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中國歷史上就多了一種人:和尚。然后在這個人群里,出現(xiàn)了鳳毛麟角的留名史冊的稀有者——以才華著稱的和尚。
這些和尚,有的術(shù)業(yè)專攻、一心向佛,比如本職專業(yè)最強(qiáng)、西天取經(jīng)、廣布佛法的唐代高僧鑒真和尚。
有的投身紅塵,精研帝王之術(shù),比如輔佐燕王朱棣篡登帝位、被稱為“黑衣宰相”的明代大和尚姚廣孝,還有元朝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被封趙國公、追贈太師、常山王的大和尚劉秉忠。
有的以詩作、書畫留名文學(xué)史、藝術(shù)史,比如在海外比李、杜更有名的唐代白話詩人寒山,再比如唐末五代,以擅畫羅漢,兼長詩歌、書法的“得得和尚”貫休。
還有被宋史譽為“巧思出天性”、實則精研工程學(xué)的懷丙和尚,也就是那個把13級真定寶塔復(fù)位、把幾萬斤大鐵牛從趙州河里拉出來的牛人。
羅列了這些以才華永載史冊的和尚,最后要隆重推出的,是以書法留名,被尊為“草圣”的唐代和尚懷素。“草圣”的草,指的是中國書法中的草書體?!笆ァ保ト?,草書行里最厲害的那一個,足夠彪炳后世千萬年的。
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11歲在零陵書堂寺出家,過了幾年抄寫經(jīng)書、學(xué)習(xí)梵文、翻譯佛經(jīng)的出家人生活后,被狂放不羈的草書勾了魂,開始不務(wù)正業(yè),走上了一條與出家人背道而馳的求道之路。很快地,人書俱狂,與同時代的草書家張旭并稱為“顛張狂素”。勵志故事的主角是個酒肉和尚
說起懷素,最為民間稱道的是他的勤奮,“懷素練蕉”“盤板皆穿”“筆冢墨池”三個正能量小故事送給你。
懷素練字非常勤奮,但他寫的是草書,很費紙。在唐代,紙并非人人消費得起的貴價貨。為了解決練字之需,懷素就在一塊木板上涂漆書寫,寫了擦、擦了寫,時日一長,滴水穿石一般,結(jié)實的木板被軟毛筆寫穿了。
木板穿了也好,畢竟木板太小,不夠揮灑。很有創(chuàng)新想法的懷素索性種植了一大片芭蕉樹,據(jù)說有一萬株之多。芭蕉長大后,葉子寬而大,長度可達(dá)3米,鋪在桌上,簡直就是天然的書法練習(xí)紙。
然而萬株芭蕉的生長速度趕不上懷素寫字的速度,由于沒日沒夜的練字,大芭蕉葉被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懷素索性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在那些還在生長的葉子上堅持練字。太陽曬、北風(fēng)吹,不論寒暑,從未間斷。
大和尚懷素還做過跟林黛玉相仿的雅事,只不過黛玉葬的是落花,懷素埋的是寫禿了的毛筆頭。比黛玉還要刻意的是,懷素在他的筆頭墓地上起了座塔,名之“筆冢”。更應(yīng)景的是筆冢旁邊有個小水池,是懷素洗筆硯的地方。墨總是把水染黑,水池也就成了名滿天下的“墨池”。
南宋的劉松年、清代的石濤、現(xiàn)代的徐悲鴻、當(dāng)代的李可染,后世有很多位畫家都創(chuàng)作過以“懷素書蕉”為內(nèi)容的繪畫作品。他們多數(shù)都把懷素描繪成一個頗有仙風(fēng)道骨的老僧,氣定神閑、超然物外地在芭蕉樹葉上揮毫……
實際上,懷素為練字開始種芭蕉時,還只有15歲,遠(yuǎn)不是圖畫上那垂垂老矣的樣子。
劉旦宅 懷素書蕉
而且,懷素寫草書的時候,根本不是嫻靜沉穩(wěn)的樣子,他的畫風(fēng)是這樣兒的——
“懷素一日九醉,揮毫恣意揮灑,所書縑素不知其數(shù)。”
——【宋】陳恩《書苑菁華》
“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顛狂。一顛一狂多意氣,大叫一聲起攘臂。揮毫倏忽簽完字,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
——【唐】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
在豪飲之后的醉酒狀態(tài),手執(zhí)飽蘸濃墨的大筆,懷素一邊嘯叫著,一邊上下騰挪、筆墨飛舞,宣紙、絹帛、墻壁、屏風(fēng),凡是筆能到達(dá)的地方,都落下了他特有的不拘形式、變化莫測的草書。
同樣好飲,又就近觀賞過懷素寫字狀態(tài)的李白,專門寫了觀后感《草書歌行》:
吳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shù)千張。
飄風(fēng)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
對醉酒作書的情狀,懷素自己解釋:“飲酒以養(yǎng)性,草書以暢志?!倍?,作為出家人的懷素也坦承“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懷素《食魚帖》)
懷素 食魚帖
不理佛事,喝酒吃肉,到處表演顛狂草書。這樣一個和尚,即使在開放的唐代,也是會“為常流所笑”。正史《新唐書》中,沒有懷素只字片語。有學(xué)者分析,這與《新唐書》的編撰者歐陽修對佛教的態(tài)度有關(guān),更與歐陽修不齒于酒肉和尚“不從常法”、“變亂古法”的書法創(chuàng)新有關(guān)。
那么,懷素這么一個不守佛門清規(guī)的人,為什么要出家當(dāng)和尚呢?狂你以為的佛門清凈之地,其實是紅塵里最熱鬧的所在
懷素出生于737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25年,正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這一年秋天,大理少卿徐嶠上奏說: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所以刑事犯少,全國判處死刑的案件全年一共只58起。往年的大理寺監(jiān)獄由于殺氣太盛,以至于鳥雀都不來棲息,而今年竟有喜鵲在監(jiān)獄的樹上筑巢。
生于太平盛世的懷素,在11歲的時候出家為僧。歷史上多半的說法是因為家貧,也有人說這是奇人異相,自小就超塵脫俗。還有的說是因為受了他伯祖(祖父的兄長)惠融禪師的影響。這位惠融禪師在當(dāng)?shù)厥且粋€有名的法師,也是遠(yuǎn)近聞名的書法家,據(jù)說他摹寫初唐時歐陽詢的字體,可以達(dá)到亂真的地步。
懷素出家時,佛教正受到當(dāng)政者的推崇厚愛。寺院有自己的土地,也有自己的僧祗戶,僧人靠收田租可以衣食無憂。
更重要的一點,是你以為的佛門清凈之地,在唐代,其實好比現(xiàn)在的公共活動空間,是當(dāng)?shù)氐奈幕瘖蕵坊顒又行?,每天人來人往,儼然紅塵里最熱鬧的所在。
文人士大夫常常在寺院聚會,詩歌唱酬,書畫交流,兼看各種文藝表演。因此,寺院也成了普通民眾追星八卦的地方。而寺院的墻壁永遠(yuǎn)歡迎書畫家們趁興揮毫,留下人文勝景。
懷素 論字帖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記載: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書畫家吳道子曾到長安城邊上的興善寺做壁畫。長安城中聞訊前來觀看的男女老幼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觀者喧呼、驚動坊邑”。
懷素寫《食魚帖》,也跟這個興善寺有關(guān)。起因是有朋友要在興善寺開筆會,所以寫信邀請懷素到場助興?!妒臭~帖》就是懷素寫給邀請人的回信,他那時健康狀況不太好,因為從吃魚的江南來到吃豬肉的長安,身體各種不適,但文人雅聚的誘惑太大,懷素還是欣然地前往了。
懷素在零陵書堂寺只呆了4年多,15歲的時候就返回家中,專心習(xí)字?!皯阉貢丁钡墓适?,就是發(fā)生在他從寺院回家之后。他種下的大片芭蕉蔭蔽房舍,所以懷素給自己的居所起名“綠天庵”。
在“綠天庵”的習(xí)字生活持續(xù)到20歲,懷素的書名在湖南已盡人皆知,該是走出書齋、游歷天下的時候了。他先是游遍湖南,然后南下廣州,繼而北上岳州,拜會書屆名流、文壇巨擘,給所有見過他寫字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前面說到的李白,還有吏部侍郎、文學(xué)家韋陟,刑部尚書、書法家顏真卿,御史、詩人李舟,宰相張九齡的外甥、書法家徐浩等,都親眼目睹懷素那一筆寫就的狂草,并深為之折服。
懷素 秋興八首
唐代宗大歷三年,32歲的懷素在同樣“性嗜酒”的禮部侍郎張謂的提攜下,前往神都長安。很快便因為他如驟雨旋風(fēng)般獨樹一幟的草書和極具觀賞性的書寫狀態(tài)而名聲大振,成為長安城中名流爭相交往的炙手可熱的
人物。
達(dá)官貴人紛紛牽出駿馬將懷素接至家中,奉上美食佳肴,就等這位南方來的僧人醉意之中提起筆,在新粉刷的墻壁、屏風(fēng)上留下墨寶。
在長安居住了四、五年的懷素,“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風(fēng)頭無兩。懷素的“朋友圈”里,當(dāng)朝赫赫有名的人物又增加了許多,他們都為懷素和他的草書專門寫詩文贊美,有統(tǒng)計說,稱頌其書法的詩歌有37篇之多。
懷素 大草千字文
歷史上似乎還沒有一位書法家能在生前受到如此熱捧,除了作品本身的出類拔萃,也跟懷素善于經(jīng)營自己的聲名有關(guān)。
他一方面結(jié)交士人名流,邀請對方為自己寫詩寫評論,以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兢兢業(yè)業(yè)于書法創(chuàng)作表演,在所有需要的場合,表演書法行為藝術(shù)。
豪飲大醉中,一個寬袍大袖的出家人在粉壁長廊前酣暢淋漓地書寫,屏風(fēng)對面,那上下騰挪的身影,就是個裹在袈裟下書不驚人死不休的靈魂呀!這一切,在浪漫的唐都長安,怎不使人如醉如癡?
表演結(jié)束,酒也醒了,到了演出后的采訪時間。
“人人細(xì)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p>
——【唐】戴叔倫《懷素上人草書歌》
驚蛇入草,飛鳥出林
盛名之下,懷素對于草書的精研并未停滯,而是更加勤勉。在長安過了四、五年為世人矚目的生活后,懷素開始了新一輪的游歷和求學(xué)。
他先是去了東都洛陽,憑吊同是草書家的張旭。張旭的狂放比懷素更甚,有記載說,張旭每次喝醉了酒,會揮筆大叫,有時還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發(fā)書寫,世上人稱他為“張顛”。韓愈推崇張旭的草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睨?!?/p>
張旭離世時,懷素剛二十出頭,兩人從未曾謀面。因此懷素深以為憾。他得知張旭有個學(xué)生叫鄔彤,便拜其為師。果然名師出高徒,這位鄔老師不僅在當(dāng)時已是有名的書法家,而且教學(xué)有方,給予懷素極為有效的點撥。
有一次,鄔彤對懷素說:
“先師張長史曾私下對我說【孤蓬自振,驚沙坐飛】。我時常琢磨這句話的含義,那隨風(fēng)轉(zhuǎn)動、漂浮的蓬草正如一種草書的筆法;風(fēng)卷起細(xì)沙在空中飄舞,正如草書變動不居的勢。我反復(fù)琢磨這句話的含義,并努力師法這種自然現(xiàn)象中所包含的藝術(shù)情緒,草書有了突飛猛進(jìn)的發(fā)展。”
懷素聞聽此言,默不作聲,沉默了好久。突然之間,他連叫數(shù)聲:“得知矣!”
他想起自己曾觀察過的夏日傍晚的云彩,其形狀隨風(fēng)變化、情態(tài)各異,如奇峰突起、蛟龍翻騰;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如大鵬展翅,平原走馬……這些自然之勢,內(nèi)化到了懷素的筆墨之中,千變?nèi)f化,又法度具備。
自然已經(jīng)從人們的心胸中退隱不見,不得不說,今天寫書法的人,即使再勤勉地臨帖,也無法達(dá)到張旭、懷素那個時代的境界。
顏真卿對懷素“夏云多奇峰”的體會,感到欽佩和有所得,他盛贊懷素是新一代的“草圣”。懷素也從顏真卿那里,學(xué)到了晉人的筆法要訣。參悟出了草書的至高境界。至此,達(dá)到了他的藝術(shù)巔峰。
懷素于41歲時寫就的《自敘帖》,史稱“天下第一草書”。
懷素 自敘帖
《自敘帖》由三部分內(nèi)容組成。
第一部分,懷素以八十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第二部分,節(jié)錄顏真卿《懷素上人草書歌序》,二百五十余字,借顏魯公之口,展示“開士懷素,僧中之英”、“縱橫不群,迅疾駭人”的“草圣”氣象;第三部分,懷素將張謂、虞象、朱逵、李舟、許瑝、戴叔倫、竇冀、錢起等八人的贈詩,摘其精要,來敘說當(dāng)代名人對自己書法的評價。
《自敘帖》是懷素一生最光彩最耀眼時刻的總結(jié)。寫完《自敘帖》的第二年,懷素開始游歷南方,特別是江南有名的雁蕩山。游歷完奇峰,觀賞完飛瀑之后,懷素夜宿雁塔精舍,也就是雁蕩山僧人修行的處所,在那里,懷素用草書抄寫了一遍《四十二章經(jīng)》。這部佛經(jīng)有兩千多字,抄寫頗費時日,被后世佛門中人視為至寶。也算是懷素作為出家人對佛教的最大貢獻(xiàn)吧。
但書界普遍認(rèn)為這件作品在藝術(shù)水準(zhǔn)上,遠(yuǎn)不如《自敘》《食魚》《苦荀》諸帖。
雁蕩之行后,懷素回到湖南老家。這時的他疾病纏身,為腳氣、風(fēng)疾所苦。
此時的唐朝衰微之相已露端倪,失意和抑郁逐漸成為士人階層的主流情緒。曾經(jīng)的“頂流”藝術(shù)家懷素從輿論、記載中消失了,目前能夠查證到、懷素留在世間的最后一件作品,是他于公元779年6月,在零陵故宅寫下的《小草千字文》。
懷素 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與懷素以往的作品最大的區(qū)別,是不顛不狂,不急不躁。每個字都中規(guī)中矩,大小一致。全篇古雅平淡、蒼勁渾樸。
寫下《小草千字文》的這一年,懷素63歲。其后,再沒有他的點墨出現(xiàn)。公認(rèn)的說法,這一年,懷素在寂寥中辭世。
懷素的一生,早年寒苦,中年發(fā)達(dá),晚年凄涼,過得極富戲劇性。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出句,那么懷素這出劇的核心,是一個人可以對書法愛得有多深沉。
作為主演,懷素自小出家,一生無家世之累、生計之勞、宦海浮沉之苦,他的生命里只有三件事:練字、游歷、表演草書。其他一切,對懷素和尚來說,都是如吃肉、喝酒一般不必掛懷的俗事。
作者:劉夢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