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陳皮的功效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治嘔吐噦逆,腹脹食少或痰濕滯塞,氣逆喘咳,胸膈不舒,消化不良等證。肯皮的功效是疏肝破氣,散積化滯。主治脅肋間痛,乳病疼痛,或食積脹痛,以及氣滯血淤結(jié)聚等證。二藥均能行氣消脹利膈,青皮長(zhǎng)于疏肝止痛,多用于脅脘痛,陳皮著重和胃,消脹化痰,多用于脘腹脹滿、咳嗽痰多諸證。
【相同】
二藥同源于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辛苦性溫,均能理氣;治療氣機(jī)郁滯證。
【區(qū)別】
青皮:為橘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shí)的果皮,主入肝膽經(jīng),其性燥烈。功能疏肝破氣、消積化滯;常用于肝郁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小腸疝氣、經(jīng)行不暢、食積疳積、積聚撤疲等。
陳皮:為橘干燥的成熟果皮,主入脾肺經(jīng),性較緩和。功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惡心嘔吐,濕痰、寒痰所致的咳嗽痰多等。
(1)共同性
陳皮與青皮,均味苦辛散而性溫,均具有理氣行氣、消積化滯之功效,用于脾胃氣滯和肝郁氣滯諸證,相須常用。陳皮主升浮,入脾肺治高而主通;青皮主沉降,人肝膽治低而主瀉。
(2)個(gè)異性
陳皮味苦辛行而溫通,主入脾經(jīng),芳香醒脾而行滯氣,性雖溫而不峻,行氣力弱,但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而善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等。陳皮質(zhì)輕上浮,兼入肺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長(zhǎng)于治濕痰咳嗽,故為化痰止咳之要藥。
過(guò)用、久用可耗散正氣,無(wú)氣滯者勿用。
陳皮配伍麥芽、谷芽、蔻衣、神曲、山楂,用治中焦氣滯、食欲不振者。
陳皮配伍枳殼,半夏、紫蘇梗、紫蘇子,用治肺胃氣滯而致的胸悶,上腹部脹滿、惡心、嘔吐、胸腹脹痛。
陳皮配伍半夏、茯苓、紫蘇子、杏仁、炒萊菔子、金錢草、前胡,用治中焦?jié)裉瞪戏富蛲飧酗L(fēng)寒導(dǎo)致肺氣不利而發(fā)生的咳嗽、痰多、胸悶、不思飲食。
陳皮配伍高良姜、干姜、木香、枳實(shí),用治脘腹脹痛劇烈。
陳皮配伍竹茹、生姜、大棗、甘草,用治嘔吐呃逆證。
陳皮配伍葛根、石膏、甘草,用治飲酒過(guò)度,酒毒積在腸胃,或嘔吐不食,口渴多飲。
陳皮配伍山楂、川連,用治泄瀉或便秘。
青皮苦泄下行,辛散溫通,主人肝經(jīng),具有疏肝理念、散經(jīng)止痛之功效,善治肝郁氣滯之胸脅脹痛,疝氣痛,乳房腫痛等。
但本品性較峻烈,行氣力猛,能疏肝破氣,善消積,治食積氣滯證。
氣虛者慎用;無(wú)氣滯及多汗者不用;不可過(guò)用、久用。
青皮配伍臺(tái)烏藥、川楝子、吳茱萸、小茴香、橘核,用治疝氣疼痛。
青皮配伍枳殼、紫蘇梗、香附、檳榔、厚樸、陳皮,用治肝氣郁結(jié)的胸膈脹悶,氣道不食,脅肋脹痛,善怒,氣滯胃痛。
青皮配伍當(dāng)歸、龍膽草、白芥子、柴胡、白芍,用治胸脅脹痛。
青皮配伍瓜蔞皮、蒲公英、金銀花、白芷、甘草,用治乳房腫痛,乳癰。
青皮配伍山楂、神曲、木香、枳實(shí)、檳榔,用治食積氣活滯,脘腹脹痛。
青皮配伍三棱、莪術(shù)、丹參,用治氣滯血瘀之癥瘕積聚,久瘧痞塊。
青皮與陳皮,均來(lái)于橘的果實(shí),幼果或幼果皮為青皮,成熟的果皮為陳皮。
青皮苦辛溫,入于肝膽二經(jīng),疏肝而破氣,散積而化滯。用治各種肝(膽)氣郁滯的病證,如肝氣郁結(jié)引起的脅肋脹痛、乳房脹痛、小腸疝氣及食積腹脹、噯氣痞悶等。多見(jiàn)于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肋間神經(jīng)痛等。
陳皮苦辛溫,入脾(胃)與肺經(jīng),理氣而健脾,燥濕而化痰。用治脾胃氣滯引起的脘腹脹滿、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及肺氣失肅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膈滿悶等。
多見(jiàn)于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等。
功效: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主治:肝胃氣痛,脅肋脹痛。
用量:各6~10克。
體會(huì):青皮與陳皮均為橘的果實(shí),昔人謂“青皮如人當(dāng)年少,英烈之氣方剛;陳皮如年至老成,則急躁之性已化”。青皮辛散氣烈,陳皮辛浮氣緩。青皮行氣于左,主疏肝氣;陳皮行氣于右,主和脾胃之氣。前人謂:青皮主左,陳皮主右,左右兼顧,升降調(diào)和。青皮主下,陳皮主上,升清降濁,中氣當(dāng)立。青皮破滯氣,愈低而愈效,陳皮和胃氣,緩緩而收功。對(duì)“對(duì)藥”頗多研究的施今墨先生還常用青皮炭、陳皮炭入藥,其義有三:一是去其辛烈傷氣之弊;二是保護(hù)胃、腸黏膜;三是止血、制酸。
總之,凡肝胃不和之脅肋、胃脘脹痛,如慢性肝炎、胃炎、膽囊炎、肋間神經(jīng)痛及慢性支氣管炎等,可取青皮、陳皮對(duì)藥,只是在使用藥量上應(yīng)有所差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