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06:55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雪琴朗讀音頻
音樂:Redi Hasa&Ludovico Einaudi-The Silence of the Trail
歌曲:瑪啡因-你害怕被誰聽見
孩子亂發(fā)脾氣這事,真是個千古難題,不管多大的娃,發(fā)起脾氣來都不好“對付”!
小孩因為各種奇葩原因發(fā)脾氣的“名場面”家長一定沒少見識過,學堂也經常收到很多家長對這類問題的咨詢。
有孩子經常不開心,遇事總愛發(fā)脾氣,父母束手無策的:
有孩子愛發(fā)脾氣,父母總是打罵,沒有更好解決辦法的:
有家里倆寶貝,大寶因為吃醋,覺得媽媽不夠愛自己而發(fā)脾氣的:
不久前,李湘的女兒王詩齡也因為發(fā)脾氣掛媽媽電話上了次熱搜。
節(jié)目里李湘給女兒打電話,說非常想她。
詩齡大概正因為什么事情發(fā)脾氣,就說了句:“我一點也不想你,沒什么事的話我就掛了。”說完,就把電話掛斷了。
女明星在億萬觀眾面前被女兒這樣對待,“尷尬”倆字就差打在屏幕上了。
評論里都在說這個小姑娘“太任性了”“公主病”“大小姐脾氣”......
那么,到底為啥,孩子的脾氣會這么大?
理解孩子的小脾氣
并幫助孩子接納它
關于王詩齡掛電話這件事,李湘在后邊采訪部分,解釋了女兒發(fā)脾氣掛電話背后的原因——因為一些事情,作為媽媽的她還沒了解清楚原因,就直接批評了女兒,女兒感覺沒有被尊重,所以才很生氣。
雖然之前李湘在沒搞清楚原因的情況下批評了孩子,但當孩子因為這件事情生氣時,李湘沒有當即發(fā)作把孩子批評一通,而是能去體察孩子為什么生氣,這還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敢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份初心和自省能力,非常寶貴。
這其實是我們很多父母都需要經歷的思考過程。我們絕對不是不愛孩子,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批評教育孩子;在孩子亂發(fā)脾氣的時候,也是要么嚴厲喝止,要么講道理教育。
孩子的感受往往會特別難過,他們希望父母別動不動就生氣,在他們已經為自己的狀況感到焦慮的時候,只是希望父母能夠理解他們,幫幫他們。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嬰兒精神健康項目主任AliciaF. Liberman博士,在她的著作 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Toddler 中,描寫了一段13個月大的寶寶和媽媽的互動,非常動人:
瑪麗有一天非常不滿,滿屋子跑,踢自己的玩具,完全無視媽媽。
媽媽觀察了一會兒,然后說:“瑪麗,你對媽媽生氣了。”
瑪麗停了下來,不解地看著媽媽。
媽媽說:“當你到處跑呀踢呀又不理我,怎么都覺得不對勁的時候,你可能就是生氣了。這是ok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
瑪麗的臉突然亮了起來,她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她停了下來,站的直直的,重復地說:“生氣,生氣”。
“是的,你可以告訴我你生氣了。”媽媽說。
故事中的小瑪麗只有13個月大,她還不能完全通過語言來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卻因為母親的耐心觀察被理解了,并且被“生氣”這個詞概括而弄懂了自己經歷的感受。
這份被理解和接納的快樂,甚至都讓她忘記了生氣。
有心理學家說: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是他們根深蒂固地以為自己沒有人愛。
所以,孩子愛發(fā)脾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理解和安全感。
當一個孩子在生氣的時候仍能被自己信任和愛的人理解和接受,難以明狀的感受還被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了,這是多么美好的感受啊。
做孩子的情緒管理榜樣
然而不少父母的心聲是這樣:
“我也知道發(fā)脾氣吼孩子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啊,我的父母也是這樣教育我的,現(xiàn)在要我用愛和耐心滋養(yǎng)孩子的情緒,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又不能放任不管?!?/p>
首先,我很理解,很多人的暴脾氣都源于童年的經歷,這種家庭暴力有時會像詛咒一樣代代相傳,改善脾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也許你可以先心疼地抱抱自己,對自己說“我的暴脾氣,不全是我的錯”“我不是天生的壞媽媽”——先減輕這份愧疚和自責,再慢慢找回理性、成熟的自我。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積極影響有多大呢?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里說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一個情緒平和的母親,一個善于管理自我情緒的母親,是孩子一生的福氣,更是每個母親一生的必修課。”
兒時,在胡適的記憶里,每到除夕,家里總有一群討債的人。
母親忙前忙后,料理年夜飯、壓歲錢等,不氣不惱,就當沒看見這群人。
等到所有的事都忙完,才去邀請本家長輩,每個債主發(fā)點壓歲錢把他們請走。
倘若胡適做了什么錯事,說了什么錯話,母親都會等到只剩他們母子兩個人的時候,關起門來耐心教導他,從未當著眾人的面責罰他,吼罵他。
心理學專家斯霍勒博士曾表示:孩子會把媽媽的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納為己有,并表現(xiàn)出來。
所以,如果父母懂得管理情緒,孩子也會因此習得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隨意發(fā)脾氣的情況也會得到改善。
借用著名教育學者王人平先生的話來說:
“當作為父母的我們因為孩子的哭鬧、任性而訓斥、打罵孩子時,等于說:孩子,你不可以有情緒、不可以發(fā)脾氣,但我可以!這對孩子既不公平,又做了壞的示范,也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動機和真實需求。期待孩子能理性地表達自己,我們要先做個情緒穩(wěn)定、理性表達,能真正看見孩子的父母。”
如果你總是批評你的孩子,
他不會停止愛你,
而是會停止愛自己。
可當我們實在忍不住怒火的時候該怎么辦呢?不妨來看看曾經的美國總統(tǒng)林肯的故事:
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里,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
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后拿給林肯看。
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寄,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么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xiàn)在感覺好多了吧,那么就請你把它燒掉。”
我們可以學習這個方法,每當我們覺得自己馬上要忍不住罵孩子了,可以先冷靜地說:“媽媽現(xiàn)在需要靜靜,你能先讓媽媽單獨待會兒嗎?”
然后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想摔枕頭還是大叫都隨便。
我們應當時刻提醒自己:孩子的成長必定要經歷試錯的過程,這是正常的,而我們忍不住罵孩子,是我們自己無法掌控好自己的情緒,絕不能讓自己的脾氣誤傷到孩子。
做能真正看見孩子的父母
在孩子發(fā)脾氣的當下,克制住怒火是容易的,但做到和孩子共情,卻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
蛋糕少了一個角、一片廁紙沒撕整齊......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讓孩子突然生氣,站在我們大人的角度想,真是怎么也理解不了。
可是如果我們足夠愛孩子,想走近TA的內心幫忙解決問題,就會切換到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也許就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好不容易吃到一塊心心念念的蛋糕,打開卻突然發(fā)現(xiàn)不完美,那種失落的心情,也是人之常情吧?
之前網上一個視頻很火,小女孩正在發(fā)脾氣,而小女孩父親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方式,堪稱教科書級別。
面對發(fā)脾氣的女兒,爸爸沒有制止和責怪,只是蹲下身去,看著孩子的眼睛,溫和地告訴她:
“每次生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心情里,你要學著去接受它、尊重它。
你要承認你生氣了,然后慢慢放下。
如果還是不開心,也沒關系,我們依然愛你,你的世界始終一片光明。
你可以生氣,只是不要讓這種心情支配你太久,因為這樣會出問題。
慢慢放下、克服它,也可以大喊發(fā)泄、拿枕頭出氣。
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線在哪里。
我會尊重你的底線,也尊重你的心情。
要是今天不適合跟你開玩笑,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
最后,他邀請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踢踢土,把憤怒遠遠地拋到腦后。
面對憤怒的孩子,用憤怒的方法回應不可取,跟TA講道理說“發(fā)脾氣對誰都不好”,在孩子氣頭上也不會有任何效果。
視頻中的爸爸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發(fā)脾氣的原因也千奇百怪,但我們面對孩子發(fā)脾氣時,有一點是最基本的,那就是——任何情況下,都請別忘了表達愛,用尊重和耐心,看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當這個“小刺猬”正在發(fā)火的時候,別怕疼,先抱抱TA,順順毛,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豎起來的刺馬上就變柔軟了。
孩子每一次發(fā)脾氣,其實都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和成長的好機會,而父母愛的能力,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同樣是孩子發(fā)脾氣,
如果你只看到表面,
那就喪失了一次走進他們心靈
幫助他們成長、
學會自我情緒管理的機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