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許慎,一位在文字王國中找到了精神家園的人 ——說文解字序注疏

許慎,一位在文字王國中找到了精神家園的人

——說文解字序注疏

施百忍

許慎

古者庖犧氏1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2

【注】

1庖犧氏,即傳說中的伏羲,又叫“宓犧”、“伏戲”、“包羲”、“包犧”、“伏犧”、“炮犧”、“慮戲”等。漢代的石刻畫像與磚畫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畫像。關(guān)于伏羲的神話傳說,已成為遠古人類繁衍、取火、生活等方面的象征性符號。(參袁珂著《中國古代神話》)

2《系辭傳下》:“古者包羲(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p>

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言:“圣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后天,書之用也?!?/p>

【疏】

《后漢書·儒林列傳》載:“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偃城)人也。性淳篤,少博學(xué)經(jīng)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jīng)》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xiáo)長。卒于家。初,慎以《五經(jīng)》傳說臧否不同,于是撰為《五經(jīng)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于世?!保ā逗鬂h書》中華書局,2001年5月,2588頁)

當許慎以博通五經(jīng)的學(xué)識回歸到基本文字的探討研究時,正所謂本立而道生。即便如此,在描述漢字的產(chǎn)生這一事實的時候,也只能轉(zhuǎn)述《系辭傳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咨說明。起初,我與外物兩不相干,但人俯仰天地之間,從自身的心理活動,生理變化到外界事物的豐富多彩中覺察到某種意象與法則的可能,進則企圖找尋其表達方式,用來再現(xiàn)其意味,傳達其思想,承載其感情。于是始作八卦,以其刪繁就簡,去蕪存真,變易不息的特征,將一個大宇宙濃縮為一個小宇宙,在身與物之間構(gòu)建了一個中間帶,使王天下成為可能。

及神農(nóng)氏結(jié)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3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4。“百工以乂5,萬品以察,蓋取諸夬6”;“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7。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8。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9。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10,書者如也11。以迄五帝三王之世12,改易殊體。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3。

【注】

3迒(háng):獸跡。

4書契:指文字。與庖犧氏—八卦,神農(nóng)—結(jié)繩,倉頡——書契并列為三?!断缔o傳下》言“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說文解字序》則直接說成“倉頡初造書契”。陳夢家認為,“書”與“書契”不能混同。契是書所約之事于兩札,兩札文同,并兩札而刻其邊側(cè),取者予者各持一札,以后合契時合其邊側(cè)所刻之齒以考驗真?zhèn)?。(《中國文字學(xué)》,中華書局,2007年4月,250~251頁。)

5乂(yì):治理。

6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明法決斷之象?!断缔o傳下》:“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瞎沤Y(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p>

7 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君子通過文字來宣明教化,俸祿加身,同時,君子更需要以內(nèi)在的德行來提升自己,切勿以文字欺人。

8文,指象形字。

9字,指形聲字。

10著于竹帛謂之書:李學(xué)勤先生在《簡帛書籍的發(fā)現(xiàn)及其影響》一文中指出,“古人說‘書于竹帛’,竹木質(zhì)的簡與絲質(zhì)的帛,是古代中國人書寫所用的主要材料,直到六朝時期,才逐漸為后發(fā)明的紙所代替。因此,‘簡帛’長期被作為書的同義語,源出自簡帛的若干詞語,如‘編’、‘冊’、‘篇’、‘卷’等,甚至延用至今。”

11書者如也: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言:“書,如也。如其學(xué),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p>

結(jié)合10、11的看法,“書”兼具了書寫的實物性與藝術(shù)性。

12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王:禹、湯、文武。

13《史記·封禪書》載齊桓公既霸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狈舛U,是古代受命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大典。祭祀中的具體儀式,雖有專門的規(guī)定,但在形諸文字之后,文字本身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

【疏】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王天下并不能僅僅滿足于八卦的潔凈精微,社會需要一種更為方便的溝通方式,結(jié)繩記事遂應(yīng)運而生。八卦與結(jié)繩雖然具備了形、義的功能,但由于它的高度概括且不能表音而無法滿足社會進步的需要,一種兼具了形、音、義的文字在醞釀中產(chǎn)生。中國古代的文字正符合了這個特征。追溯封于泰山七十有二代的千年歷史,剛開始的時候文字的形音義并不統(tǒng)一,到了五帝三王的時候,也還在為文字的確立尋找規(guī)范呢??偨Y(jié)提煉古代典籍中文字的構(gòu)成,將之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來闡釋,并確立一套通行的造字方法,看來直到東漢許慎的時候才得以完成。然而,研究文字與修習儒學(xué)有何關(guān)聯(lián)呢?即如饒宗頤先生指出的,中國語言方音復(fù)雜,但語、文分離,文字不隨語言而變化?!拔淖植蛔餮哉Z化,反而結(jié)合書畫藝術(shù)與文學(xué)上的形文、聲文的高度美化,造成漢字這一大樹,枝葉葰茂,風華獨絕。文字、文學(xué)、藝術(shù)(書法)三者的連鎖關(guān)系,構(gòu)成漢文化最大特色引人入勝的魅力?!痹谶@個意義上來說,一部《說文解字》如同典籍的輔翼一樣,使圣人一時一地的言傳身教借助于文字的載體傳播久遠。章太炎先生說:“童蒙稚呆,豈有不教本國文字,而反先學(xué)外國文字哉!”(見《小學(xué)略說》)

《周禮》:八歲入小學(xué),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14。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15,“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16,“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托事,“令”“長”是也。17

【注】

14《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痹S慎言“先以六書”,與上面將《易傳》中“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轉(zhuǎn)化為 “……倉頡……初造書契”是一樣的手法,意在顯彰文字的重要。

15詰詘(jié qū):曲折;彎曲。

16指撝:同“指揮”,此處指意旨,意向。

17在許慎看來,《周禮》中所言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關(guān)于“六書”的詳論,見陳夢家《中國文字學(xué)·傳統(tǒng)的六書說》。

【疏】

因此,古代士大夫的子弟們從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文字方面的訓(xùn)練?!吨芏Y·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逼渲?,六藝之五即“六書”。許慎認為六書指的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這好比是文字王國中的根本大法。陳夢家先生指出,“六書”這一種說法,是戰(zhàn)國晚期人所定的,是后人對于文字的性質(zhì)和結(jié)構(gòu)的一種歸納的解釋,并不是造字以前預(yù)定的條例。因此不能用它來解釋最古文字的性質(zhì)和結(jié)構(gòu),更不能用它來解說全部文字自古及今演化的跡象。(見《中國文字學(xué)》中華書局,2007年4月,第95~96頁。)事實上,中國文字的發(fā)展變化與朝代的更迭息息相關(guān),王國維先生將中國文字發(fā)展至西周之后分為西土與東土。東土的文字,即秦所滅六國的文字。六國之文,至楚漢之際十余年間,已遏而不行,漢人稱之為古文。若較西土秦使用之籀文,名雖異,其源皆出于殷周古文。而秦居宗周故地,其文字猶有豐鎬之遺,故籀文與自籀文出之篆文,其去殷周古文反較東方文字(即漢世所謂古文)為近。(王國維,《觀堂集林·戰(zhàn)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87頁)即便如此,后來中國文字的變化卻沿襲了西土秦漢的線索綿延至今,而戰(zhàn)國時六國古文,則成了近代考古學(xué)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譬如簡帛文字,更是有待探索研究的新領(lǐng)域了。由此可見,許慎指出的“六書”盡管并不周密完全,卻是西土秦系文字的根本法則,說它是進入中國文字王國的梯航也不為過。

前文言“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薄拔恼撸锵笾??!倍傲鶗敝械闹甘?、象形與會意正好表達了“物象之本”??梢钥闯觯@三者對于《易傳》中提出的“觀物取象”和“立象以盡意”有了進一步的感悟與發(fā)揮,從而誕生了基本的元素“文”,并為后來運用更多的文字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形聲,則進一步化解了這一問題。“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薄白终撸枣苋槎嘁?。”如此看來,許慎描述文字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在其理路上的確與上古時代的八卦及結(jié)繩相關(guān)聯(lián)。至于轉(zhuǎn)注,是說明不同文字之間意義相通的方法。我懷疑這是不同地域間的文化交流造成的,不同地域間因方言不同文字不同,就需要把意近文異的字放到一起對照,如同翻譯一樣,便于接受。雖如此,隨著時代的轉(zhuǎn)變,不同地域之間的人也在分離與融合中更替著,因此形成了后世見到的“老”、“考”的相互轉(zhuǎn)注了。假借,則是本義的延伸。章太炎先生認為,“令之本義為號令,發(fā)號令者謂之‘令’;古之令尹,后之縣令,皆稱為‘令’此由本義而引申者?!L’本長短之‘長’,引申而為長幼之‘長’。成人較小孩為‘長’,故可引申。再引申而為官長之‘長’,以者在幼者之上,亦猶官長在人民之上也?!?/p>

據(jù)清代文字學(xué)家王筠統(tǒng)計,《說文解字》一書,部首540部,共計9353字,重文1163字,合10516字。其中,指事字129字,象形字264字,會意字約1254字,形聲字約7701字。

及宣王18太史19籀著20《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jīng)》21,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22意可得而說。

【注】

18宣王:周宣王,厲王子,前827—前782。

19太史:史,是經(jīng)過一種專業(yè)訓(xùn)練,專門從事著述、抄錄、閱讀及保管官書和檔案的政府官員。(錢存訓(xùn)《書于竹帛》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3月,第8頁)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時掌起草文書、策命臣下、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為朝廷重臣。(《中國歷代職官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46頁。)

20籀著:籀,讀書?!棒χ豹q言“撰寫”。

21《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

22厥(jué):其。

【疏】

王國維先生在《<說文>所謂古文說》一文中指出,此二條所云“古文”,雖似謂殷周古文,實皆據(jù)壁中古文以為說。即下文“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jīng)》”,乃至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于山川得之鼎彝之銘文,均為戰(zhàn)國時東土六國的文字。而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即西土秦的文字。秦居宗周故地,在文字上秉承殷周古文的遺緒是沒問題的。漢承秦制,對于“六書”的總結(jié),正好通過文字的構(gòu)造體現(xiàn)了某種穩(wěn)定的思維結(jié)構(gòu),這就難以解釋東周時期因列國爭強而產(chǎn)生的文字變異的趨勢了。我們發(fā)現(xiàn),“六書”的構(gòu)造與某種穩(wěn)定的心靈世界相契合,“六書”未能解釋秦所滅六國的東土文字,好比如周王朝制定的禮樂未能在諸侯列國中實現(xiàn)一樣。

其后諸侯力政,不統(tǒng)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23,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24。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作者25。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xué)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26。是時秦燒滅經(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wù)繁,初有隸書27,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注】

23七國:齊、楚、燕、韓、趙、魏、秦等戰(zhàn)國七雄。

24言六國差異之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文字上的差異。

25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諸種新制度,“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保ā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第六》)秦相李斯將統(tǒng)一之后的治理落實在文字的規(guī)范上。也可以說企圖以一元文化代替了多元文化。

26秦篆,又名小篆,從史籀大篆改易而來。

27按照當時使用文字的場合,陳夢家先生稱秦隸書為“低級官書”,秦篆則為“高級官書”。

【疏】

“禮樂”為維系大一統(tǒng)的思想文化,它的核心是內(nèi)在的“仁”,與之相應(yīng)的政治被稱作仁政,也稱為王道。這就要求君王必須是位正心、誠意的修身者,同時以推己及人的方式通過禮樂的形式將這一精神落實到百姓的日用生活中。但人的存在有其精神信仰的同時也受制于其生物本能,當食色之性成為主流的追求之時,以仁義之性建立起來的政體必遭到不同程度的變異。許慎在這里說“諸侯力政,不統(tǒng)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指的當是這種情況?!睹献印芬粫瑒t對建立在“利”的基礎(chǔ)上的政體提出質(zhì)疑,并企圖恢復(fù)與仁政相應(yīng)的井田制。但社會的變化已不可逆轉(zhuǎn),軟性的文化阻擋不住暴力的趨勢,最后,只能以強大的武力來終止各方暴力,這就是秦的統(tǒng)一。但以暴易暴并不能帶來長治久安,短短15年的時間,秦的統(tǒng)一即在一片戰(zhàn)亂聲中被推翻。許慎這里記述的,是秦統(tǒng)一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書同文”與“燒經(jīng)書”的策略。秦統(tǒng)一之后燒滅經(jīng)書,并未延長了秦的統(tǒng)治,反而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書同文的推行,大體說來,一方面是秦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經(jīng)過了一番努力,在太史籀大篆的基礎(chǔ)上,整合改造成小篆,頒布《倉頡篇》、《爰歷篇》、《博學(xué)篇》,從上層官方的立場統(tǒng)一文字;另一方面因基層公務(wù)繁忙,也允許以書寫較快的隸書來提高辦事效率??磥?,小篆與隸書在平時已經(jīng)有了廣泛的基礎(chǔ),不然的話,要推行這樣的方案將缺少相應(yīng)的人才。若以秦統(tǒng)一的公元前221年,至《說文解字》成書于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0年來計算,中間已歷321年近十一世,而漢承秦制,六國古文自是慢慢失傳了。

自爾秦書的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疏】

這里進一步說秦書八體: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關(guān)于秦書八體的說法,王國維先生于《桐鄉(xiāng)徐氏印譜序》中指出并非是八種書體,秦書八體實有體、用之分,“大篆,小篆、蟲書、隸書者,以言乎其體也;刻符、摹印、署書、殳書者,以言乎其用也?!保ㄍ鯂S《觀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182頁)陳夢家先生也于《中國文字學(xué)》中再次論證了這一觀點,并將之分為三類:

甲類 時代先后的官書:大篆(古文、奇字),小篆(篆書),隸書(佐書)

乙類 器物相異的官書:刻符,署書,殳書,摹?。娮敬怂姆N指書寫的應(yīng)用?!?/p>

丙類 特種器物之特種字體:蟲書(鳥蟲書)

另外還指出,大篆、小篆、隸書雖同屬于官書,但大、小篆卻是高級官書,而隸書則屬于低級官書。

雖如此,我們也看到了此后中國字體的演變,高級、低級的成分已逐漸褪去,留給后人觀賞學(xué)習的只是一種成熟獨立的字體了。

以上言文字發(fā)展至秦的狀況??梢钥闯?,文字的發(fā)生變化與治理天下國家的微妙關(guān)系。

漢興,有草書。

【疏】

根據(jù)現(xiàn)存世的漢代簡牘書以及石刻,乃至趙壹《非草書》的情形來看,隸書和草書在當時的運用顯然超過了小篆,即便有《袁安碑》、《袁敞碑》這樣精美的篆書,相較于當時大量運用的隸書以及正在興起的草書而言,可謂是雪泥鴻爪,而許慎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小篆。

尉28律:學(xué)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29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30移大史31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32。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xué)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注】

28尉,官名,秦在朝廷設(shè)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后漢書·百官志》)殿最,指考試的首名與末名。

29諷籀:諷,背誦。籀,讀書。諷籀,言諷誦其文而抽繹其義。

30郡:仍。

31大史: “大”即“太”。太史見注19,“官名,西周、春秋時掌起草文書、策命臣下、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為朝廷重臣?!保ㄒ姟吨袊鴼v代職官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46頁)

32尚書:官名。秦屬少府,為低級官員,在殿中主發(fā)布文書。(同19,第199頁)

【疏】

前漢承秦制,學(xué)僮自八歲開始學(xué)習六書,十年之后考試。怎么考呢?序文說要能認讀九千字,再看看能否書寫運用,過了這一關(guān),將被太史錄取進一步深造。成績好的授予尚書史,算是踏上了文官之階。在印刷術(shù)發(fā)明之前,可以想見史之重要。對于那些錄取之后而“書或不正”者,“輒舉劾之”。許慎接著感嘆,這些規(guī)定僅僅是作為條文而存在了,東漢時小學(xué)不修,不能通達‘六書’者由來已久了。

許慎之世,約處在東漢明帝(58年)至桓帝(147年)時。明帝之后為章帝、和帝、殤帝等,而東漢自和帝以后至桓帝之間,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漢興之時的陽剛之氣早已蛻變?yōu)殛庼仓畾?。這時已不見武帝之時太史公司馬談向其兒子司馬遷悲慨交待遺命時的文化擔當。許慎以博通五經(jīng)的學(xué)識,置草、隸于不顧,唯獨致力于秦、前漢的高級官書小篆。而小篆這種字體,在許慎的時代,大概只有為數(shù)尚少的廟堂或重要典冊才見使用。例如前面所說的《袁安碑》(立于東漢永元四年,即92年)、《袁敞碑》(刻于東漢元初四年,即117年)。袁安、袁敞二人為父子,《后漢書》有傳,位至司徒、司空,乃朝廷重臣。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yè),沛人爰禮,講學(xué)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征禮等百余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xué)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xùn)纂篇》。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yīng)制作,頗改定古文。

【疏】

如果要追溯漢興小學(xué)的歷史,當與李斯作《倉頡篇》,推行“書同文”的文化專制相關(guān)。除此之外,民間私學(xué)也遭禁止,學(xué)術(shù)成為貴族的專權(quán)。據(jù)許慎在前文中的敘述來看,一般學(xué)子想得到更好的深造,只有在通過了第一輪測試,即“諷籀書九千字”,“又以八體試之以后”,才能進一步求學(xué)于太史。至漢武帝時,接受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文化策略,便導(dǎo)致了古籍的復(fù)興,特別是代代相傳的儒家經(jīng)典。這些經(jīng)典,主要是以先秦的大篆或秦篆書寫,這就迫切需要能夠解讀前代文字的學(xué)者了。漢武帝離秦始皇之時,不到三代,當時還有遺老可以釋讀前代文字,到了孝宣帝時,去李斯作《倉頡篇》大約五代,孝平帝距孝宣帝大約二代,這樣已經(jīng)過了兩百多年,約七代了,可見能夠釋讀前代文字的也只能是當時從秦代遺老那里學(xué)來的再傳弟子了。從許慎的記錄推斷,自秦相李斯推行“書同文”的專制以來,到漢孝平之時,能使用這種文字的也在少數(shù)。盡管新莽時還有甄豐等人的在校對文書,但當時能讀通秦篆的人已顯不濟,這恐怕是戰(zhàn)爭直接造成的吧。

時33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34也。

【注】

33時:指王莽之時。

34幡信:傳達命令的信物。

【疏】

社會的變遷,古文字人才的凋零,也使試史的制度有所改變。前漢試以八體,到了亡新、后漢,則以六體試史。列表如下:

秦、前漢大篆小篆隸書摹印蟲書刻符署書殳書
新、后漢古文、奇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

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秦、前漢之時的大篆,系西土殷周一脈文字,而新、后漢的古文、奇字,乃東土六國文字。東漢之時,正當代表了高級官書的篆書逐漸式微的時候,隸書與草書卻在此時蓬勃發(fā)展,從出土的大量東漢碑刻與趙壹《非草書》的記載中,可以證實這一觀點。趙壹,據(jù)《后漢書·文苑列傳》,其事見于桓、靈二帝間,在許慎之后。《非草書》中指出,“茍任涉學(xué),皆廢倉頡、史籀,竟以杜、崔為楷?!比粼賲⒄账鶎懙摹洞淌兰残百x》,可以感到時政黑暗混亂給有良知的士人帶來的精神劇痛。而倉頡、史籀一脈的篆書,承載著儒家經(jīng)典的因子,可見趙壹寫《非草書》的真正用意旨在提醒世人將主要精力用于恢復(fù)經(jīng)典的精神,如其結(jié)論中提出的“覽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睆膶w壹的簡述中,大概有助于理解許慎作《說文解字》的意義吧。進一步看,社會的混亂首先來自于人心的失范,其次是社會結(jié)構(gòu)的離析,糾弊之方,需要具有博厚悠久的文化認同,可以說,許慎的文化認同是以進入了一個穩(wěn)定的文字王國為行動的。

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jīng)》;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fù)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xiāng)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諸生競逐,說字解經(jīng)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蟲者屈中也”。廷尉35說律,至以字斷法,“苛36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xué),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藝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仙之術(shù)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注】

35廷尉,官名。秦置。掌刑獄。

36苛,音hē,譴責,責問。通“訶”、“呵”??寥耸苠X,言以強迫的手段索人財物。

【疏】

這么看來,當年秦相李斯雖極力推行“書同文”的政策,但在經(jīng)過了二百年之后,到了東漢初期,文字已趨失范。原先的高級官書篆書少有人問津,人們選擇了書寫更為便利的隸書與草書。在傳世的秦《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嶧山刻石》等碑中,其工整謹嚴不減當年,可謂是理性的極則。相對而言,隸書與草書或許更能體現(xiàn)人對自由的追求吧。綜合來說,社會的中心思想正從集體意志向個人“談?wù)摗卑l(fā)展,(東漢中期“談?wù)摗钡拇_實存在,見劉季高《東漢三國時期的談?wù)摗?,上海古籍出版?999年9月)“談?wù)摗笨芍^開魏晉“清談”之先河,在書法方面,則分別以隸書與行書、草書為代表。

不過,在某個時候,作為“為往圣繼絕學(xué)”的學(xué)者而言,則需要對承載古典精神的文字作一番總結(jié)整理,據(jù)許慎的處境而言,這種情形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人們使用文字“迷誤不諭”,文字已從“王天下”的地位下降到“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的任意篡改??梢哉f,許慎在歷史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期為后來者守住了通往古老文明的隘口。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說文解字》乃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以上言文字發(fā)展至漢的情況,以下申述自己撰述《說文解字》的立場。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毖员刈裥?7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38及史之闕文39,今亡40也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41。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xué)者疑。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賾42而不可亂也”。

【注】

37遵修:依照遵循

38猶:言談

39闕文:殘破或虧缺的史料。

40亡(wú):通“無”,沒有。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不能征之矣?!保ā墩撜Z·八佾第三》)

41問:考察;過問。

42至賾:幽深玄妙的道理。

【疏】

《尚書》上說“予欲觀古人之象?!边@是說一定要依照遵循原典而不能隨意穿鑿附會??鬃诱f“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也夫?!边@是講對于前代虧缺或者殘破的史籍不敢妄下結(jié)論,任意虛構(gòu),而是詳細考察過問。簡言之,面對前代文字典籍,不能任意曲解??梢?,文字是“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借助文字的載體,可以領(lǐng)悟古今一體。通過對文本世界精確的闡釋,再結(jié)合對現(xiàn)實世界深邃的透視,可以領(lǐng)悟天下至深的道理不是可以隨意動亂的。其中根本,在于文字的規(guī)范,使文字重新煥發(fā)經(jīng)天緯地的精神。

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3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xué)者,達神旨。分別部居,不相雜廁44也。萬物咸睹,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諭。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jīng)》,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

【注】

43稽撰:核實之后再撰述。

44廁(cì):間雜,插置。

【疏】

這里說明自己敘篆文之所本,對于自己所不知道的,蓋闕如也。

2008年3月7日于和風書塾

施百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說文解字序》
許慎《說文解字序》及其釋文(繁簡體對照)
說文解字·敘 注釋
轉(zhuǎn):周大璞《古漢語綱要》[附錄一];許慎《說文解字序》譯注
【傳統(tǒng)文化】漢字的來源
中國漢字的起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