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阿是穴之形與神
我們一般為什么說過去孫思邈,唐朝的孫思邈,他說這個阿是穴,阿是穴的形,一般現在中醫(yī)很多就用形,我這里肩膀痛,就扎那里就是阿是,這個是形,不是神。
神是什么呢?比如說,我們腸子有腸癰,為什么會去皮膚下游,有化膿,為什么會去找肺經?因為肺主皮毛。
你從肺上邊可以查到底下的東西,我們在肺經上面按,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壓痛點,啊,下針,這個叫做阿是。你壓痛點,啊,是是是是這里,很痛,有沒有?就告訴你在那里下針。
這個穴沒有一定的,有的時候可能在孔最下兩寸,下一寸,不在正經,不在穴上面,在經上面,你就按照那個痛點扎針就可以了。胃經也是一樣,胃經上找。這些找的時候,我們就是手,手不過肘,足不過膝,膝蓋以下。
比如說腸癰,我們在足三里下可以找到,找那個壓痛點。陽明經上找兩個,肺經上找三個,這是我們《黃帝內經》,從《黃帝內經》里面出來的治則。
一定要下定義,手不過肘,足不過膝。不能說里面發(fā)炎了,那個膽,或者腸胃發(fā)炎,腹膜炎破掉,你在那邊找胸部,不會有壓痛點的,對不對?胃經剛好在這邊,是在膝蓋以下,都是遠取穴。
那腋癰大熱,腋下這邊長個癰疽,這個地方,這是少陽的地方。這時候我們要刺足少陽,如果熱不止的話再加上手心,手少陰心經,是因為這個在心經上面,極泉這地方,少陽經上面找,都是一樣。膝蓋以下,膝蓋以下,這是治癥。
黃帝問:“如何知其度?”這個度就是你找壓痛點,沒有一定的點在哪個地方。因為有的人他癰疽在這邊,不一定,所以你就按照經絡上去找就可以了。
所以這個手心經刺三個地方,三個穴道。再加上手太陰的經絡,都可以。一般癰疽,任何的化膿膿瘡我們都可以在肺經上面治。
大骨之會,就是骨會大杼啊,我們也可以各找三個穴道。為什么要找骨會杼這個周圍。因為我們癰疽里面化膿的時候,這個膿越走表,往皮膚表面走,往四肢末梢去,都是吉的。如果是下沉,到骨頭里面去,或者往身上走,都是兇的現象。
所以我們會在骨會杼的穴道旁邊找,我們先下針,就預防癰疽化膿的地方,感染到骨頭上去,所以才會有這種治法。
如果是暴癰筋緛,這就是突發(fā)的病,瞬間發(fā)的,隨分而痛,很痛。魄汗不盡,就流冷汗不止。胞氣不足,胞氣不足我們講就是小便很不利,小便出不來。治在當經的俞穴上面治療。
如果是少腹暴滿,小腹這邊取守手太陽小腸經的絡穴,胃之募也,小腹這邊。少陰俞去脊椎三寸傍五,再用員利針,都是我們這個治癥的方式。都是治腹暴滿的時候,腹脹滿。
為什么會取到少陰的俞穴,腎經的俞穴,因為你的腹暴滿的時候,有的時候可能是便秘,有的時候可能是水積在里面,不一定的情形,都是你隨癥來取穴。
你就記得,這里的大原則,我舉個例,很多東西你們可以推理出來的。我們有一個針灸家叫做董景昌,他專門用奇穴。他這個人我們很清楚他,他大字不識,中醫(yī)書沒有看懂,他只認得一個字,叫一,一就是扁擔嘛,一根扁擔不是一嗎?他只知道這個。
可是這個人他的奇穴很多,因為家傳的,他本身不識字。其實他父親教他的時候,就是抓他手就這樣扎,就跑到臺灣來,叫做董氏的奇穴。這些奇穴就從這里來的,舉例給你聽。
如果你現在遇到一個肝病的人,這是腿的內側,你這樣看時候是右腿,病人是側躺,右腿,腿這樣子看的。肝經不是走內側嗎?對不對?肝經,是不是?那你在肝經上壓,你會壓到中間一個點,這前后正好三個點,刺三。
所以臨床上我們知道肝硬化、肝癌或者是肝病的時候,在肝經上找壓痛點,有沒有穴道?沒有穴道,這就是奇穴的來源。這里講的就是,如何找奇穴,所以穴道呢,常常因時因地制宜。
針灸十二經絡,我們下的俞募治療,祖孫治療,五門十變,這種方法是一個固定的原則。在臨床上的時候,你要自己會很活用它,非常的活用它。同時不能固定。
比如說我告訴你說,我們現在看左腿,這是左腿,左腿外側,腿的外側,左腿,也就是這樣子看,在外側這邊。我們找到這兩個高骨下,三角形的,這是陽陵泉,對不對?陽陵泉。
那我們知道筋會陽陵,現在有個病人是膽結石,那我們知道膽石點的奇穴在陽明泉下一寸,可是書上我們說陽明泉一寸那只一個大概。你如果膽在里面的時候,膽是這樣子,石頭在這邊在這邊在這邊,它可能就會造成上下不一樣。所以你要在上下按按,找到痛點扎針進去。
最明顯表現在腎結石的點,在太溪穴的周圍,比如腳內踝,這腳后跟,內踝,這是然谷穴,這是太溪穴,太溪穴上來了以后,這是踝骨,踝骨在這邊。
那太溪穴上來的時候,這邊你心里假象有一個腎臟在這邊,假象有一個腎臟。那你手指頭去按,你去用指頭按,有時候指頭比較大,用一個筷子,頭是比較圓的,比較方的。你不要拿個很尖的,按他每個地方都痛。拿個圓頭按,有痛點在這邊。
因為你腎臟是這樣的時候,你很難講說石頭在這邊在這邊,哪能湊巧都在同一個地方,對不對?你就按照痛點下針。
什么病都可以,所以你一看到腹?jié)M的時候,肚子脹滿,病人可能是水,你在腎經上找,可能是大便,你在大腸經上找,或者在胃經上找,大腸經上也可以找,這一段講的就是這個。
我們治霍亂,過去我們講的霍亂,這里你看《黃帝內經》就有霍亂,指的真的就是上吐下瀉。刺俞傍五,足陽明及上傍三。我們講如果是痛陣的話,我們知道在胃上面,脾胃上面周圍找,陽明經在經絡上找。
刺癇驚脈五,這種是發(fā)癲癇或者是精神病患的時候,針灸有沒有手法?有,針灸也可以治療精神病患,癲癇。我們針手太陰各五,手不過肘,在尺澤以下找五個穴道。
刺太陽,也是五,像陽谷、脛骨,刺手太陰肺經的絡,像我們的通理穴絡穴旁邊,你找到壓痛點下針。所以我們針灸在肺,在太陽經上面,小腸經上面,在肺經上面,還有足陽明上面找一個。踝上,解溪上五寸,連刺三針。
也就是說全部,你只要記得經絡,你在經絡上面連續(xù)找他壓痛點都可以,這個癲癇精神病,我們針灸都可以幫他治療的,針灸可以治療。這個有沒有固定的穴位?沒有,完全以病人身體上感受到的壓痛點來決定。
第 251 頁,歧伯說,我們治三消的病,就消癉,或者是瞬間突然昏倒,病人突然昏倒,會有偏枯、會有痿厥,氣滿發(fā)逆,肥貴人,這種都是,一般會有發(fā)生這種消渴,或者突然昏倒,或者是半身癱瘓掉,或者是肌肉痿厥掉,手腳冰冷,呼吸呼不過來,都是肥的貴人有錢人,膏粱之疾。
因為他吃的東西太好,內發(fā)的病。我們遇到病人隔塞閉絕,上下不通。比如說這個飲食不入,或者是大便不出,這都是暴憂之病,心里面擔憂,個性比較喜歡操勞,但過憂的人,都會得這種病。
如果說看到病人是突然的冷血,四肢冰冷,耳朵突然聾掉,或者是人鼻塞或者小便不通,這種都是所謂這種內部發(fā)生的病。
所以我們可以分成有外來的,還有內發(fā),這一段講的通通都是內發(fā),有錢的人吃的太好了,或者是憂的人都會發(fā)病的。
下面最后一個,跖跛,寒風濕之病。手腳關節(jié)上面腫痛,造成走路不行,這個統(tǒng)統(tǒng)是寒風濕。
為什么我們這里歧伯要下寒風濕?因為我們用藥,這個藥是去寒的,這個藥是去風的,這個藥是去濕的。那你把去寒去風去濕混在一起,就是治療他的病。所以你要會辯證寒風濕。
一般關節(jié)腫大,風濕關節(jié)炎都是風寒濕,都是這樣子。我們原文是寒風濕比較不順口,我都是講風寒濕,反正無所謂,是不是?有差嗎?叫名字有差,這個無所謂,去風、去寒、去濕就結束了,不要那么挑剔。
如果說現在下定義的,像那個全身發(fā)黃,突然爆發(fā)的疼痛,突然發(fā)癲癇,突然發(fā)狂,發(fā)狂奔走,這種都是長久久病,氣逆,氣不順暢一直逆,才會產生的,不會瞬間發(fā)的。
如果說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間不平衡的時候,六腑閉塞之所生也,就是因為六腑,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三焦,我們這個六腑,六腑阻塞不通的時候,腑有問題的時候會影響到臟,因為臟和腑中間相通就是靠三焦,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臟有不平,它一定是來自腑有閉塞。
所以我們治臟,常常會去治腑。如果說我們從《黃帝內經》讀到現在,你們得到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我們一個人隨時保持大小便通暢,胃口很均勻,不要吃太多,大小便通暢,能夠睡覺。那你腑病沒有問題的時候,你就沒有脹病。
所以我們常常有人說,你便秘多久了,我便秘三四年。你看他三四年沒事,可是他腑病一直不通,遲早會影響到臟病的。三四年不長,有的人便秘一輩子,70 年、60 年都有。
一般來說,我們看到病人有頭痛、耳鳴、九竅不利,眼睛,鼻孔、耳朵、大便小便的地方,都是腸胃所生。所以我們常常在治療頭痛的時候,我們下胃經的中脘穴,為什么?因為它胃氣往上升,胃氣只能到眼睛承泣的地方,沖到上面來,順著中脈一直沖到這邊來,頭痛我們刺中脘穴,原因就在這里面。
所以剛剛那段講臟,講一些病變的來源。
文源 網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