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shù),話要好好說。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沖向家人。
幸福的家庭需要經(jīng)營,好的教育也是講究技巧的,一個好的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
常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么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么樣的孩子。
在一個家庭里,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我的好朋友笑笑,從小出生在一個經(jīng)常爭吵的家庭,因此成年后的她,情緒依然特別敏感。
她說自有記憶以來,父母雖然相愛,但幾乎從沒停止過吵架,怒吼、冷戰(zhàn)、甩頭而去的戲碼經(jīng)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臉。有時候上一秒覺得很溫馨,下一秒立刻風云突變。
所以她的性格特別脆弱,一直端著小心、察言觀色、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深怕一個不注意,跌落萬丈深淵。
并且長大后的她,說話方式也似乎復制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圍,內(nèi)心里是善意的想法,可話到嘴邊就換了一種說出的方式,引得周圍人敗興散去。
結(jié)婚后的她,不免和先生常常發(fā)生口角。某次和先生大鬧,看到女兒在旁嚇得抽泣,她忽然記起自己小時候的痛苦回憶,于是下定決心以絕對的清醒和克制,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讓女兒重蹈覆轍。對家人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是夫妻雙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看綜藝《向往的生活》時,宋丹丹對兒子巴圖的教育就是典型的中國父母的教育方式。
早上起床后,宋丹丹以為兒子巴圖做了早餐,巴圖耿直地回答:啥也沒干,啥都不會干,你說能干嘛?
宋丹丹毫不留情地吐槽:怎么這么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聽說大華做了早餐,連聲夸贊,并一本正經(jīng)地說:要換兒子。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宋丹丹看見巴圖的腳趾發(fā)炎了,剛開始還關(guān)切地問“你腳怎么了”。結(jié)果話鋒一轉(zhuǎn)又來一句“你自己啃的吧”,還非要巴圖給大家表演啃腳趾甲。在節(jié)目中,巴圖羞得一臉通紅。
我想在大庭廣眾之下,母親絲毫不給留面子,言語中夾雜著冷嘲熱諷。他當時的心里一定也很不會好受吧。
語言暴力,是一種比家庭暴力更可怕的東西,常?!皻⑷恕庇跓o形。有時候只言片語會中傷你最親的人,并且可能是無法修補的傷痛。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寫道:我們習慣于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jīng)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卻忽視了最關(guān)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而家庭關(guān)系又是一切人際交往的基石,一個人在家庭中養(yǎng)成的溝通模式和說話方式,會滲透進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強大的外力來影響或改變,這樣的習慣將會伴隨他的一生。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苯?jīng)常夸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xiàn)地越來越出色。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nèi)说男袨椤?/strong>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教育才能順利進行并有好的結(jié)果。
編輯 by 庫兒
大腦智庫--中國個性化教育引領(lǐng)者(brainbase0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