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在古代的位置很高,很大的原因是讀書人可以能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古人對讀書非常的看重,不但自己愛讀書、勤讀書,而且還把讀書的心得、樂趣寫在了詩里。
如王國維先生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幾乎是盡人皆知,也被人們認可并時時激勵自己。而關于讀書這方面也有三重境界,雖不知是哪位前人總結(jié)的,細推敲還真有道理,細品也很受益,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讀書三境界:
第一重:書到用時方恨少;
第二重:書山有路勤為徑;
第三重:腹有詩書氣自華。
第一重境界:書到用時方恨少
此句出是南宋詞人陸游寫的一幅勸勉聯(lián),全文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這兩句文字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句話還常與“船到江心補漏遲”連用。
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勸誡人們平時多讀書,到需要的時候常常感覺自己平時讀書太少了,比如學生考試時總感覺自己書看的少,題做的也少。其實這句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強調(diào)不要“死讀書”、“讀死書”,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切不可讀成書呆子。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和道理,靈活運用到生活中,才不枉讀書。要知道,那些書里的內(nèi)容本來就是前人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的經(jīng)驗,被總結(jié)成了文字。
陸游還有一首七絕,恰似對這句的詮釋和補充: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二重境界:書山有路勤為徑
這句出自唐代韓愈的《古今賢文·勸學篇》,現(xiàn)摘錄幾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yè)精于勤。已然知道應該多讀書,就應該付之于行動,而說容易做卻難。讀書、學習,都只能是自己付出辛苦才成。
這幾句話真的好熟悉好熟悉好熟悉!想當初上學時,可是耳熟能詳?shù)陌。31毁N在學校教室、走廊,甚至是做為自己的座右銘,寫在本子上、書桌前,或是床頭呢。這可是真真的真理呢!讀書,只能自己努力,誰也不能代替得了誰。除了勤勉刻苦,那就是要善于總結(jié)和實踐,善于思考和發(fā)問,這些都是必須要自己親力親為的。
古人勸學的名篇佳句有很多,下面就和朋友們分享一首:
勸 學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第三重境界: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句出自蘇軾的詩《和董傳留別》,董傳是蘇軾在鳳翔認識的朋友,在蘇軾離開鳳翔時寫了這首詩和董傳告別,贊美他學識淵博,氣質(zhì)不凡,并鼓勵他繼續(xù)努力。這句詩的意思是胸中有學問氣質(zhì)自然光彩奪人,氣質(zhì)不凡。
現(xiàn)在的人們也希望通過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氣質(zhì)和修養(yǎng)。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yǎng)成高雅、脫俗的氣質(zhì)。事實也能夠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在氣質(zhì)與素質(zhì)是絕不相同的。今天人們引用它來贊美別人學問淵博、氣度不凡。
蘇軾的全詩如下:
和董傳留別 (宋 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讀書,是人這一生應該一直做的一件事,因為讀書會使人終身受益。但這又不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讀書當然還要講究方法,切不可把讀書當成騎馬觀花的事。在注重時效的今天,人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還要講究細讀書,慢讀書,要品味,要思考,千萬不要把書讀死,更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
在讀書中成長,從閱讀中汲取人生的營養(yǎng),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提升自己。祝愿朋友們每個人都“腹有詩書氣自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