花源,起了鋪平墊穩(wěn)的作用。 2.用別致的對比,風趣的語言,自然而然轉到相聲主題。例如《友誼頌》的“墊話兒”: 甲:很長時間沒跟大家見面了。 乙:可不是嗎,最近你到哪兒去了? 甲:我出國了。 乙:噢,到外國說相聲去了? 甲:外國能聽懂相聲嗎? 乙:聽不懂沒關系,有翻譯呀! 甲:噢,一個演員旁邊站一個翻譯,說一句翻一句? 乙:那多好哇! 甲:現在我們開始說段相聲。 乙:威諾比根柯勞司套克。 甲:相聲是中國的民間藝術。 乙:柯勞司套克耶色伏克阿特音恰納。 甲:形式活潑,戰(zhàn)斗性強。 乙:伊泰斯來夫力安密勒騰特。 甲:這個形式是:绱鞋不使錐子---真(針)好;狗攆鴨子---呱呱叫! 乙:這…… 甲:翻哪! 乙:我翻不過來了,這么多俏皮話怎么翻哪? 甲:所以相聲出國受到語言的限制。(下面轉入《友誼頌》“正活”) 這段“墊話兒”特點是結構緊湊,語言精煉,水到渠成地轉入歌頌坦贊鐵路的修建和中非人民之間的友誼。 3.用精簡扼要的概括,簡單明了的介紹,移花接木的敘述,環(huán)環(huán)緊扣進入主題。例如《鶯歌燕舞》的“墊話兒”: 甲:你是哪兒的人? 乙:我是北京人。 甲:北京,你可太幸福了! 乙:怎么? 甲: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第一面五星紅旗就在這里升起。天安門廣場左邊是歷史博物館,右邊是人民大會堂,廣場中心有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粉碎“四人幫”以后,就是在這里舉行了慶祝游行。你這北京人多幸福??! 乙:我雖然是北京人,可我在上海工作。 甲:上海好哇!那是我國的工業(yè)基地。上海工人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tǒng),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就是在這里秘密召開。上海交通方便,工業(yè)發(fā)達,產品行銷國內外,著名的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 乙:嗐,青島啤酒那是山東的。 甲:山東好哇!山東革命生產形勢蒸蒸日上,煙臺地區(qū)糧食過黃河、農林牧副漁全面大發(fā)展,山東的地方劇我最喜歡聽,尤其是《朝陽溝》,家喻戶曉。(唱)“走一道嶺來翻一道溝……” 乙:別拉腔了,你唱的這是河南豫劇。 甲:河南也好!河南地處祖國中原腹地,盛產小麥棉花,素有祖國糧倉之稱。河南省也是著名的風景區(qū),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杭州很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 乙:杭州在浙江。 甲:浙江好哇! 乙:說哪兒哪兒好。 甲:最近浙江省革命生產形勢在迅速好轉。在這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每年舉辦兩次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乙:嗐!交易會在廣州! 甲:??! 合:廣州好哇! 乙:到底哪兒好哇? 甲:我們偉大的祖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欣欣向榮,各條戰(zhàn)線都在甩開膀子大干社會主義。你看吧,到處鶯歌燕舞,熱氣騰騰,哪兒的形勢都是大好哇! 下面轉入參觀廣交會,介紹各條戰(zhàn)線的成就。 相聲作者應當經常學習觀摩相聲,或者和演員共同創(chuàng)作,才能熟悉“墊話兒”的特點及其寫法,創(chuàng)作出既能閱讀又能表演的好“墊話兒”來。 有人認為每段傳統(tǒng)相聲在表演時,甲、乙的對話開場白,屬于“鋪綱”(原文注:“鋪綱”,演員術語,即用話試探觀眾的意思),是舊藝人探路開活的江湖作風。其實,用見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來開頭,或者抓一些現場的“包袱兒”,活躍氣氛,正是口頭創(chuàng)作的特點。難就難在說的準確、及時,既幽默得體,諧而不謔,不流于庸俗。所謂“撞出來的包袱兒”,經過一遍拆洗一遍新以后,往往會成為一個時期的響“包袱”。 過去一段相聲“正活”前的“墊話兒”,往往不同演員,就有幾個不同的“墊話兒”,經過演出實踐,互相取長補短,口傳心授,最后只保留下一個完整的“墊話兒”。有的“墊話兒”,經過不斷豐富、加工、提高,最后成了“正活”。有的“墊話兒”有頭有尾,已經成為加演時很受歡迎的短段相聲了,如《兵發(fā)云南》、《小抬杠》、《蛤蟆鼓兒》、《串調兒》、《武松打虎》、《拔牙》等。 按照習慣的說法,演員稱一段相聲叫一塊“活”。“活”即是節(jié)目,用舊的概念解釋,即演員的演出叫“干買賣”,節(jié)目就是“干出來的活兒”。而今天應該是指形式活潑和要靈活運用之意。解放以來,曲藝的整舊創(chuàng)新工作,往往向戲曲看齊。一段相聲除沒有執(zhí)行導演外,臺詞要固定,不許隨便改;突擊創(chuàng)作,突擊演出,配合中心任務;演完后束之高閣。這是把相聲和戲曲等同看待,只看到相互之間的共性,忽視了相聲的特色。如果一段相聲經初稿、定稿、排練、演出,就算完成任務,忽視其貴在不斷演出實踐,不斷豐富、增改的特點,就必然阻礙質量的提高。尤其是相聲的“墊話兒”,不敢提倡演出中即興創(chuàng)作或改動,而是一固定后就以不變應萬變,這怎么能出新的“墊話兒”呢?現在演出時,臺下漆黑,臺上通亮,演員看不見觀眾,無法交流敢情,把藝劇風格的相聲,演成雙人對話,置觀眾于不顧。忽視了相聲的“活”,就會導致相聲的“死”。由于不進行反復加工、不斷錘煉,一段相聲(尤其是其中的“墊話兒”)不加工就沒有回味,不耐人咀嚼。它沒有活在演員口頭,自然也就印不到觀眾心坎。定稿、定詞、定型,永遠一成不變,就會使新相聲僵化,停滯不前,觀眾是“乍聽一次還愛聽,連聽兩次不想聽”,索然無味,笑不起來,當然不想再聽了。 我們希望能做到這一點:一段新相聲在排演時,或整理加工時,創(chuàng)作人員應該和演員合作,給它寫出不同的“墊話兒”來,讓“墊話兒”百花齊放,通過演出實踐,觀眾鑒別后,再將選定的這段相聲的“墊話兒”定稿。這是前人行之有效的經驗,過去忽視了,今天要重視它,付諸行動。 (2)正活 “活”是相聲演員常用的術語。“一塊活”就是一段相聲。“正活”指的是相聲的正文,主體,是一段相聲的主要部分。在“正活”里,要明確表達這段相聲的主題,安排好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好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正活”中要分好段落,每個段落結束時,最少要組織好一個“包袱”(當然包袱越多越好)。一般說,至少要安排四、五個“包袱”,否則,就沒有相聲特點了。例如《海燕》的“正活”,包括:“海燕上船”、“胡奶奶轉變”、“船上訓練”、“渤海作業(yè)”、“戰(zhàn)勝風浪”、“勝利返航”等六個段落,每段都組織了一個“包袱”,六個段落基本上做到了前后呼應,緊密銜接,最后在高潮中“攢底”?!罢睢苯M織“包袱”的手法,和“墊話兒”基本一樣,另外專門一節(jié)去談,這里就不再詳述了。 (3)攢底 “攢底”就是相聲的結尾,有時也指相聲的最后一句臺詞。它是一段相聲留給觀眾最后的印象。故事的結局,人物的下場,都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暗住北仨氃谇〉胶锰帟r結束,“底”一定要抖響最后一個大“包袱”。新創(chuàng)作的相聲不像傳統(tǒng)相聲那樣,把“墊話”、“正活”、“攢底”分的很清楚,但它的頭、腹、尾也應該是有層次的,正像寫文章要有起、承、轉、合一樣。如《夜行記》的底: 甲:……不能下來!我抹回頭來,一拐彎兒,“吱溜”一下子,他再找我都找不著啦! 乙:你到家啦! 甲:我掉溝里啦?。ā鞍ぁ保?這個底很像戲劇的尾聲。有的“底”也可放在高潮處。對“底”的處理,按照不同的題材,有時可以含蓄,有時也可以明朗。例如《海燕》的“底”,現在能做到較為明朗,是經過反復斟酌后才定下來的: 甲:經過三天三夜戰(zhàn)斗,婦女船滿載魚蝦勝利返航。老支書、全體貧下中漁來到碼頭上歡迎。胡奶奶也跟著來了,碼頭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乙:夠熱鬧的。 甲:鑼鼓聲把貧下中漁的心情全表達出來了。 乙:鑼鼓怎么表達的? 甲:大鑼瞧見這魚呀,(學鑼聲)“一筐、一筐、又一筐;一筐、一筐、又一筐?!?乙:小鑼呢? 甲:小鑼(學小鑼)“抬、抬、抬、快抬,快抬!” 乙:大鼓呢? 甲:(學大鼓)“高興,高興!” 乙:小喇叭呢? 甲:更有意思啦?。▽W小喇叭)“嗚兒……哇……(唱)海燕?。」媚锶诵≈練獯?,闖渤海,捕對蝦,海上盛開躍進花,躍進花!”(包袱) 這個“攢底”的“包袱”之所以效果較為強烈,是因為通過摹擬樂器的演奏,著重渲染熱烈的歡樂場面,發(fā)揮了相聲藝術“學”和“唱”的特色。這段“攢底”是借鑒傳統(tǒng)相聲中的“學洋鼓洋號”。傳統(tǒng)相聲中的學洋鼓洋號,單純逗笑,而且庸俗低級,難登大雅之堂。我們加以改造,賦予新意,終于創(chuàng)作出比較滿意的“底”來。這一創(chuàng)作實踐,更加深了一點體會:“傳統(tǒng)里有寶,靠咱耐心找。批判來繼承,孬能變成好?!?原來《友誼頌》初稿的“底”是: 甲:這時我代表全體勘測隊員送給朋友一面錦旗。 乙:上面寫的什么字? 甲:“中非人民心連心,攜手并肩向前進,坦贊鐵路傳友誼,萬紫千紅滿園春。” 這樣用一首七言詩點題“攢底”,比較概念,一般化,不可能博得強烈的笑聲。改稿把“底”重寫了。為了突出中、坦、贊人民的深厚友誼,戳穿帝國主義者散步的“中國人將定居下來”的謊言,在“獻旗”后面又加了一段歡送的場面。表演時吸收了話劇的手法,摹擬人物,輔以動作。當援外戰(zhàn)士踏上歸途的汽車徐徐開動時,人們揮動手臂依依不舍,熱烈歡送高呼再見: 甲:我們在汽車上也高呼:“夸嗨利尼!” 乙:“夸嗨利尼!” 甲:“夸嗨利尼!” 乙:“夸嗨利尼!” 甲:…… 乙:怎么沒聲了? 甲:汽車拐彎了。(抖包袱) 這個“攢底”比初稿進了一步,使人有“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這樣寫,表示汽車在前進,友誼在發(fā)展,相聲雖然結束,心頭尚留下回味。這個“底”是在《登山英雄贊》“攢底”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的。 
 
 
 
 
31 回復:馬季著《相聲藝術漫談》 
 五、相聲的“包袱” 相聲是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通過說、學、逗、唱、抖“包袱”而使人發(fā)笑的一種曲藝形式。相聲是以對話(包括敘述、評論、介紹、爭辯、摹擬)的形式,抖“包袱”的手段,來表現一定的主題的。相聲要引人發(fā)笑,就像戲劇要有情節(jié)起伏、有高潮,電影要有“蒙太奇”一樣。不能引人發(fā)笑的對話,不能叫做相聲。 (1)什么是“包袱兒” “包袱”是相聲慣用的術語,實際上“包袱”就是相聲里的笑料、噱頭、引人發(fā)笑的地方。把“包袱兒”解釋得過于繁瑣、神秘,是不利于相聲的普及的。任何一個“包袱”,都是以語言為基礎組織成的。對話、表演、抖“包袱”三者互相依存,融合在一起,這就是相聲的獨有風格。所以人們常說相聲是一種語言藝術,它的表演是輔助語言的。抖“包袱”時,要使觀眾感到出乎意料,失聲大笑,同時仔細回味又在情理之中。通過笑,既滿足了觀眾美感的需要,也使觀眾得到精神上的愉快。所以“墊話兒”的開頭,必須生動活潑地組織一個“包袱兒”,例如《游擊小英雄》的開頭: 甲: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齊步走?。ǔ鞍寺泛?,八路強,八路軍打仗為哪樁?八路軍打仗為老鄉(xiāng)。日本……”站住,干什么的? 乙:來演出的! 甲:你從哪兒來呀? 乙:從團里來! 甲:到哪兒去? 乙:到這兒。 甲:你有路條嗎? 乙:路條?沒有。 甲:沒有路條!肯定不是好人!來人哪……(包袱) 乙:我說你這干嘛啦,你? 甲:我正在回憶我們當年兒童團時候的戰(zhàn)斗生活。 乙:我說怎么還查路條呢! 甲一開始就渲染了抗日戰(zhàn)爭年代的戰(zhàn)斗氣氛,并且摹擬兒童團員向乙盤問,使人覺得莫名其妙。就在觀眾迷惑不解的過程中,由于甲認真仿學兒童團員的神態(tài),所以一說到“來人哪!”“包袱”就抖響了。我認為這一種是合情合理的笑料,有揭示主題、活躍氣氛的作用。 “包袱”是表現主題、揭示矛盾、摹擬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評價一段相聲的質量高低,就要看作者、演員提出問題時的立場,對待要摹擬的人物的態(tài)度,揭示矛盾的深度、廣度,而這些,都集中反映在“包袱”上。故事情節(jié)的有無以及連貫與否不是主要的問題。相聲演員和觀眾直接交流感情,主要靠第三人稱的敘述,即使有時用第一人稱“我”,也是出出進進,以敘述為主的。所以演員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一段相聲往往是由演員(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提出一個論點或命題,通過抖響一個個“包袱”,最后得到具體形象的證實。像《海燕》里海燕的形象,就是由“我”直接介紹的。其中如練出海、戰(zhàn)風浪、搶魚汛等情節(jié),是由“我”突出的這幾個片斷、重點作了較為形象的描述。每個片斷都組織好“包袱”。表演時,只要抖響每個“包袱”,到最后再抖響一個脆“包袱”攢好底,就算完成了這段相聲的任務。相聲里摹擬的人物,敘述的故事,都像一幅幅漫畫或速寫,決不是纖細的工筆連環(huán)畫;相聲里的情節(jié)是斷續(xù)跳躍的,常被“包袱”給隔斷。因此,也可以說,相聲作者的論點,是靠“包袱”來表現的。如《海燕》開始不久,甲首先提出“貧下中農夸海燕,贊她迎風展翅”這個論點,接著敘述海燕如何打破傳統(tǒng)觀念,敢于苦練本領出海作業(yè)等情節(jié)。圍繞海燕成長的每一片斷都有“包袱”,這些“包袱”就是這段相聲表現主題、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 (2)組織“包袱”的各種手法 日常生活中引起人們歡笑的原因很多,相聲組織“包袱”,首先要有豐富的生活基礎,同時要了解相聲的藝術規(guī)律,這樣,構思“包袱”時才會得心應手。組織“包袱”時,為了巧妙地埋好伏線,需要應用一些手法。這些手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是歷代演員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它隨著相聲的發(fā)展在不斷發(fā)展??偟囊?guī)律是:把不協(xié)調的矛盾集中起來,通過對比、夸張和反復強調,揭露矛盾的實質。概括起來約有二十二種手法: 1. 三番四抖。這是組織“包袱”常用的手法。按照人們的聽覺習慣,一句重要的話要記住,必須反復強調,否則,就會一掠而過。有些語言要突出重點,也必須在交流時反復說,才能加深印象。同樣意思的話,如果連說三遍,聽的人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重復過多人們是會感到厭煩的。三番四抖,就是用上述辦法組織的“包袱”?!叭本褪前衙鼙M量突出重復,也就是把矛盾的假象渲染、重復三次,這就是組織“包袱”的過程。“四抖”就是巧妙地突變,一下子揭露矛盾和事物的真像,也就是把“包袱”抖開,讓真相大白。下面舉《找舅舅》中的一段為例: 甲:甭說這么多廠,就是一個廠子走一天兩天都未準轉的過來。 乙:那是啊,工廠太大了。 甲:那天我們上軋鋼廠,一個車間由這頭到那頭走倆鐘頭。(一番) 乙:太大了。 甲:那天我們上焦化廠,由辦公室到焦爐都騎自行車去的。(二番) 乙:太大了。 甲:那天我們上機械廠,進南門坐汽車,三天還沒有到北門哪。(三番) 乙:太大……那也太大了,坐三天汽車由南門還沒到北門? 甲:啊,正趕上修溝過不去。(四抖) 乙:這……廢話! 下面再舉一例:《海燕》 甲:喲!你還真有點漁民的生活。 乙:我從小在海邊長大的。 甲:這么說,你使過船?(一番) 乙:駛過! 甲:你也搖過櫓?(二番) 乙:搖過。 甲:你也出過海?(三番) 乙:出過。 甲:你也翻過船? 乙:翻過……沒翻過?。ㄋ亩叮?上述兩個例子,都是“三番四抖”組織的“包袱”,只是略有區(qū)別。這種手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情況需要,有時可以二番三抖,也可以四番五抖,絕不是規(guī)定了只能三番四抖,作者可以根據這個基本手法自己去靈活掌握。 2. 先褒后貶。在反復頌揚時突然一貶,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例一:《小墊話》 甲:您是一位老演員嘍! 乙:嗯。 甲:老專家。 乙:不夠。 甲:老藝術工作者。 乙:不敢當。 甲:老油條嘍! 乙:?。?例二:《傳統(tǒng)墊話》 甲:聽到您的名字真是如雷灌耳、皓月當空,總想跟×先生會見一面,怎奈我眾不得暇,今日偶見×先生廬山真面,真乃是…… 乙:三生有幸。 甲:也不怎么樣。 乙:誰叫你夸我啦! 
3. 性格語言。這是指用人物獨有的、符合其獨特性格的語言來組織“包袱”。要使用性格語言,必須介紹清楚人物的身份、思想面貌、性格特征,表演時要摹擬人物。 例一:《英雄小八路》 甲:……瞧見有人一來,小連長喊:“就地臥倒!”只要往地下一趴,你就分不清哪塊是黃土,哪塊是人了?!裕?甲:小連長一看時機不妙,馬上喊“就地臥倒”,全趴下了。 乙:??! 甲:兩個解放要開玩笑,這個說:“喲,怎么這兒又出來好幾堆黃土呀?”那個說:“這不是黃土,這是人,你看還出氣哪!”當時小八路沉不住氣了,站起來一立正:“報告叔叔,我不是人,我是黃土?!?乙:黃土還說話呀! 例二:《酒鬼》 甲:有的人喝醉了酒罵大街(摹擬人物):“老子天下第一,你們誰敢惹我?” 乙:沒人敢惹他。 甲:旁邊過來一個愣小子,沖他一瞪眼:“我敢惹你!” 乙:得! 甲:“那……那……誰敢惹咱倆?” 例三:《打電話》 甲:“喂,小張嗎?我是誰呀?你猜!” 乙:猜呀? 甲:“猜不著呀?使勁猜!” 乙:沒聽說過。 甲:“告訴你,我姓羅,我叫羅索?!?乙:這位是夠羅嗦的。 甲:“今晚上我請你看電影……票?我買好啦,三毛五一張,兩張七毛。我給他五塊錢,找我四塊三。” 乙:報賬哪? 甲:“……你坐汽車來,公共汽車前門上車,后門下車,車上有座你就坐著,沒座,你就站著。” 乙:這不廢話嗎??? 4. 違反常規(guī) 例一:《夜行記》 甲:(買輛自行車)花了這個數。(手比) 乙:二百八? 甲:二十八塊。 乙:車子怎么樣? 甲:除了鈴兒不響,哪兒都響。 例二:《規(guī)矩論》 甲:雇車的和拉車的,若這樣說就聽著別扭。雇車的說:“三輪兒,上車站多少錢?”蹬三輪兒的說:“車站,您給五毛錢吧!”“什么,五毛?你瞧不起我,給你兩塊拉不拉?”“怎么能要您兩塊呢?這么辦,三毛錢,我拉你?!薄叭X夠干什么的,五塊,你拉不拉?”“越聽越不像話,干脆,一分甭給,我白拉您去!”“那干嗎,給你十塊錢,我自個兒走著吧!” 乙:沒這么說的。 5. 陰錯陽差。這是指在一件具體事物上,兩個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往往合不起來,鬧出笑話。 例一: 單口相聲《巧嘴媒婆》,揭露了舊社會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欺騙性。媒婆為了蒙吃騙財,費盡心機,欺騙托她保媒的男女雙方。她對女家說:“小伙子不錯,沒別的毛病,就是眼下沒嘛!”女家一聽以為是小伙子眼前生活不富裕,就同意了。實際上媒婆指的是小伙子眼前的鼻子爛得沒有了。對男家,媒婆則說:“姑娘都好,就是嘴不嚴?!蹦屑乙詾楣媚飷壅f話,其實,媒婆指的是:姑娘是個缺嘴,唇不嚴實。 例二:《畫像》 甲:我一想,跟他聊畫畫兒:“張富貴同志,您看行不行(指畫)?”“行,沒什么問題,你甭管了(指生產)?!薄拔遗峦瓴怀扇蝿胀郏 薄澳阕吆笪以俑蓵壕脱a過來了?!薄澳吹紫率遣皇谴至耍俊薄按趾?,糞肥上的足?!薄安皇?,我看著好像矮點兒?!薄斑@莊稼長不高?!薄斑@樣可不太均勻?!薄皠偡N都這樣,一間苗就齊了?!薄皢悖艺f的是我這畫?!薄笆前?,你這話我句句都懂?!?乙:什么亂七八糟的! 6. 故弄玄虛。在敘述一件事情的過程中,突然話鋒一轉,得出另外一個結論,使人加深印象。 例一:《舞臺風雷》 甲:也不止河南梆子,河南曲子好不好? 乙:好聽哇! 甲:他說是“民間小調”。 乙:河南墜子呢? 甲:“地方小曲”。 乙:河南二家弦呢? 甲:“土里土氣”! 乙:河南大調曲子呢? 甲:“貧里呱嘰”! 乙:他全給否定了! 甲:也甭提藝術,就連我們省盛產的黃河大鯉魚,不信你送給他幾條…… 乙:他照樣反對? 甲:他就給留下了! 乙:我以為他這也反對呢! 這一段前面幾句寫“四人幫”什么都反對。到送鯉魚的時候,筆鋒突變,寫“四人幫”把鯉魚“給留下了”,得出一個另外的結論。這從手法上講,就是“故弄玄虛”。抖“包袱”的同時,也就揭露了“四人幫”的丑惡本質。 例二:《迎春花開》 甲:我過河找她去!我跳上一只小船,手使雙槳:(唱)小船輕輕順水流啊呀咿喲,我盼了春來又盼秋哇咿喲。蘭花姑娘哪呀哪里去哇呀咿喲,我找不到你不罷休哇咿喲! 乙:決心還真大。 甲:我劃了兩個多鐘頭這船愣沒到對岸。 乙:河面夠寬的。 甲:不,我忘了解那纜繩啦! 乙:嗨,你忙什么呢! 
 
 

 
33 回復:馬季著《相聲藝術漫談》 
 7. 詞意錯覺。這是指組織“包袱”時,在遣詞造句上有意給人以錯覺,或語意含混,或一句話分成幾截說出來,或用諧音故意把意思弄混亂,最后才說清楚,使之產生笑料。 例一:《海燕》原稿 甲:她們都犧牲了…… 乙:啊?! 甲:一頓午飯。 乙:嗨!你一塊兒說不行嗎? 例二:《老站長》 乙:你家住哪兒? 甲:河北上海。 乙:河北上海? 甲:河北省上游公社海子大隊,河北上海。 乙:這誰聽得懂??! 例三:《親如一家》 甲:我挑來水,缸里倒;劈完柴,屋里抱;掃完院子掃街道,干完這些我去放泡。 乙:放什么炮? 甲:“拍擠泡”。 乙:迫擊炮,在哪兒放? 甲:屋里放。 乙:屋里放受得了嗎? 甲:常在屋里放,這有什么呀! 乙:什么樣的迫擊炮? 甲:拍擠泡,就是腳掌走路拍地擠出來的泡! 乙:水泡哇! 8. 荒誕夸張。這是指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故意夸大其詞,聳人聽聞,使人乍一聽覺得大吃一驚或似信非信,或荒誕可笑,但仔細一琢磨,又覺得有道理。 例一:《老站長》 甲:先對站長組織圍攻,批判了半個多月,然后…… 乙:以后怎么樣? 甲:然后給槍斃了。 乙:槍斃了? 甲:啊,死了! 乙:犯什么罪就槍斃? 甲:就是啊!站長不服,槍斃了以后又跟他們講上理了。 乙:什么槍斃了? 甲:三年規(guī)劃。 乙:三……三年規(guī)劃給槍斃了? 甲:??! 乙:你不是說死了嗎? 甲:是啊!花大姐(試驗用的昆蟲)死了。 乙:嘿!嚇我一跳。 例二:《笑的研究》 甲:常言說:笑一笑,少一少。 乙:不,應該是:笑一笑,十年少。 甲:一笑就年輕十歲? 乙:啊! 甲:你這是定期的?我那是活期的。 乙:我們倆存款呢。 甲:你這理論不可靠! 乙:怎么? 甲:那誰還敢聽相聲? 乙:怎么不敢聽啊? 甲:你今年多大歲數? 乙:四十。 甲:笑一回剩三十,笑兩回剩二十,笑三回剩十歲,說什么也不敢再笑了。 乙:怎么? 甲:再一笑沒啦!來的時候騎著車子,走時候抱走啦!劇場改托兒所啦! 9. 自相矛盾 例一:《戲劇雜談》 甲:我研究戲劇五十多年了…… 乙:等會兒,你今年多大歲數? 甲:四十二,所以我…… 乙:別說了,你今年四十二歲,怎么研究戲劇五十多年哪? 甲:啊,是呀,它這個……就這差點兒。 乙:差點兒?差多了! 例二:《“四化”與“四話”》 甲:(摹擬一個廠長在會議上廢話連篇)同志們,今天的會議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認真地聽。但是不要記筆記,不要外傳。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子女。 乙:“一貫道”的會吧? 甲:“……我們一定要本著中央的精神,開短會,說短話。我們不要為了開會而開會。我今天不準備多講,要簡單明了……” 乙:這對。 甲:“直截了當,突出重點,語言精煉,開門見山,有啥說啥,通俗易懂,不說廢話?!?乙:你這廢話就不少。 10. 機智巧辯。這就是甲、乙互相提出問題,各自闡述理由,彼此機智巧妙地給自己想出辦法,千方百計說明自己看法的正確。 例一:《蛤蟆鼓》 甲:戲臺上打的鑼怎么響??? 乙:它不是中間有個臍兒嗎?有臍兒就響。 甲:我們家那鐵鍋也有臍怎么不響? 乙:它是鐵的不響。 甲:廟里掛的鐘也是鐵的怎么響? 乙:它不是掛著的么。 甲:我們家秤砣也掛著哪,沒響過。 乙:死固膛的不響。 甲:炸彈怎么響? 乙:炸彈里邊不是有藥嗎?有藥的才響哪! 甲:藥鋪里盡是藥怎么不響? 乙:往嘴里吃的不響。 甲:泡泡糖怎么響? 乙:因為它有膠性,能響。 甲:膠皮鞋怎么不響? 乙:它挨著地,響不了。 甲:自行車胎放炮怎么響? 乙:它里面有氣呀! 甲:那你有氣沒有? 乙:有哇! 甲:怎么不響? 乙:沒聽說過! 例二:《巧對春聯》 甲:再來!我的上聯是廣西特產好。 乙:我的下聯是:壯鄉(xiāng)水果多。 甲:我還能加字。 乙:我還能添字。 甲:廣西特產好,蛤蚧。(音鍋蓋) 乙:壯鄉(xiāng)水果多,茶壺。 甲:你那茶壺是水果? 乙:你那鍋蓋是特產? 甲:什么呀!蛤蚧,是廣西特產,北方讀音和南方不同。廣西特產好,蛤蚧。 乙:你倒說清楚呀!好,我對:壯鄉(xiāng)水果多,桂圓。 甲:我這蛤蚧是活的。 乙:我這桂圓是死的。 甲:我這蛤蚧是長的。 乙:我這桂圓是圓的。 甲:我這蛤蚧可以泡酒。 乙:我這桂圓可以燉肉。 甲:我喝一口酒。 乙:我吃一塊肉。 甲:行?。≡賮恚V西特產好,蛤蚧、八角。 乙:壯鄉(xiāng)水果多,桂圓兩毛。 甲:什么叫兩毛? 乙:你八角我兩毛整湊一塊。 甲:你上當了!我這八角是廣西特產,北方叫大料。廣西特產好,蛤蚧、八角。對不上了吧? 乙:好,我對:壯鄉(xiāng)水果多,桂圓、良柑。 甲:我這八角是香的。 乙:我這良柑是甜的。 甲:我這八角有八只角。 乙:我……我這良柑有八瓣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他是相聲界的一股清流!常五代與常二代相差三輩的祖孫新火檔!
相聲表演心得(郭啟儒)
張壽臣先生談表演相聲的經驗
相聲常用術語解析,知識點,必考!
談藝|侯寶林先生談相聲的表演
談相聲節(jié)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