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哲學說漢語”是幾代中國哲學家為之奮斗的理想??v觀2011年國內的西方哲學研究,這體現(xiàn)為三個“并重”:新譯與重譯并重、“請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專業(yè)研究與思想普及并重。
2011年,國內哲學界在經典翻譯方面最為令人鼓舞的消息是由梁志學先生主持的22卷本《黑格爾著作集》的第10卷、第17卷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前者有黑格爾1808—1816年在紐倫堡高級中學執(zhí)教時的教程以及他作為這所高級中學的校長所發(fā)表的講話,后者則收入了黑格爾1821年首次講授宗教哲學時的演講手稿。商務印書館還出版了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之后最為重要的哲學著作《同一與差異》,并以各種形式重新推出了漢譯名著叢書中的哲學經典系列。同時,由浙江大學出版社重新出版的《維特根斯坦作品集》也“讓思想成為永恒”變得可能。出版社紛紛重譯或再版西方哲學家的經典名作以及學界多次就如何用漢語翻譯西方哲學這個問題的討論,彰顯了中國學者用漢語表達西方哲學的文化自覺。
隨著我國“走出去”文化戰(zhàn)略的實施,國際著名哲學家的頻繁來訪和國內學者參加國際高層會議,早已成為中西哲學交流的一種常態(tài)。2011年,更具有典型意義的則是國際合作取得了常規(guī)化的成效:7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正式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8月,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與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等聯(lián)合舉辦的“啟蒙及其現(xiàn)代遺產”年度工作坊正式啟動;9月,中英文《中國分析哲學·2010》出版發(fā)行;英文版《中國哲學前沿》從2011年開始全部刊發(fā)首發(fā)稿;此外,在國內舉行的國際會議大多以漢語作為工作語言之一;第十七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在巴黎召開;等等。這不僅讓西方哲學界更多地了解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而且使得中國學者把自己的研究工作與世界哲學的整體發(fā)展密切結合,直接推動了中國哲學走向世界的步伐。只有當西方學者充分認識到中國當代哲學具有的普遍意義,“讓哲學說漢語”才成為時代的普遍要求。
“讓哲學說漢語”,更重要的是研究的深入、問題的深刻以及思想的普及。很難想象,一個無法對自身文化有哲學反思的民族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哲學,一個無法讓哲學思想為廣大人民所理解的民族可以產生表達哲學的語言。2011年,國內哲學界圍繞希臘哲學、啟蒙運動、現(xiàn)象學問題、維特根斯坦哲學、分析哲學等舉行了多層次的全國性研討會,抓住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利用中國哲學傳統(tǒng)的思想資源,以世界哲學視野和專業(yè)的哲學分析技術,對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專門的概念分析進行深入的探討。不僅深化了對西方哲學本身的理解,而且推動了用漢語表達西方哲學的步伐。同時,在以通俗的語言解讀西方哲學家的著作、以簡介的方式介紹西方哲學的發(fā)展歷程以及討論西方哲學的重要問題方面也有大量著述出版,從另一個方面推動了“讓哲學說漢語”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