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科舉以來1300年,出了文狀元596人,連中三元者,僅17人,其含金量之高,不言而喻。
歷代大臣身后最高的榮譽(yù),就是獲得文正的謚號,歷史上一共27人獲此殊榮。
既連中三元,又獲得文正的謚號,翻遍史書,唯有一人,北宋的王曾。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祖上為太原王氏,在五代時(shí)期避居到了青州。
《吹劍錄外集》記載,王曾的父親王兼崇尚孔孟,夢到孔子對他說:汝敬吾書如此,吾遣曾參為汝子,于是給兒子起名 “王曾”。
他父母早亡,叔父將他養(yǎng)大,自小才思敏捷的他,勤奮學(xué)習(xí),在鄉(xiāng)里有了擅長作詩文的美名。
鄉(xiāng)試奪魁的他,準(zhǔn)備趕考,意氣風(fēng)發(fā)之時(shí),曾做《早梅》詩一首:
雪壓喬林凍欲摧,始知天意欲春回。
雪中未問和羹事,且向百花頭上開。
公元1002年春,王曾在禮部參加省試,以《有教無類賦》獲得省考第一會元。他的這首賦很快在大街小巷流行起來,如同今天的流行歌曲。
《有教無類賦》中寫道:“神龍異慕,猶嗜之何求;纖草何知,尚薰酋而相假?!?/span>
曾高中狀元的宰相呂蒙正看罷,說:“此生已安排做狀元宰相矣!”
宋朝大臣喜歡招有潛力的文人為婿,呂蒙正也有意招王曾為婿。孰料王曾竟成了宰相李沆兩個(gè)女兒的女婿,姐姐去世又續(xù)娶了妹妹。
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25歲的王曾赴殿試,考題為《有物混成賦》,得真宗賞識,欽點(diǎn)狀元。他在解試、省試、殿試中均奪得第一,連中三元。
中狀元后,王曾立刻給叔父王宗元報(bào)喜,信中說:“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積德,大人不必過喜。”
宋代官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高中狀元之后,必定可入宰執(zhí),前途無量。
王曾返回家鄉(xiāng),當(dāng)?shù)毓俑疁?zhǔn)備敲鑼打鼓地歡迎他,王曾聽說之后,悄悄地?fù)Q了狀元的冠服,從小門入城。然后去拜訪府官,解釋道:“此次殿試,我僥幸得了狀元,萬萬不敢因此驚擾大人和鄉(xiāng)親?!?/span>
狀元及第,原本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但王曾高中后卻如此低調(diào)、謙遜。
連中三元之后,王曾外放,兩年間歷練了一些閑職、虛職,到了1004年,王曾進(jìn)入中書省、任知制誥。
王曾擅長氣勢宏大的詩文,如《皇帝閣立春帖子》:
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
年年金殿里,寶字貼宜春。
詩如人,王曾為人正直,做事有謀略,雖然在日后真宗封禪、修宮殿以及劉太后攝政等事上把皇帝、太后都得罪了,也只是罷相、外派。
王曾是有幾把刷子的。他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不動聲色地除去了“五鬼之一”的丁謂——既除掉奸臣,自己又毫發(fā)無傷。
丁謂是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的文人,最大本事是善揣摩人心,真宗晚年很是離不開他,真宗崩后,丁謂一直是太后的擁躉,太后也很信任他。但丁謂與雷允恭勾結(jié),把持朝政,他們將皇帝和太后分開在兩個(gè)地點(diǎn)處理政事,他們從中鉆空子。
1022年,王曾向太后建議,幼主和太后一同上朝聽取群臣奏事,因與丁謂意見相左,沒有受到太后采納。
王曾明白劉太后是一個(gè)很有政治頭腦的人,只是不明就里,暫時(shí)被丁謂蒙蔽了。
明里干不過丁謂,那就暗地里來。他用小人的手段來整真正的“小人”。
宋人王铚的《默記》說:王曾為了保全自己,每次見到丁謂都“必涕泣作可憐之色”,用委屈來博得丁謂同情,讓丁謂放松警惕。
王曾裝可憐,獲得了丁謂的許可,見到太后后,王曾疾呼:“丁謂與雷允恭狼狽為奸,是為社稷江山之大害!”
劉太后不以為然,認(rèn)為是大臣之間狗咬狗。王曾將丁謂與雷允恭相互勾結(jié)的證據(jù)呈上,又一一列舉他們的罪狀。
劉太后明白王曾是一個(gè)真正的托孤大臣,方才與之促膝長談。
第二天,劉太后召集大臣們開會,卻唯獨(dú)不召見丁謂,其中暗藏的殺機(jī)十分明顯。
隨即丁謂被罷相貶到海南。
但劉太后心里如何想呢?《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王曾一直反對太后干政,劉太后后來終于以火災(zāi)為借口,將王曾踢出中央——1029年,皇家道觀玉清昭應(yīng)宮發(fā)生火災(zāi),劉太后借口宰相無能,上天懲罰,王曾被罷相,貶知兗州。
劉太后去世后,仁宗將王曾被召回京師再度拜相。
仁宗剛親政時(shí),宰相呂夷簡在朝堂上排除異己,讓朝臣們不滿,生性耿直的范仲淹向仁宗上書,最后只換來了仁宗的12個(gè)字:“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彪S即范仲淹被貶饒州。
心中郁悶的范仲淹去找宰相王曾抱怨,對王曾說道:“明揚(yáng)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dú)少此耳。”
王曾平靜地對范仲淹說出12個(gè)字:“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范仲淹聽到王曾說的這句話后,大吃一驚,隨后陷入了思考。
王曾的意思是說:掌握國家權(quán)柄的人,想把天下的恩惠都?xì)w到自己身上,那么怨恨又該歸到誰身上?
這番話對范仲淹的人生觀影響極大,他開始思考,自己原本想做一個(gè)直臣、諫臣,鏟除奸邪,為民請命。
王曾的這番話讓他明白,朝堂之事,并不是非黑即白。作為大臣,是要博取美名重要?還是為老百姓辦事重要?
呂夷簡手握權(quán)柄,他所任命的大臣都是能臣干吏,并非尸位素餐的無能之輩,很難說呂夷簡任人唯親到底是好還是壞。如果做事情越多,越遭人嫉恨,那么什么也不做才對嘛?
作為臣子,無論呂夷簡、范仲淹都是為皇帝、國家辦事,如果臣子們只想給自己留美名,難道黑鍋?zhàn)尰实廴ケ常?/span>
王曾簡單的12個(gè)字,打開了范仲淹的格局,這12個(gè)字讓他一生受益,原本怒氣沖沖的范仲淹心平氣和地告辭了王曾。
1037年,仁宗將相互指責(zé)的王曾與呂夷簡一起罷官,王曾出判鄆州。
一年后的冬天,王曾病逝于任上,仁宗皇帝輟朝二日,賜謚號“文正”。
宋祁親自為他撰寫墓志銘:
“斤斤令君,朅來山東。利見國光,參偶時(shí)龍。既奮厥庸,遂為宗工。訂平津之封兮,上初纂嗣,毋違參治,揭日當(dāng)天,實(shí)相以濟(jì),讒唇不搖,王室無惎,賴陳平之智兮,五藩于宜,既仁且賢,邦民宜之,厥猷茂焉,乃建將牙,乃示臺躔,翳吉甫之憲兮,鄭圃聯(lián)圻,泉涂啟扉,刻章美檟,終天此依,九京千載,飡仰馀徽,惟隨武之歸兮?!?/span>
《朱子語類》如此評價(jià)王曾:本朝如王沂公,人品甚高。
多年后,范仲淹去世,謚號“文正”,與他敬佩先輩王曾的謚號一致,冥冥中倆人心有靈犀。
作者:焱燚
本文為菊齋原創(chuàng)首發(fā)。公號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我們開白授權(qu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