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東晉以后,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zhì)樸方嚴,長于
榜書,這就是所說的
魏碑。南派
書法,多疏放妍妙,長于
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
包世臣與
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
魏碑體??凳吓e十美,以強調(diào)魏碑的優(yōu)點。
唐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
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后斂為
小楷,以鍾王為法”。然根據(jù)多年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歐陽詢的正楷,源出古隸,以
二王體為基礎(chǔ),參以六朝北派書風,結(jié)體特異,獨創(chuàng)一格,權(quán)威尤熾,其勢力深入社會,幾為學書的標準本。究其楷書特點,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jié)體開朗爽健。他的楷書
碑帖代表作有《
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
楷書,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禪師的遺軌,為王派的嫡系。雖源出魏晉,但其外柔內(nèi)剛,沉厚安詳之韻,卻一掃魏晉書風之怯懦。其楷書代表作,當以《夫子廟堂碑》為最。
褚遂良的
楷書,以疏瘦勁練見稱,雖祖右軍,而能得其媚趣。其字體結(jié)構(gòu)看似非常奔放,卻能巧妙地調(diào)和著靜謐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書代表作,當以《
雁塔圣教序》為最。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余。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庇?a target="_blank" >蘇東坡
論書有“大字難于結(jié)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有余”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么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jié)果字體變成了松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xiàn)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fā),更是經(jīng)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于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
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nèi)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xié)調(diào)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小字為古代日用必需的書法,以前科舉應(yīng)試時,閱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
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響。朝考
狀元、
翰林,尤注重
書法。是故凡狀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讀書,也都善寫小字。如今硬筆盛行,用毛筆寫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筆臨寫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顯進效,因此想寫好硬筆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練習。定能打下堅實基礎(chǔ),裨益終身,受用不盡。
鍾繇書法,具古樸風格,惟傳世作品《
宣示表》、《
薦季直表》,無一確實者,多為后人傳?;蚺R作。欣賞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書風。
宋元
如果說漢魏是
楷書的初始階段,唐是
楷書的
成熟階段,那么宋元就是
楷書的延伸階段。唐代
楷書法度森嚴、
結(jié)構(gòu)嚴謹,到了宋元時期書法家們開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