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闭且荒曛凶钐竦匀坏臅r節(jié),追隨著時光的腳步,我來到了大明湖。
在享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滿城山色半城湖”美譽的濟南,大明湖被稱之為“泉城明珠”,可見其在歷史和地理中都享有較高的聲譽。漫步湖邊,只見亭臺樓閣各抱地勢,或掩映于疏竹密林之中,或翼然于一帶清溪之上;極目遠望,只見碧波清流,垂柳依依,蒹葭蒼蒼,游船畫舫點綴其間,宛如一幅巨大的天然畫卷。唯一的遺憾是滿湖的荷花已經(jīng)謝去芳華,只留下片片闊大的葉子和已經(jīng)老去的蓮蓬在風中搖曳,盡管稍顯凋敝,卻自有一種別樣的風韻。讓人忍不住感嘆,不知滿湖“一一風荷舉”的時候會美成什么樣子?
大明湖是由城內(nèi)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占了舊城的四分之一。湖內(nèi)名勝古跡頗多,文化氣息濃厚,徜徉其間,只覺洗心濯肺,清幽甘醇,令人流連忘返。
秋柳人家是坐落在湖畔的一處三進小院落,解放前是一王姓人家的住所,前面行醫(yī),后面居家,又稱王家大院。一進院落是一座倒廈,從屏風上的湯頭訣以及屋內(nèi)擺設的老式柜臺和藥柜可以知道此處曾是王姓醫(yī)生診病之所;二進院落東廂房是制藥作坊,西廂房是家塾。家塾的布置古色古香,站在門外,仿佛可以聽到當年的朗朗書聲。也許,不管歲月如何變遷,父母對孩子的期許卻永遠不會改變。就如此刻,我?guī)е鴥鹤舆h道而來,為的是讓他多感受一下這外面的世界,多傾聽一些歷史留下的聲音。盡管他每次都不太配合,可我依然“執(zhí)迷不悟”。
我一遍遍地用眼光撫摸著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散發(fā)著歷史香塵的陳設,久久不愿離去。我在心里惋惜,可惜我不懂它們的語言,無法和它們做一次細致深入的交流。如果我有一位林徽因那樣的摯友,她一定會告訴我這些繁華背后的故事和內(nèi)涵。這里的門、窗、桌、椅、床不但用料考究,且都雕刻著精致繁復的花紋,寓意美好昌明。院外的圍墻全部用石塊和青磚筑成,上端用特制的灰瓦壘成千葉形和稱心形,寓意幸福綿長,稱心如意。
離秋柳人家不遠,就是秋柳詩社。說起秋柳詩社,就不能不提到清初名士王漁陽。王漁陽在其《菜根堂詩集序》中云:“順治丁酉秋,予客濟南,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會飲水面亭,亭下楊柳千余株,披拂水際,葉始微黃,乍染秋色,若有搖落之態(tài)。予悵然有感,賦詩四首。”說的是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秋,24歲的王漁陽與濟南一眾名士集會于大明湖南岸天心水面亭,即景揮毫賦《秋柳》詩四章,詩中句句寫柳,通篇不見一個柳字,而且風格獨特,境界高遠,令人稱絕,一時震驚當時文壇。后來歷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詩社",并建館舍多間,觀柳賞荷,即興賦詩,雅稱“秋柳園”。園內(nèi)柳陰低垂,花木扶疏,四面皆有回廊。墻上刻著王漁陽以及多位前賢的詩句,我最喜歡的是王漁陽的第一首《秋柳詩》:
秋來何處最銷魂,
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
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驄曲,
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
玉關哀怨總難論。
正堂廳上有一副對聯(lián):“風月一庭為良友,詩書半榻是嚴師”,非常貼合周圍的環(huán)境和詩社的意境。右側有一個小小的水池,池水深碧,綠樹清幽,就連岸邊的石塊也雅潔可親。在池邊的鏡亭小坐,只覺清風撲面,胸中塊壘一掃而光,仿佛有一種靈魂的暗香正從那些水波和綠葉間慢慢透過來。無意間抬頭,發(fā)現(xiàn)鏡亭兩側的柱子上也有一副對聯(lián):“螢火出深碧,池荷聞暗香,”不覺會心一笑。
出遐園西行,不遠處又見一組端莊肅穆的建筑,這便是稼軒祠了。大門之外,兩尊石獅雄踞左右,大門懸匾額“辛棄疾紀念祠”,為陳毅元帥題寫。陳毅元帥文武皆擅,橫槍躍馬之余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對稼軒詞有著很高的評價:“吾喜長短句,最喜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而今,陳毅將軍親手書寫的這首詩就陳列在稼軒祠內(nèi),供無數(shù)后來人敬仰。
與秋柳詩社一樣,稼軒祠抄手游廊的墻上也刻有歷代與稼軒有關的詩詞。過廳內(nèi)陳列的是當代名人葉圣陶、臧克家、吳伯簫、唐圭璋等人詠贊辛棄疾的詩詞、字畫。正廳門楣上懸匾額“辛棄疾紀念祠”。楹柱有聯(lián)為“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楹聯(lián)與匾額皆為郭沫若撰書。廳內(nèi)正中為辛棄疾塑像,四壁懸掛名人字畫,玻璃櫥柜中,陳列有關辛棄疾的各種版本的書籍。
縱觀整座建筑,祠內(nèi)曲橋漾波,方亭臨水,垂柳弄影,芙蕖送香,大有辛棄疾田園詞中江西帶湖的風韻。漫步其中,只覺一股濃濃的書香穿墻破壁而來,又有一種看不見的風骨凝立其上,不覺思接千載,想起稼軒慷慨蒼涼的一生。
辛棄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是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詞人。宋金爭戰(zhàn)時期,辛棄疾矢志恢復中原,21歲時,在家鄉(xiāng)率眾起義,帶領2000余人加入濟南地區(qū)耿京的農(nóng)民抗金忠義軍,任掌書記。耿京義軍失敗后,辛棄疾奔赴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等無有實權的地方閑職,在此期間,他寫了著名的《美芹十論》,分析抗金形勢,呼吁南宋王朝“光復舊物”。他在任司農(nóng)主簿期間,又寫了《論阻江為險須藉兩淮疏》、《議練民兵守淮疏》,上奏宋孝宗,分析淮南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了依靠民兵鞏固防務的建議。不久,又寫了著名的《九議》上奏朝廷,提出了恢復中原的具體措施。但是,南宋王朝昏庸腐敗,滿足于偏安江南,致使辛棄疾的壯志雄才無從施展。在萬般無奈中,他寫了《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等流傳千古的詞作,發(fā)出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蒼涼悲憤之嘆。他的詞雄渾悲壯,氣勢磅礴,與蘇軾一起,成為宋詞豪放一派的代表。
大明湖內(nèi),有一處景點名曰曾堤縈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任齊州知州時修建的,西湖的蘇堤雖然與曾堤齊名,但蘇堤卻是蘇軾受到曾堤的啟發(fā)而修建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曾堤可以稱之為蘇堤的老師。
還有一處曰歷下亭,開元年間,與杜甫在長安結為忘年交的李邕曾在歷下亭設宴款待杜甫及濟南名士,杜甫即席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杜甫此詩一傳,歷下亭立刻名聲大噪,成為海右名勝。但因為時間關系,我未曾親至曾堤與歷下亭一覽風韻。其實,何止是這兩處,曲水亭街是當年文人墨客曲水流觴之處,它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這里“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最具泉城風韻的所在。還有超然樓、鐵公祠、北極廟等等,有的是擦肩而過,有的卻是失之交臂。但我知道,大明湖不會離去,吸納著文化與歷史的雙重精華,她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愈加熠熠生輝。
人生有憾事,期待再相逢。
大明湖,愿來日再見!
作 者 簡 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