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位歌手叫陳美齡,在七八十年代很是知名。
但如今,很多人知道她卻不是因為她的聲音,而是她的三個考上斯坦福大學的孩子。
有人說這是天生的學霸家庭,但孩子有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陳美齡的教育方法。她很早開始就通讀了各種家庭教育、育兒心理學的書籍,并在實踐中嘗試用不同辦法來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以下8個建議,是這個斯坦福媽媽陳美齡綜合理論和實踐給出的參考。
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之前微博有次“你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的話題征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在網(wǎng)友投票中位列第一。
其實就像成年人不喜歡和他人做比較,孩子也不希望父母總是拿自己和其他孩子去比較。
也許孩子學習成績差,自制力低,但每個孩子都有他各自的優(yōu)勢,就像狐貍的優(yōu)勢是尾巴,獅子的優(yōu)勢是頭發(fā),斑馬的優(yōu)勢是條紋。
我們無法說誰優(yōu)誰劣,就像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該有值得自己驕傲的地方。
陳美齡說,孩子的自我肯定能力很重要,要是父母習慣性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話,孩子很容易被影響得沒有自信心,長此以往,哪怕他有潛力,也不敢讓父母看到。
我們常說揚長避短,可有多少父母是在拿著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我們明知專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比什么都重要,可父母們卻還是習慣性的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與我們無關。與其橫向比較,不如縱向比較,和孩子的過去比比,只要孩子有所進步,就該值得鼓勵和贊賞。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孩子表現(xiàn)好,就獎勵孩子玩具、手機或是零花錢。
但長期用物質獎勵孩子,帶來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孩子變得物欲心很重,只有在物質獎勵的刺激下才能干家務、做作業(yè),并且,孩子對獎勵得來的玩具或是零花錢也不是很珍惜。
陳美齡說,獎勵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獎勵能讓孩子和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緊密,會更有效。比如,孩子不喜歡洗澡,可以獎勵她洗干凈可以幫媽媽化妝。
獎勵是為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提高孩子對一件事情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自覺自發(fā)地去做作業(yè)、學習、好好考試,而不只是停留在為了獎勵而做的任務上。
美國心理學家Edward Deci建議過,想要刺激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就是讓孩子覺得“我能做到”。
相比物質獎勵,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的是精神獎勵,比如一句真心的表揚,比如一次全家慶賀的旅行。
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有些父母會嚴格要求孩子,什么時間段該玩,什么時間段該學習,把每一天都排得滿滿的。
但其實,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產(chǎn)生厭煩和反感心理,會覺得學習是痛苦的,玩才是愉快的,反而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陳美齡說,什么是玩,什么是學習,她不會教孩子把這兩者分開,因為做功課也是玩,這樣會給孩子們很多興趣去找答案,當他們能夠親身看到、感受到的時候,學得就最快,也不會覺得學習是辛苦的事。
很久之前,教育界就在倡導要快樂教育,但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說讓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干涉孩子的自由。
而是引導孩子去追問學習和玩樂中的每一個有疑問的地方,教會他們自己去體驗學習中的快樂和游戲中的快樂,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而不是被各種壓力逼迫著去學習。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相信孩子的最好證明,是不替孩子做選擇。
也許依靠我們多年的社會經(jīng)驗,能幫助孩子避免走彎路,但時代一直都在變,孩子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也和曾經(jīng)的我們不同,誰也無法判別,哪條路才是真的彎路。
如果從小就習慣性替孩子做選擇,長大之后,他就會變成沒主見的巨嬰。
陳美齡說,要讓孩子懂得選擇,這一點非常重要,并且,要從小訓練孩子這一點。
孩子的人生要讓他們自己做主,父母能做的,是培養(yǎng)他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要優(yōu)柔寡斷,也不要毫無主見。
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有句俗話:打是親,罵是愛。
可看看那些被打大的孩子就知道,打不是親,罵也不是愛,而是一種看不見的傷害。
打罵是耗費精力最小,耗費時間最短的家庭教育,那些習慣了被打罵的孩子,并不會在短短的時間內真的“長記性”。
陳美齡說,一打孩子,孩子就會馬上求饒道歉,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下一次他還是死性不改。其實認真跟孩子說清楚,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好好和孩子說話,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需要耗費更大的精力,但同時,收獲的效果也是更為明顯的。
相比打罵,父母耐下性子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好好溝通,而不是一味強硬地逼迫和責備,當孩子知道這件事的因由,理解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時,才能真正從孩子的思維層面起到作用。
不要對孩子撒謊
陳美齡說,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撒謊,比如她明天要帶孩子去公園踢球,再怎么覺得累也是會去的,要不然孩子就會覺得你在撒謊。
而當這種“撒謊”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不止一次的時候,父母的壞形象就對孩子起到了一種糟糕的示范作用。有時你會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孩子也學會了不遵守承諾,也學會了說一套做一套。
不要因工作忽略孩子
我們都知道陪伴很重要,但常常會有各種托詞,比如工作實在太忙,經(jīng)濟條件確實有限。
但除了極個別情況,所有的托詞都只不過是有些父母并不覺得,孩子的陪伴和賺錢、工作同樣重要。
陳美齡說,父母的2分鐘、5分鐘對孩子來說是天堂。
也許工作真的太忙,但哪怕抽出5分鐘時間來給孩子念個睡前故事,也好過早出晚歸,見不到孩子一面。
也許真的是放下工作就養(yǎng)不起孩子,但能夠定時給孩子來個電話,也比一年和孩子只見面或通話一次要好得多。
在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時候,不要忽略孩子。
孩子發(fā)問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陳美齡講過孩子問她問題時的生活經(jīng)歷。
有次她正在廚房炒菜,這時,孩子跑過來問她:天為什么是藍的。也許父母一貫的做法是,不耐煩地讓孩子一邊去。
但陳美齡說:“我就把火關了,停下來和孩子說,你的問題真好,等一下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也正是因為她的耐心教育,三個孩子都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了主動尋找問題,主動學習方法,主動尋找答案。
一個孩子,也只有培養(yǎng)好學習的好習慣,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的任務。
在孩子問問題的時候,與其讓孩子多等一等,不如把手里的事停一下,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吧。
失敗的教育都各有其失敗之處,但成功的教育卻總是相通的。
也許我們每個家庭也都有各自適用的教育方法,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適當學習一些優(yōu)秀家庭的教育方式,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具有成長意義的收獲。
當你真正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時,一切方法就都不會只是停留在書面的理論,而該是落實到行動中的改變。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小 悅 點 好 看 哦 !
作者簡介:范叔,本文首發(fā)讀書有范(ID:dushu259),美好晨光,伴你讀書。轉載請聯(lián)系讀書有范授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