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是書法體裁中獨特的一種書體。最早從隸書的基礎上演變出來。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為大草和小草,于唐代趨向成熟。從漢代起流行至今,已跨越了近二千年的光輝歷程。大草又稱為狂草,是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優(yōu)美動人。相傳創(chuàng)自漢張芝,至唐張旭、懷素始有流傳。清代馮班《鈍吟書要》:“雖狂如旭素,咸臻神妙。古人醉時作狂草,細看無一失筆,平日工夫細也?!?高士奇在《藏真自序帖》跋曰:“ 唐懷素書,奇縱變化,超邁前古。其自敘一卷,尤為生平狂草。”著名的大草書法有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的《自敘帖》。而小草的經典之作則是學者黃錦祥發(fā)現(xiàn)的懷素紙本《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被譽為“天下第一小草”,猶得書林器重。《自敘帖》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古稱“天下第一草書”。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計698字。書于唐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現(xiàn)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該帖首六行早損,據(jù)說為宋代“蘇舜欽”補書而成,但這種說法有誤。經前后嚴格考證,《自敘帖》首六行文字也是懷素所書,并非蘇舜欽補寫而成(日后再作詳解)。懷素《自敘帖》和《千金帖》一樣不受章草舊法的束縛,不拘成法,以險取勝。通篇一氣呵成,洋洋灑灑,真如龍蛇竟走,激電奔雷。在形體上變化萬千,大小穿插,以圓破方,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已達到“神韻獨超,空前絕后”的境界。
自古以來,懷素《自敘帖》真相一直撲朔迷離,真贗難斷。原因是《自敘帖》有三個版本,分別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自敘帖》、《流日殘卷本》和《契蘭堂本》三件。圍繞這三個版本,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其真?zhèn)螁栴}令學界爭論不休,甚至有人認為“《自敘帖》根本就是子虛烏有,隨之對懷素本人及其書法成就也發(fā)出質疑?!倍@些揣測是錯誤的,為什么?因為他們始終未能找到有力的實物去剖析真?zhèn)?,始終停留在猜想的角度??尚业氖?,在2017年3月,學者黃錦祥首次發(fā)現(xiàn)了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打破了對《自敘帖》以往多方猜測的局面。從新發(fā)現(xiàn)的《小草千字文》中可以看到,它的筆性和筆法與臺北《自敘帖》是一至的(如下圖),也就是說臺北《自敘帖》是懷素三個版本中唯一的存世真跡,而另外兩個版本皆為摹本。但從另一面又發(fā)現(xiàn)了臺北原來收藏的絹本《小草千文》實際上是贗品而不是懷素真品。這個雙重發(fā)現(xiàn)無疑震驚了書法界和鑒定界,改變了研究懷素的陳舊局面。從目前來看,也只有在黃錦祥發(fā)現(xiàn)的懷素《小草千字文》手跡的基礎上,方可破解困擾《自敘帖》的千古之謎。從其筆跡中與紙本《小草千字文》比較,把作品里相同的兩字給它摳出來,進行逐一比對(如下圖),從多角度能看出來肯定是同一個人寫的。它們在筆性上有很多共同點,也就證明了這兩個作品同是出自懷素之手。而這些大量的證據(jù)是從來沒有過的,如今從黃錦祥的藏本中被發(fā)現(xiàn)出來,得出的論證成果不禁令人振奮!
初宋后,晉唐的墨跡已漸入內府私下秘藏,外人已不容易見到,只有碑拓版本和少許真跡散落于民間。致使《自敘帖》真相詭譎迷離,因為缺乏重要資料,整個學界對懷素的研究也是停滯不前,“顯得含糊和淺陋?!秉S錦祥認為這“對書界而言,實為憾事;對其(懷素)本人而言,亦失之公允;對史學而言則有所缺失。”現(xiàn)在,新發(fā)現(xiàn)的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找到了“研究懷素之鎖匙”,為其史料補充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局面。黃錦祥指出:“懷素在少年時除了研習“二王”和殘經斷簡之外,他還有研究過孫過庭的書法,從紙本《小草千字文》手跡中發(fā)現(xiàn),懷素的局部字體和筆勢取向跟孫過庭筆跡極為相似,證明懷素在草書上也受過孫過庭的影響(日后再作詳解),這么重要的一點在書法史上沒有記錄。我最初發(fā)現(xiàn)紙本《千字文》的時候,就覺得這件懷素手跡跟唐代《書譜》的風格是一至的,既親切又面善,如一股雅逸清勁之風撲面而來!”從總體上看,兩者(《自敘帖》和《千字文》)的字跡筆勢與字形結構,感覺神一般的吻合,從筆鋒的微細之處深入研究,相信會有更多的驚喜發(fā)現(xiàn),對解決《自敘帖》的疑點問題即可迎刃而解。黃錦祥說:“予揣摩帖跡已久,素師筆筆肯定,字字珠璣,非大家不可為之!”該帖本古樸典雅,字跡清晰。有著很高的歷史、文獻等研究價值。因此,懷素紙本《千字文》更具有不可估計的珍稀價值。
知覺齋主人黃錦祥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和虔誠,但更多的是出于對懷素藝術成就的敬仰,收藏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在近一年的歲月里,學者黃錦祥孜孜以求,旁搜遠紹,潛心于懷素手跡的各類研究。雖然他發(fā)現(xiàn)的懷素手跡無比珍貴,而黃錦祥卻清微淡遠,他惋惜道:“國內還有很多人拿著贗品的絹本《小草千字文》當成懷素真跡來學習,從技法上會受其不良影響?!碑斈甑牟丶乙R是如何騙取了文征明就不得而知?而盲目的文征明又把買來的贗品《千字文》絹本當成真跡來題跋,這樣一來二往,多年來欺騙了無數(shù)學習草書的人,造成了書法史上的舛誤。至使一些認知不深水平一般的人,都認同了文征明等人的錯誤題跋,甚至沒有辦法把思想扭轉過來。況且,把這份丑陋的絹本字帖當成了懷素的小草真跡,這樣對懷素來說是不公平的。可以說,把贗品絹本《千字文》當成懷素真跡的人都有愧于懷素,在這個求真的年代,需要溯本清源去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其實,從黃錦祥收藏的紙本《千字文》中可以看到懷素用筆的三大特征,其一是瘦勁自然,其二是使轉如環(huán),其三是一氣呵成。而絹本《小草千字文》呢?運筆呆滯,模仿造作,錯字漏字更是比比皆是……從筆跡學來說,當中竟然沒有一個字的筆性是屬于懷素的,文征明在當年確是把絹本《千字文》給“誤診”了,試問一位學問淵博的僧人會寫出諸多錯漏的書法傳世嗎?由于懷素自幼好學,因貧窮買不起紙,只好在寺里的墻壁和器皿上學習寫字,又在寺院旁種上芭蕉萬株,以蕉葉代紙練字。他那“棄筆成冢,盤板皆穿”的勤學苦練精神更是無人能及,懷素寫下的《自敘帖》和紙本《千字文》真跡無不精煉嫻熟,已營造出絕佳的視覺沖擊力。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發(fā)生了一則遞藏趣事,當時著名鑒藏家葉恭綽曾介紹王南屏去收購米友仁傳世名作《瀟湘奇觀圖卷》,他曾明確告訴王南屏:“子今日得此寶,如一炫耀,必馳名海內,各方佳品將薈萃而來矣。”果然不出葉恭綽所料,王南屏以重金購藏的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一時間傳遍了海內外。吳湖帆、張珩、譚敬、徐邦達、王季遷等知名鑒藏家,也紛紛托人介紹欲觀此畫。大鑒藏家龐萊臣獲悉之后,也托葉恭綽作介求觀此作。如此稀世奇寶自然引來四方賢士,同樣欣賞過黃錦祥懷素手跡的人也是嘖嘖稱奇,已令求觀者絡繹不絕。但出于對《千字文》的愛護大都均被婉拒,因古本墨跡已有剝落磨損現(xiàn)象,紙質松脫脆化更不適合時常翻閱。
黃錦祥不僅對懷素草書流變有著深入研究,更以求真的理念進行梳理探討。不會對歷史上的一些鑒定盲目崇拜,對真?zhèn)沃拥淖髌芳右詫嵨锶シ治稣撟C。黃錦祥之所以對文征明等人在絹本《小草千字文》的誤導題跋有所微詞,是建立在對懷素及《小草千字文》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的最新成果,這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臧否人物,對像懷素這樣在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書家更需要縝密鉆研。經考據(jù),臺北現(xiàn)藏《自敘帖》是由15張散開的紙頁拼裱成一個手卷,有14個騎縫,每個騎縫蓋有藏印。即是說明它與黃錦祥收藏的紙本《小草千字文》是一至的,該帖大至由17張散開的紙頁組合而成一套完整作品,現(xiàn)存9頁散佚8頁,反映出懷素在創(chuàng)作這兩件作品之時,同是用獨立的散頁紙張書寫而成,而不是用絹面來寫的。所以文征明題跋的絹本《小草千字文》是贗品,并不是懷素所寫。只有紙本《千字文》才是懷素的小草真跡。
懷素出生于文化鼎盛的唐代,自小博學多才。他性情疏放,經禪之余銳意草書,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傳世書跡有《自敘帖》、《小草千字文》(千金帖)、《苦筍帖》、《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諸帖。由于懷素才藝出眾,又得過多位名公鉅儒的詩歌贊美,在千百年來惹上不少人的妒忌,其中妒忌最深的要數(shù)米芾和王鐸。王鐸在其作品跋語中憤慨寫道:“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于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為高閑、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王鐸最不服于懷素等人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不甘于“屈膝懷素”的書奴地位而炫耀自己,他要在“不規(guī)規(guī)摹擬”中尋找自我。其二是,王鐸未真正見過懷素真跡誤以為其水平不高而貶低他人。從草書上看,王鐸的書法水平根本不是懷素和張旭的對手,又何來不服呢。懷素的書法成就為學界所公認。他的書法趣味橫生,既個性張揚又突破樊籬,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黃錦祥特別重視懷素《小草千字文》的研究,認為它不僅是書法史上的一大奇珍,而且還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對研究懷素《自敘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宋代黃庭堅說:“懷素草書,暮年乃不減長史,蓋張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睆狞S錦祥的真跡藏本中見到,懷素小草通篇筆畫瘦勁、飛動自然,從這“瘦勁”之處,證實了黃庭堅對懷素筆跡'妙于瘦'的精準描述。(如下圖↓)
可貴的是,懷素所寫的“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和“天下第一小草”《千金帖》,既是其卓絕古今的不朽之作,又是其大草和小草的最高峰。給人以雅逸遒勁,古秀蒼潤,沉著痛快之感,流露出他追求禪悅之風的情懷,也代表了懷素在草書上的發(fā)展歷程。天下第一小草《千金帖》(小草千字文),署有名款,為懷素所書,經帖裝。舊裱紙本(已泛黃陳舊),每頁縱26.8厘米,橫13.5厘米,現(xiàn)存9頁(為千字文前半篇手跡),計530字。此帖在用筆上直追魏晉,筆法頓挫有致,擒縱自如,一氣貫注。筆鋒的來龍去脈清晰了然,不單筆筆精致可掬,而且絲毫沒有半點老太粗澀之感。在運筆上勁健而穩(wěn)實,頗有《圣母帖》之余韻,體現(xiàn)了懷素用筆的豐富性。懷素桀驁不馴的性格與李白有幾分相似,愛飲酒,對飲食不拘小節(jié),他在弱冠之年,慕名拜謁了李白。李白愛其才,還為他寫下《草書歌行》,贊其:“草書天下稱獨步?!睉阉叵矚g在喝酒后滿紙煙云,現(xiàn)實中的他其實不“顛”,只是他對書法的熱愛已到了“瘋狂”程度,凡見到能寫字的地方都隨意揮筆,書寫中喃喃自語,興起時大聲呼喊,故人們稱他為“狂僧”或“醉僧”。盡管如此,懷素在奮筆疾書中不違筆意,頗具法度,每每精彩絕倫。在小草作品中,懷素把“閏余成歲,律呂調陽”兩句中的“歲律”二字無意中調換來寫,而往后的字并沒一錯漏,洽洽表露出素僧豁達不覊的一面。唐大歷三年(768年)春,懷素開始“遂擔笈杖錫,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他拜會過的高官鴻儒有錢起、徐浩、盧象、戴叔倫、蘇渙、張謂、鄔彤、顏真卿和“茶圣”陸羽等人。在學習草法的基礎上,他傾注了自己對禪門生活的抱負和對書法的創(chuàng)新理念。紙本《小草千字文》在章法上大破大立,灑脫流暢,字字出規(guī)入矩,故有“一字值千金”之美譽。從筆法上看,也充分顯示出懷素駕輕就熟的草書本領,不愧為天下第一小草。(可往下欣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