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是歐陽修的散文名篇,寫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 在滁州任太守時。全文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展現(xiàn)了滁州在北宋前期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社會景象。
豐樂亭記
歐陽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yuǎn)。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guān),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豐樂亭記碑》是蘇軾晚年的楷書力作之一,書于元祐六年(1091),當(dāng)時蘇軾在朝廷任翰林學(xué)士承旨。原石刻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 ,舊在滁州(今屬安徽),已失。明嘉靖年間(1522- 1566),重刻于安徽省全椒縣。
蘇軾在學(xué)習(xí)顏真卿、李邕等人書法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以“剛健婀娜、豐腴圓潤”為風(fēng)格的“蘇體”。
此碑結(jié)體取橫勢,筆畫偏肥,體勢安莊,氣象雍容,字體楷中稍見行書筆意,有“筆圓而韻勝”、 拙中藏秀、雄健清雅的特點。
書法集字,用賽大家書法集字字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