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梁思成先生誕辰119年的日子,提到梁思成,世人多是想起他與林徽因的糾葛愛情,和身為梁啟超之子的獨特身份;卻把他的建筑成就放在最后。
▲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 ~ 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父親梁啟超,是清末改革家,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國,所以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東京。他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
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若不是他拖著一雙跛足,和林徽因深入人跡罕至之地尋找并記錄古代建筑,那些文明的瑰寶或許就會在硝煙中消逝。
在國際上公認“中國沒有建筑史”的時候,是他用流亡四川時艱難編寫成的扛鼎之作《圖像中國建筑史》駁斥了那些專家言論。
梁思成為建筑奉獻了一生,他被銘記的,不應只有愛情。
▲ 梁思成與林徽因梁思成筆下的中國古建筑測繪圖,一方面秉承了西方建筑學的制圖手法,及其蘊含的西方古典主義美學精神,另一方面又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工筆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現(xiàn)出中國古建筑獨特的美感,這樣的插圖風格,在世界建筑史經(jīng)典著作中也可謂獨樹一幟。
這些精美的中國古代建筑圖,是70多年前梁思成與其助手莫宗江手繪的,曾收錄于198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像中國建筑史》,并獲當年“全美最優(yōu)秀出版物”。
可以說,《圖像中國建筑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些豐富、翔實又富有美感的插圖。
▲ 中國古建筑測繪圖
梁思成曾說過:“中國古建筑的保護工作,與在大火之中搶救寶器名畫同樣有急不容緩的性質?!?/strong>
1932年到1946年的十多年間,梁思成和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自發(fā)開始了搶救式的考察古建筑之旅。
他們考察了全中國二百多個市、縣,上千個古建筑,對其中大多數(shù)建筑進行了精細測繪。
▲ 左邊是梁思成和莫宗江手繪的立面圖,右邊是木塔的照片
其中,山西應縣佛宮寺遼釋迦木塔的測繪圖,是難度最高的一批圖紙。
測量工作艱辛而危險,為了測量塔頂相輪的高度,梁思成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爬上塔頂,還曾差點被雷打到。
這座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歷時千年、高約六十七米。
通體由數(shù)萬個木構件組成,斗栱更是多達五十六種不同樣式。
他們非常精細地測量了各層的平面,測量了三四十種不同的斗拱、各檐的高度和塔剎,做了塔的斷面圖,并繪制了樓梯、欄桿、格扇……等塔身各個細節(jié)的圖樣。
▲ 宋代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圖樣要略
▲ 漢畫象石中建筑數(shù)種
艱苦中的精細之作
▲ 唐代 山西五臺山 佛光寺大殿
▲ 佛光寺大雄寶殿剖面圖
1946年,正是抗日戰(zhàn)爭剛剛結束、國共內(nèi)戰(zhàn)一觸即發(fā)的時候,中國大地傷痕累累。
這個時候,人們關注的是生存的問題,沒有人關心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臺樓閣。
慶幸我們還有這樣一群關心藝術、關注國粹的理想人士,梁思成先生利用鴨舌筆和墨線等簡陋的制圖工具,繪制出當時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建筑圖紙,構圖之精準、細節(jié)之精細,圖片之精美,都令人驚訝不已。
▲ 遼代 河北薊縣 獨樂寺觀音閣▲ 獨樂寺山門不是藝術的藝術精品
中國古人從未把建筑當做藝術,但建筑的構成與建筑裝飾早已可獨立成為一門藝術;而梁思成先生的手繪圖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圖都可以當做一件杰出的藝術品來欣賞。
它們一張一張,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古代建筑史的概要;即使在單看圖紙,不看任何文字說明的情況下也能對中國古建筑有個粗略的了解。
不想梁思成先生幾十年前的創(chuàng)作竟無意中契合了我們當下這個讀圖時代。
▲ 宋代 四川宜賓舊州壩 白塔輝煌歷史的最后遺留
中國傳統(tǒng)工藝匠人以前沒有太多的藝術觀念,只是踏踏實實做自己的東西,并沒有刻意珍惜,一切皆是自然。
因此,許多珍貴的工藝或者其他作品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國傳統(tǒng)建筑亦是如此。
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帶來的不僅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將相易主,也不僅是思想流派的流轉沉浮;更加帶來的是這些珍貴建筑的毀滅性破壞。
▲ 梁思成先生攝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趙州橋
根據(jù)學者復原,隋乾陽殿面闊、進深均為故宮太和殿之一點五倍左右,高度約為五十米,也有太和殿的一點四倍,比之唐大明宮含元殿還要宏壯。
可是李世民攻克洛陽后,將其視作隋煬帝驕奢淫逸的象征,加以焚毀,代表隋代建筑最高成就的乾陽殿即毀于唐太宗之手。
至高宗時又在此地重建乾元殿,面積與此前的乾陽殿相同,高度降為三十五米左右,與故宮太和殿相當,這也是后來被武則天拆毀給明堂騰地方的殿宇。
▲ 宋代 河北正定縣 龍興寺轉輪藏殿不論是隋煬帝建造的乾陽殿,還是武則天建造的明堂,都遭遇了被后繼者焚毀或拆改的命運,而武氏自己也是拆毀高宗所建的乾元殿來建造明堂 —— 最終這同一基址上先后建造的三座曠世巨構均未能“善終”。
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營造學社”尋訪中國古建筑,翻山越嶺,得以在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這些珍貴的建筑遺存。
我們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畫下來的這些建筑如今的生存現(xiàn)狀,或許有一部分在這短短幾十年里就已經(jīng)消失,殘余的另一部分又還能保留多久?
想到這里不禁嘆然,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就真的只能從梁思成先生的圖紙里感受中國古建筑的精致與輝煌了。
當年,梁思成先生的手繪精美杰作之細膩與完美,他的學術造詣和品格讓人折服。
▲ 敦煌石室畫卷中 唐代建筑部分詳圖▲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華宮
▲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花宮
▲ 歷代佛塔型類演變圖
▲ 清官式三孔石橋做法要略
▲ 歷代斗拱演變圖
▲ 歷代耍頭演變圖
▲ 歷代闌額普拍枋演變圖
看梁先生的手繪圖,除了本身的精美外,還因著,對于那些在戰(zhàn)亂中消失的古代建筑、在現(xiàn)代建設中逐漸萎靡不振的“遺存”古代建筑而言,這些“肖像”是沒有斷絕的文脈,是一個念想。
我們感謝有梁思成這樣的大家,肯為后代子孫留下點兒什么。
看到這里,我們深深被梁先生震撼,明白為什么他能被稱為大師,在各種古跡被破壞的今天,再次感謝梁先生為我們留下的這些珍貴手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