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民間把農(nóng)歷二月初二稱為龍?zhí)ь^。
這個說法到底從何而來?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指引作用
見龍在田與潛龍勿用
二月二被稱為“龍?zhí)ь^”,是和古代的天文歷法有關。這條龍不是神話故事里的龍,而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青龍星宿。中國古代把黃道面星空星座劃分出四象,每象七宿,這里的龍指的就是四象中的青龍。
春天來臨,隨著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回歸赤道,青龍星宿會慢慢上升,出現(xiàn)在夜晚的星空中。
而農(nóng)歷二月的時候,青龍七宿中的角宿會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角宿就是青龍的龍角。只能看見它的角,但是完整的龍身還是沒有出現(xiàn),僅僅是抬起頭了而已,因此得名“龍?zhí)ь^”。暗合乾卦中的“見龍在田”。也意味著大地回暖,春耕正式開始,民間把這一天稱為春耕節(jié)。
冬季的時候,青龍星宿隱藏在地平線下,夜晚的星空看不見這條青龍,暗合乾卦中的“潛龍勿用”。代表著,萬物伏藏,進入冬眠休息。
盡管如今,二十八星宿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nèi)諝v中的一部分,但它仍以“龍?zhí)ь^”的方式指引著“龍的傳人”春耕冬藏。
北斗歷與步天尺
在農(nóng)歷之前,中國古代曾經(jīng)廣泛流行“北斗歷法”。
《鹖冠子》有云:“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這就是運用北斗歷法判斷季節(jié)。
此外,北斗七星也用于夜間計時,每轉(zhuǎn)30度即為一個時辰。
根據(jù)記載,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國古老的北斗歷法,在古天文中,二十八星宿群又被作為步天尺,即天星運行軌跡經(jīng)歷過程的標記。
這些在道教法典《萬法歸宗》里的“步天歌”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給浩瀚無際的宇宙天體劃分出的二十八星宿,即:
東方青龍七宿:
角(蛟)、亢(龍)、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
北方玄武七宿:
斗(獬)、牛(牛)、女(蝙)、虛(鼠)、危(燕)、室(豬)、壁(蝓);
西方白虎七宿:
奎(狼)、婁(狗)、胃(雉)、昴(雞)、畢(鳥)、觜(猴)、叁(猿);
南方朱雀七宿:
井(犴)、鬼(羊)、柳(獐)、星(馬)、張(鹿)、翼(蛇)、軫(蚓)。
古代中國用二十八宿表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
古圣先賢在漫長的“仰觀天文”的過程中記錄到月亮每天從一宿移動到下一宿?!版?zhèn)星”(即土星)每年從一宿移動到下一宿,太陽每年沿著二十八星宿轉(zhuǎn)一周,約13天移動一宿。
《尚書·舜典》稱“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意思就是以北斗七星來確定日月五星的運行周期。而《尚書·堯典》中所謂的“分至四神”,即古人所說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這一說法表明中國早期星象學在6000年前已形成體系。
成語“斗轉(zhuǎn)星移”的由來
古人早早就發(fā)現(xiàn),北斗七星與二十八宿一起圍繞北極星旋轉(zhuǎn)的,因此斗柄(以北斗七星的第六顆星和第七顆星的連線為準)永遠指向同一個恒星星座,即二十八宿的斗宿。通過斗轉(zhuǎn)與星移的結(jié)合,記錄這時間季節(jié)的變化。這也就是成語“斗轉(zhuǎn)星移”的由來。
這就是古代最具實用性的天文歷法——與二十八星宿息息相關的北斗歷法。
根據(jù)北斗歷,古人得以根據(jù)初昏時觀測到的二十八宿某一宿在星空的位置,推算得知目前是一年里的什么時節(jié),也就能對農(nóng)事耕作起到指導作用。
因此,讀懂了“龍?zhí)ь^”的含義,失傳千年的北斗歷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后,教大家一個龍?zhí)ь^“采龍氣”的方法
二月二老一輩有采龍氣的習俗,人們在由冬季轉(zhuǎn)入春天時,陽氣處于萌芽狀態(tài),需要補精氣神。而二月二是傳說中青龍升天的日子,也是“采龍氣”的最佳時間,老一輩練功的人講究“卯月、卯日、卯時”能得生發(fā)之氣。也就是早晨的5點到7點是“采龍氣”的吉時,面向東方,深吸五口氣,并觀想有一股氣從頭頂百會穴進入,流遍全身,身體被氣包裹,然后向正東方走百步,路上如果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財旺氣,這就是“采龍氣”的整個過程。采了龍氣,新的一年就會生龍活虎,大吉大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