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淺談李煜后期詞的抒情特色
[內容摘要]:
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這些詞作在情感的抒發(fā)及寫詞的藝術技巧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他善用白描手法,筆下的人物景物雖只是簡筆勾勒,卻都能神形兼?zhèn)?。他還善于以貼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情感表現(xiàn)得生動傳神。在詞中,他大量使用日常用語,感情濃郁深摯,發(fā)人深思。今昔對比也是李煜常用的抒情手法。用悲歡互襯的方法抒發(fā)感情讓人感痛。李煜的篇篇詞作還無不顯示其真誠直率的個性和豐富細膩的內心情感,不虛偽,不做作,句句直抒胸臆,再加上不堆砌典故,創(chuàng)造了極佳的抒情效果,讀之令人傷感不已。
[關鍵詞]:李煜、后期詞、白描、比喻、口語、對比、率真
李煜(937-978), 初名從嘉, 字重光,號鐘隱,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 六月李璟去世后在金陵嗣位, 在位十五年, 史稱南唐后主。 他嗣位時, 南唐政權已岌岌可危,再加之性格軟弱,治國無能,惟有進奉趙宋,委曲求全,以求偏安。 宋開寶七年(974), 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李煜擔心去后不得歸,借口有病均辭不去. 同年十月, 宋兵南下攻金陵. 次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到汴京, 封違命侯. 太宗即位, 進封隴西郡公. 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 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 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 追封吳王, 葬洛陽邙山.
李煜獨特的身世遭遇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刻影響。他的詞大體以南唐滅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詞多描寫他帝王的享樂生活,亦有表現(xiàn)他多愁善感的詞作;李煜的創(chuàng)作成就主要在后期。亡國后,他從終朝宴樂,盡日笙歌的樂園里到“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囚室,人生遭際的轉換給了后主徹心的痛苦和悲愴,所以此一時期的詞多抒寫對昔日生活的懷念,對身世零落的哀嘆,對國仇家恨的悲傷。詞的情感格調從亡國前的熱烈明快,千嬌百媚,婉轉纏綿變?yōu)閼n郁傷感、凄愴動人,如杜鵑啼血,似雁唳長空。無論是情感的抒發(fā),還是藝術技巧,都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本文嘗試就李煜后期詞的抒情特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論述,以展示李煜詞的藝術魅力。
一、 白描手法寫出無限憂郁
白描原是來自民歌而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廣泛運用的一種藝術技法。其特點在于不加雕飾,以樸素的文筆對事物進行勾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詞的發(fā)展史上,第一個在這方面有突出成就并產生深遠影響的當推李煜。
李煜前期的作品多寫艷情和宮庭歡娛,他善用白描手法直接抒發(fā)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捕捉人物具有特征的活動和心理,攝取最能激發(fā)人物某種情感的景物。如前期的詞作《長相思》就以白描法寫一女子,“云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簡筆勾勒人物的發(fā)飾、服飾和神態(tài),用語輕靈簡約,筆調清新飄逸,有如一幅風格淡雅的仕女圖;又如《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這是一首描寫男女幽會的小詞。詞人將女子偷會情人時小心翼翼、一往情深的復雜心理描畫得幽約傳神。在一個月色迷朦、輕霧彌漫的夜晚,一多情的女子手提繡鞋,以襪著地,躡手躡腳,屏息靜氣,神情緊張地走向畫堂南畔,一見情人則激情擁抱,依偎著他,激動得身子微顫,口中喃喃自語:“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币粋€令人心動、柔情可人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全詞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烘托,動作、神態(tài)描摹細致,語出自然,純真直率。精煉的景物、細節(jié)、語言,還有豐富的情感,把愛情表現(xiàn)得溫軟細膩。此詞白描手法使用得相當有力,沒有斧鑿之嫌。再如:《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比~用白描手法將宮廷里徹夜不歇的歌舞狂歡場景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李煜白描手法的運用可謂到了爐火純青、不露痕跡的地步。亡國后,他更愛用白描手法來抒寫自己的悲傷和憂郁。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痹~開頭一句就運用了白描手法,短短六個字就使得李后主愁恨滿懷,踽踽獨行的形象躍然紙上。他登上西樓,舉頭望去,只見新月如鉤,鉤起一串舊恨新愁;低頭看桐蔭深鎖,鎖住了滿院清秋。凄涼的景物中,蘊含著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此所謂“無聲勝有聲”,此種無言之哀,勝于痛哭流涕,這就是白描的作用。用白描手法傾訴心中苦痛的詞李煜寫了許多,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他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詩話》云:“南唐李后主歸朝后,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幾下世。”由此可知,詞作于他死前不久,可以說是李煜后期詞的代表作之一。詞首先就以白描手法開頭,寫夢醒之后的所聞:簾垂夜深,潺潺的雨聲透過簾櫳,不斷地傳入耳中;眼看美好的春光在這潺潺雨聲的伴和之下即將成為過去?!按阂怅@珊”,雖是眼前節(jié)令的實況,又豈不是國家衰亡、個人的人生走向末路的象征呢?如此情景,怎能不引起詞人心頭的陣陣悲涼?更何況是在深夜“五更” 這一天中最“寒”的時刻!既使身蓋羅衾,也抵擋不住。這不僅是寫身寒,而且是寫心寒。只有在夢里,才能忘記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國君,大宋的階下囚,也只有在夢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歡樂。可惜,不管如何貪戀那夢中之樂,終究不過是“一晌”而已。一個“客”字使我們好象看到了作者在無情而痛苦地自嘲,隨后的“一晌貪歡”又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國亡被俘后內心的可悲可憐……這首詞純用白描手法傾訴心中無盡的苦痛,全詞情景交融,夢里夢外、歡樂悲哀相互映襯,語言生動傳情、哀婉動人,頗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蘇軾:《前赤壁賦》) 之感!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劃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具有動人心弦的感人力量。
總之,李煜詞白描語言的運用是極為成功的,他筆下的人物景物的形象雖只是施墨點染,簡筆勾勒,卻都能神形兼?zhèn)?。再加上不堆砌典故,語言樸素自然如行云流水,這樣就創(chuàng)造了極佳的抒情效果。
二、善用比喻訴說哀愁
李煜善于以貼切的比喻來表達抽象的情感,將心中的意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把抽象的事物表現(xiàn)得生動傳神。如《虞美人》以江水喻愁思,“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背罹w茫茫,像浩蕩江水奔涌不息,一發(fā)不可收,并以此結束全篇,深沉有力,余意綿綿。又如《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是一首借吟詠春逝抒發(fā)離愁別緒和寄寓亡國之痛的詞作。上片寫惜春,以春去花謝的無奈,暗喻故國之消亡,隱藏無限悲痛;下片寫離愁,以流水長東喻人生長恨,不禁讓人想起另一首《烏夜啼》(昨夜風兼雨)有“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里浮生”句,《浪淘沙》更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皆有異曲同工之妙。昔日繁華有無情流逝的江水,一去不返矣,留下一腔揮之不去的苦痛!這首詞寫得有景有情,有喻有議,一個不甘心又無可奈何的亡國之君形象鮮明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除以水喻愁外,李煜還以絲縷喻愁思,“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見歡》)以“春草”喻離恨,“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保ā肚迤綐贰罚┻@兩句雖說所取喻體不同,卻都將千絲萬縷、紛繁難解的離愁以及那說不清、道不明、揮不去的滋味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些貼切的比喻,將作者復雜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了,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造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句。
三、口語入詞直說愁
為了抒發(fā)愁情悲緒,李煜詞在語言方面較前人有所突破。他在詞作中大量使用日常用語,語言生動流暢,言簡意豐,而且感情濃郁深摯,發(fā)人深思,拋棄了花間詞人濃艷香軟、柔靡綺麗的風格。如《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江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比~句句口語,直接抒情。詞中充滿了對故國的懷念和對人生愁恨難免的無奈慨嘆。開篇直抒胸臆,蕩出滿懷的恨愁, 以“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結句。結尾這句凄絕哀婉的悲嘆平白如話,卻是蕩氣回腸。詞人心中無限的“愁恨”脫口而出,奔涌不止。李煜詞中類似得詞句比比皆是。如《相見歡》中“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一句,語言淺近,平白如話,卻一下子將讀者帶入孤寂凄涼的意境中,令人感同身受——月無語,人亦無語,何等凄清難耐??!豐子愷曾據此詞意境創(chuàng)作出著名漫畫《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深受稱譽。再如“別是一番滋味”也是口語。再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好像是散文一樣,很通俗、很樸素,都是口語化 。他擺脫了過去的詞那種“鏤玉雕瓊”的傳統(tǒng)。過去的詞講究雕琢字句,李煜的詞語言樸素、樸直說出。大凡大作家,都是學習民間文學的典范,如屈原、李白、杜甫等。李煜的作品里也有民歌的這種風格、風味,所謂“粗服亂頭”不加打扮的一種“本色美”。
四、今昔對比,凄愴動人。
這也是李煜常用的抒情手法。在中國文學史上很難找到像李煜這樣的文學家,短促一生,先是貴為人君,享不盡富貴榮華,最后卻落得個山河破碎,賤作囚徒??烧f是天堂地獄之別,歷盡大起大落、極喜極悲——他的“喜”,是大喜;他的“悲”,是大悲。這種獨特的命運遭際讓他深切體會到常人難以感受到的人生況味,正如有人所言:“當他被自己的個性、時代動亂、戰(zhàn)爭頻仍、是非顛倒等編織而成的命運推到生存的極境時,他就能對人的存在、對人的生命有深切的體會” 。更重要的是,李煜能用高超的藝術技巧將這種悲憤之情抒發(fā)出來,創(chuàng)作出許多不朽的詩篇。讀他的詞,我們能感受到他細致盡情的快樂,更能感受到他肝腸寸斷、撕心裂肺的哀痛。如《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是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贝嗽~以“多少恨”開篇,恨什么?為何恨?并非為昨夜夢中之事,而是夢醒后的殘酷現(xiàn)實。夢回故國,還是往日的上苑,依舊車馬喧囂,春風得意,一派繁華熱鬧景象,而夢醒后的現(xiàn)實卻只有一腔遺恨。表面寫對昔日繁華的眷念,實際表達的是今日之凄涼愁苦。夢里歡聚依依,夢醒悲恨連連,強烈的比照中,使人讀后為之動容。又如《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鄙掀貞浌蕠f景。立國四十年,國土方圓三千里,稱霸一方,堪為大國;宮中樓閣林立,花木茂密,一派繁華景象,亦可見后主當年豪華安逸、窮奢極侈的宮廷生活?!皫自R干戈?”帶有強烈的無奈和自責。下片接著感懷:過去罔顧蒼生,荒廢國事,終致今日歸為臣虜,倍受屈辱!往日的歡歌艷舞不再,只有今日的綿綿不盡的悲傷。昔日之人君與今日之臣虜作比,今昔之感何等強烈,人生之沉浮悲歡還有比這更深刻的嗎?這種今昔對比、悲歡互襯的寫法來抒發(fā)感情在李煜后期的詞中廣泛運用,感情濃烈,讓人感痛,讓人唏噓……
五、率真性情道出絕世傷感
李煜的詞在抒情特色方面除了前面講的幾點藝術手法以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真誠直率。無論是前期對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帝王生活的迷戀和陶醉,還是后期對亡國之痛、故國之思的哀吟,無不顯示其真誠直率的個性和豐富細膩的內心情感,不虛偽,不做作,悲喜皆出天性,字字句句真情?!肮蕠鴫糁貧w,覺來雙淚垂。”(《子夜歌》)“多少恨,昨夜夢魂中。”(《望江南》)“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保ā镀脐囎印罚┚靼兹缭?,真誠地表露自己親身的感受,體現(xiàn)出李后主直抒胸臆、直率真誠的特點。出自真情的詞并不需要過多的修飾,何況李煜周圍此時也沒有了那金鑲玉砌的鳳閣龍樓、肌雪膚明的春殿嬪娥了,因此,李煜后期詞便完全脫去了濃麗色彩與脂粉氣味,也減少了對于感情直接顯露的阻礙,使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他后期的作品大都是發(fā)自肺腑的哭喊、呼號,充滿了一種無可遏抑的真摯感情,而且形象生動、概括力強、意境闊大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感受李煜詞的藝術魅力首先應是他"恰似一江春水"般的真切抒情??此摹队菝廊恕繁泱w現(xiàn)了這一特點?!按夯ㄇ镌潞螘r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庇崞讲u此詞開端曾云:"奇語劈空而下。"的確,詞的開頭兩句氣魄博大,概括力極強,寓意鮮明,遠非"花間詞"的吟風弄月所能比擬。一般認為,這是李煜的絕命詞。全詞以問起,以答結,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代指過去的歲月,“了”就是完結了,那過去的歲月,是什么時候完的呀。這既是對過去歲月一種懷念,也是一種無奈。好象他還是糊里糊涂的,唉,過去的“春花秋月”多好呀,怎么就沒了?“往事知多少”,“知”是知道,往事還知道多少?也是自問,李煜呀,往事還記得多少!暗指往事不堪回首,但仍情不自禁的要回首。真是 “剪不斷,理還亂”。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我住的這個小樓,昨天晚上刮了一夜的東風。因為金陵在汴京的東邊,那“東風”,是從故國吹來的,可我的國在哪里呢?唉,故國已經沒有了,我的國亡了,我丟掉了祖父、父親所創(chuàng)的基業(yè),尤其在月明之夜不堪回首!“雕欄玉砌應猶在”,想那故國的宮殿里 雕花的欄桿,玉做成的臺階,大概還在吧!,“只是朱顏改”,這句寫得很傷心。“朱顏”,“朱”即紅,“朱顏”即紅顏,指女人?!案摹笔恰皳Q”的意思,只是這里的女人已不是我原來的嬪妃了,已改換成我不認得的人了,真是“物是人非”呀.言外還有一層意思,我的嬪妃們不知哪里去了?她們現(xiàn)在哪里?她們過得還好嗎?然而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君”就是問他自己,你要問我有多少愁,我要告訴你,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水那樣寬、那樣廣、那樣深、那樣地浩浩蕩蕩、那樣地奔流不息。我的“愁”之多,也就像那無窮無盡的春水向東流去。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悲哀、悲痛以及在詞里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亡國的仇怨均率真道出,有很強的感染力。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著實令人無限傷感,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 話到滄桑語始工”.李煜不幸的人生遭遇使他成為我國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為后代蘇、辛所謂的“豪放”派開了先河, 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至于其抒情特色更是空前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