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fā)現好多爸媽正在被孩子發(fā)脾氣的事情困擾:
別方,其實這是好事。
孩子發(fā)脾氣,處理好了,情商高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 (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tài)度。
也就是說,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孩子“發(fā)脾氣”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我們通常會認為“發(fā)脾氣”是不好的,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小祖宗,趕快停下吧,給我開心起來!”這種生硬阻止孩子發(fā)脾氣的方式,對孩子情緒敏感力的養(yǎng)成是極其不利的。
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方式,把孩子每一次的發(fā)脾氣當做打怪升級,一次次地做正向引導,相信不久就會收獲一個高情商寶寶了。
孩子發(fā)脾氣,處理不好,傷害大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家長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關系到孩子在成年后乃至一生的情緒問題。
只要哭鬧,家長就馬上妥協的孩子:
孩子一哭鬧,家長就馬上滿足要求,這種做法等于是強化了這種行為,孩子會在生命早期習得一個經驗——哭鬧的表達方式是可以的,并且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能同意我的要求。
如果不加以調整,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被以暴制暴的孩子:
“你再打弟弟,我就打你!”
“你跟我大吼大叫,我就跟你大吼大叫!”
面對孩子發(fā)脾氣,我們經常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脅來回應孩子,這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尤其是在一些公開場合中,孩子發(fā)脾氣我們可能更難保持冷靜,更容易打罵孩子,這種激烈的方式不但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會助長孩子的脾氣。
而且,我們認真觀察身邊的人,會發(fā)現脾氣暴躁的家長更容易養(yǎng)出脾氣暴躁的孩子。
被冷漠處理的孩子:
最糟糕的,是我們漠視孩子的哭鬧,認為他哭累了,鬧夠了,就不會再哭再鬧了,事情也就解決了。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實驗中,媽媽與孩子互動時,孩子非常開心,積極回應。但當媽媽面無表情時,孩子已經察覺到不對勁,開始變得煩躁不安,試圖通過尖叫引起媽媽注意,由于沒有的得到正常反饋,最后,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當媽媽伸出手去擁抱孩子的時候,這個暴躁的孩子立馬安靜下來,也終于開心了起來。
長期被冷漠對待的孩子有可能養(yǎng)成兩種極端,一種是過早懂事,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一種是很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無論哪一種,都讓人心疼。
孩子發(fā)脾氣時,正是教育的好時機
孩子發(fā)脾氣時,只要我們做正向的溝通和復盤,一定會收獲一個情商很高的孩子。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脾氣”絕不是偶然發(fā)生的,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向大人們發(fā)出“我無能為力,我很沮喪”的求救信號。
孩子還不能成熟的處理這種感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允許憤怒的發(fā)生”,而不是試圖“解決掉這種感受”。
對孩子說“感到生氣沒關系”“可以哭一會兒”,而不是說“你不應該生氣”。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爸爸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視頻中的小女孩因為生氣,憋得滿臉通紅,身體也緊繃著。她的對面,年輕的爸爸半蹲著,正耐心地用溫柔的話語不停地安撫著小女孩。
整個過程,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生氣而批評她,也沒有一味哄著孩子,而是以和朋友交談的方式,溫和而耐心地和孩子溝通。
記下孩子發(fā)脾氣的經過,找出導火索:他是餓了,累了?有什么他處理不了的情形?是什么引發(fā)了這些不好的行為?
另外,注意觀察脾氣發(fā)作之前的征兆,發(fā)作前的幾分鐘孩子是不是已經表現出不耐煩,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開始抱怨,垂頭喪氣,或吵著要他沒有的某種東西。在你發(fā)現這些征兆時要趕快介入,趕在小火山爆發(fā)之前幫忙降溫。
邁克爾·湯普森、丹·金德倫、威廉·波洛克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員已經發(fā)現:
盡管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有一個“情感詞匯表”,但父母們能對他們的兒子運用描述情感的詞匯可能是極其重要的。
用簡單、準確的語言來反映并描述情感,會教給孩子明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通過不斷地練習,做到用詞匯而不是用行為來表達感受。
等到孩子憤怒的情緒淡了一些,可以嘗試問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
“爸爸不讓你買冰淇淋,會讓你感到很難過嗎?”
“小朋友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是不是?”
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既然不能吃冰淇淋的話,我們去吃點別的吧~吃一個蘋果還是一個香蕉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說,你還沒有玩夠這個玩具,可以等一下再借給他玩好嗎?”
舉個例子,在商場孩子一定要買玩具,家長很生氣,不情愿地買了。
孩子內心會想“媽媽是怎么回事?她是不愛我了嗎?為什么生氣還要給我買?”孩子還沒有能力將這種情緒表達出來,但會通過行動不斷尋找答案——下次還會繼續(xù)這樣做,試探媽媽的反應。
不含敵意的堅持,陪孩子一起面對,體驗他的感受,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如果以上這些方法用完,孩子還是哭鬧不止,你還可以借鑒“游戲力”的方法,用游戲化的方式化解僵持不下的局面,人生如戲,很多時候講大道理不如玩?zhèn)€游戲。
“深呼吸”是一個特別容易化解怒氣的方法,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之前沒有接觸過深呼吸練習,他可能并不能理解什么叫“深”呼吸,所以教會孩子一個口訣:聞鮮花吹蠟燭,孩子都用力聞過東西,引導孩子想象聞鮮花或者剛出爐的面包,孩子自然會深深的吸氣,想象過生日時吹蠟燭的動作,孩子自然就會用力的呼氣。這樣反復幾次,孩子就可以快速從激動的情緒中走出來了。
有次在大亨發(fā)脾氣的時候,我?guī)鲞@個練習,一不小心說反了說成了“聞蠟燭,吹鮮花”逗得大亨破涕為笑,沒想到他也反著來,非要試試用嘴巴吸氣用鼻子呼氣,一試不要緊因為之前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一呼氣鼻涕都噴出來,然后把自己逗的哈哈大笑。
當然,深呼吸的游戲并不適用于情緒正在爆發(fā)的孩子,正在激動中的孩子是很難聽你的建議,放下眼前的事情去聞什么鮮花的。這個時候如果你身上帶著包,可以玩一個“打書包”的游戲,讓包包委屈下當回小沙袋,幫助孩子發(fā)泄之后情緒自然會從高峰降下來的,大亨在情緒上來的時候會主動要求“把背包給我用一下”,在這個游戲中,也可以借機告訴孩子,發(fā)脾氣的底線是,不可以傷害別人。
PS:還有一些針對孩子發(fā)脾氣的小妙招,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在這里一一介紹啦,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到“小步在家早教APP”——“小步大學”——“很會愛學院”中看到更詳細的內容。
面對一個隨時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會抓狂。我們能做的,只有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孩子需要愛,尤其是他們最不值得愛的那些時候。
最后,請一定記得告訴他:我們愛你,無論你是什么樣子。那個小小人兒,如果你不說,他還真就不知道呢。
其實,娃發(fā)脾氣的每個瞬間都值得珍惜,因為,你的陪娃余額已嚴重不足!
點擊圖片測試你還能陪娃多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