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胃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發(fā)生疼痛為主癥的一類病證。包括西醫(yī)診斷的各種急慢性胃炎、胰腺炎、膽囊炎、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粘膜脫垂、胃神經(jīng)官能癥等病癥。只要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各種胃病,均可按中醫(yī)胃痛辨證論治,多能獲得滿意療效。因為中醫(yī)具有“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的診療特色優(yōu)勢。
1、脾胃氣虛證——健脾益氣。用參苓白術(shù)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中氣虛陷證——補中升陷。用補中升陷湯《熹氏方書》。
3、氣陰兩虛證——補氣養(yǎng)陰。用四君子湯《局方》合芍藥甘草湯《傷寒論》。
4、心脾兩虛證——補血養(yǎng)心脾。用歸脾湯《濟生方》。
5、胃陰虛氣滯證——養(yǎng)陰理氣和胃。用養(yǎng)陰理氣湯《熹氏方書》。
6、脾陰虛氣滯證——滋脾理氣和胃。用滋脾理氣湯《熹氏方書》。
7、脾陽虛氣滯證——溫脾理氣和胃。用溫脾理氣湯《熹氏方書》。
8、脾胃氣虛寒證——溫補脾胃。用溫補脾胃湯《熹氏方書》。
9、脾胃氣虛熱證——補元氣,升陽瀉陰火。用益氣清熱湯《熹氏方書》。
10、脾陷胃逆證——升脾陽,降胃逆。用升陷降逆湯《熹氏方書》。
11、中虛氣滯證——補中理氣和胃。用補中理氣湯《熹氏方書》。
12、中虛食積證——補中消食和胃。用補中消食湯《熹氏方書》。
13、肝胃不和證——疏肝和胃。用疏肝和胃湯《熹氏方書》。
14、膽胃不和證——清膽和胃。用清膽和胃湯《熹氏方書》。
15、肝火犯胃證——清肝瀉火,制酸和胃。用瀉肝清胃湯《熹氏方書》。
16、胃腸積熱證——清熱通府和胃。白虎承氣湯《熹氏方書》。
17、寒凝氣滯證——溫陽祛寒,理氣和胃。用溫陽散寒理氣湯《熹氏方書》。
18、寒濕阻胃證——溫化寒濕。用藿香正氣散《局方》。
19、濕濁中阻證——化濕和中。用化濕暢中湯《熹氏方書》。
20、濕熱阻中證——清熱化濕。用瀉黃散《小兒藥證訣》。
21、寒熱互結(jié)證——辛開苦降。用辛開苦降湯《熹氏方書》。
22、食積中阻證——消食和中。用消食和胃丸《熹氏方書》。
23、痰飲停胃證——溫化痰飲。用溫化痰飲湯《熹氏方書》。
24、血瘀胃絡(luò)證——消瘀通絡(luò)和胃。用活血通絡(luò)湯《熹氏方書》。
25、陰陽不相順接證——順接陰陽。用順接陰陽湯《熹氏方書》。
26、單純頑固胃痛——緩急和胃。用赤白生炙芍甘湯《熹氏方書》。
27、偏寒頑固胃痛——溫中和胃。用手拈散《奇效良方》。
28、偏熱頑固胃痛——清熱和胃。用清胃散《蘭室秘藏》。
劉熹老中醫(yī)治療胃病有很多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訂了許多治療胃病的新方劑??偨Y(jié)了積淀五十年治療胃痛的成功經(jīng)驗,與同道拋磚以引玉。他每周六下午受聘于我御慶堂國醫(yī)館工作,為久治不愈的各種胃痛患者診療服務(w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