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以來,關于中國版巨型對撞機的爭論甚囂塵上,網絡上有一個段子概括了目前已經發(fā)生的爭論:“對于建對撞機,王孟源寫了反對文章,沒有得到王貽芳的回復,卻得到了丘成桐的回復,丘成桐的文章沒有得到王孟源的回復,卻得到了楊振寧的回復,楊振寧的文章沒有得到丘成桐的回復,卻得到了王貽芳的回復,王貽芳的文章沒有得到楊振寧的回復,卻得到了王孟源的回復?!?/p>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物理界的專業(yè)人士對巨型對撞機的態(tài)度變得十分重要。
“蝌蚪五線譜”特地專訪了著名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戴自海教授(下文簡稱“戴”)。本次采訪由科普作家張軒中(下文簡稱“張”)完成。
戴自海教授
張: 如果不介意,是否能談談您年輕時候的經歷,說說您為什么選擇從事物理研究的道路?
戴:我在香港長大,就讀于加州理工學院,后來得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在斯坦福大學和費米實驗室的博士后以后,我去了康奈爾大學,在那里待了30年。我5年前回到香港,我的職業(yè)生涯一直很平靜。我喜歡學習科學。我很幸運,能夠做我喜歡的理論物理工作來謀生。
張:請您談談您參與宇宙極早期inflation理論研究的過程?
戴:When Alan Guth and I worked together in 1979, I realized that our model led to a universe with an exponential growth (now known as inflation). While I was in a trip to China (led by Lee and Yang), Alan realized that this would solve two (horizon and flatness) puzzles that were around then. For details, see Guth’s popular science book “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張:對于中國版的巨型對撞機,您是否看過最近楊振寧、丘成桐與王貽芳的相關文章,如何評價楊振寧的相關觀點?
戴:我已經閱讀相關文章,我同意丘成桐先生和王貽芳先生的發(fā)言。
楊振寧先生是偉大的科學家,理論物理界歷史上的巨人。我很佩服和尊敬他,他在20世紀50年代的工作極大地影響了粒子物理。我們今天粒子物理的了解,是近50年來的努力, 是人類文明進展的里程碑。這個重大成就是基于楊先生在50年代的工作。然而,20世紀70年代初,當我開始我的職業(yè)生涯時,我想起了楊先生是反對其他科學家修改和解讀他的理論。如果我在那個時候跟著楊先生,我會錯過最近半個世紀在我們領域最大的發(fā)展。我記得,從70年代初開始,楊先生總是反對(在美國) 對撞機的建設。幸運的是高能物理界沒有按照他的意見行事,才有今天的成就。
王貽芳已經回答了大部分楊先生的意見。讓我對楊先生幾個觀點發(fā)表一些簡短的評論。
對于楊先生文章(編注:指的是楊振寧發(fā)表在“知識分子”的那篇關于中國建設巨型對撞機的文章,下同)中提到第二條,提到的中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的評論如下: “我們應該看 20至30年后的中國,而不僅僅是今天的中國。如果中國現在大量投資于科學研究和開發(fā), 20年后的中國將是一個發(fā)達國家,不會再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要加入CERN的LHC ,每個物理學家必須支付每年10萬多元會員費,加上硬件的貢獻,再包括每個人自己的生活費。試想一下,未來10000物理學家來中國50年,這就是將來巨型對撞機能帶進到中國來的。(小編注:戴自海教授是香港人,普通話不是很標準,大家自己理解。)”
關于楊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第四條 B款,我的評論如下:“我同意,超對稱粒子可能不會被發(fā)現或不存在。要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搜索對撞機的數據。 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無論我們看到什么或沒看到什么都是重要的信息。請大家記住,引力波搜索了100年才最終被發(fā)現。本來按照常理,可能科學家很容易就會放棄了搜索,因為LIGO千人的團隊是非常昂貴的。幸運的是,他們從未放棄過。對比一下,我們可以說,搜索超對稱粒子的工作只有30年歷史。"
關于楊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第六條,他認為中國版巨型對撞機90%不是中國人主導。我的評論如下:“巨型對撞機是百年的項目。一旦中國決定建造,許多年輕的優(yōu)秀人才會加入這一項目。我相信中國物理學家將發(fā)揮領導作用?!?/p>
關于楊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第七條,他給出的建議。我的評論如下:”加速器物理研究是重要的,弦理論的研究也是重要的。但如果沒有對撞機實驗的結果,理論不過是紙上談兵,不是科學?!?/p>
張: 在清華大學召開的string2016年會上,您與丘成桐、威騰、格羅斯等人一起接受了包括蝌蚪五線譜在內的一些科學媒體的餐桌采訪,丘成桐、威騰、格羅斯他們都支持巨型對撞機建設,請您談談當時的情況。
戴:Yes,當時我也接受了你們這些科學媒體的餐桌采訪。我完全支持巨型對撞機的建設,當然它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如果中國決定建造它,它會立即帶給中國國際聲望和科學影響力,類似AIIB公布時立即給中國帶來國際威望和金融影響力。
張:您覺得, 香港社會對中國大陸建設巨型對撞機能提供什么幫助?
戴:如果中國打算建造巨型對撞機,預計會有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qū)的人士的積極參與。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國際團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除了形成一個團隊加入該項目,香港本身可以成為西方和東方的橋梁。在巨型對撞機上,我們將遵循中國大陸的領導。
張: 其他您想談的問題是什么?
戴:麻省理工大學的物理學教授黃克孫曾經對楊振寧有一個采訪,大家要是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謝謝。
后記
看了一下戴自海教授提到的黃克孫對楊振寧的采訪,那次采訪的文章很長,采訪的部分內容與能不能發(fā)現弱相互作用玻色子以及高能物理的未來有關。其中22頁到23頁楊振寧提到著名物理學家周光召,也提到了戴自海與他的一次argument(爭論、討論)。
Yang : ...... In 1980, I think, Marshak organized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t VPI. I think you were not there. Marshall specically organized it, partly because Zhou Guangzhao (周光召)was visiting for a year, or a year and a half, and Marshak was a great admirer of Zhou Guangzhao. So he organized the conference, and many people were there. The last day, Saturday morning, was devoted to a panel discussion about the future of high-energy physics. Did you hear this story?
Huang: No.
(原文 這中間還有一段對話,這里省略。)
Yang: …… Do you know Henry Tye(戴自海)?
Huang: Yes.
Yang: So Henry got into an argument with me, and I said, "I won't argue with you; but please remember, what I said to you is more important for your future than mine." (Laughter)
Huang: That's very true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