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位家長,站在家長的角度,如果有問題需要和老師溝通,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進行單線聯(lián)系。”該副校長表示,家長對老師有某些意見,一定要講出來,不能最后積累成大的矛盾,但是怎么來講確實是個技巧。比如,肯定不推薦在家長群發(fā)泄情緒式的指責和質問,更建議私下與老師聯(lián)系,“甚至也不用繞彎子,直白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即可,著急的事情可以打電話,不急的事情可以微信、QQ留言,老師看到了一定會處理的”。
另外,她還提醒家長,對老師的不滿態(tài)度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來,這是教育的大忌,因為這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引導,會導致孩子在學校里面的狀態(tài)和行為受到家長的影響,而產(chǎn)生不好的后果。
該副校長還表示,孩子的教育其實六到七成還是來自家庭教育,學校主要負責知識的傳送,家庭則是一種言傳身教。在家校共育中,作為家長要認識和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只有認同了學校,認同了班級,雙方才會有良好的溝通基礎。
最后,她還提到,一般來說,老師的課堂教學都是能夠滿足大部分孩子的,完成基礎教育的部分是沒有問題的,老師會用大部分孩子最易接受和最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而對于個別家長與老師有分歧,或者孩子個性化的拓展部分,家長是可以有自己的多種途徑來對孩子進行定制教育的。
專家觀點>>
明晰家校教育邊界 樹立主責教育意識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紀大海認為,家校教育邊界不明晰,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產(chǎn)生沖突或者矛盾最主要的原因。“家長和老師應當明確雙方的職責,不能出現(xiàn)越界的情況,更不能出現(xiàn)'互相甩鍋’的現(xiàn)象。比如老師不能總讓家長批改作業(yè),家長也不能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然后什么事兒都是老師負責。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負責教育教學,家長則是家庭教育,主管孩子成人即孩子的人格教育,教導孩子如何做人。”
那么,家長如何在家校合作中認清邊界感?紀大海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的評判。家長不能單是以成人的視角去評判這個年齡段學習的內容簡單與否,而是要相信老師的專業(yè)程度;
其次,家長不必過度干預學校正常教學進度。紀大海表示,以成都為例,現(xiàn)在學校里的教育教學都是有課程大綱作為指導,課程在實施之前一般都是經(jīng)過科學驗證和通過教育心理學論證過的,家長應該保持充分信任;
再次,是如果課堂教學內容確實不能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比如優(yōu)秀娃娃出現(xiàn)“吃不飽”、較吃力的娃娃“跟不上”的現(xiàn)象,建議家長通過私下渠道與老師、孩子進行一個三方溝通,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共同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可以去探索更廣闊世界的學習方向。
最后一點建議是希望家長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一定要理性,不要因為不符合自己的認識,就去干擾學校的教學秩序,或者是指責老師,“畢竟一個行業(yè)有一個行業(yè)的專業(yè)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與紀大海的觀點一致,他認為家長當然有權參與學校辦學的管理和監(jiān)督工作,但不能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混為一談,應當為學校留些“空間”。
為何還是頻頻出現(xiàn)家長和老師在教學上的一些觀點分歧,甚至如南充十中此次更嚴重的言語沖突,熊丙奇表示,“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成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辦學管理、監(jiān)督。但目前看來,我國中小學的家委會職責比較模糊,缺乏明確界定,不少學校的家委會過多參與教學事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