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花了幾堂課來思考哲學家如何論證,是時候來點真正的哲學了,而哲學思考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永遠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你應該勇敢的接受,眼見不能為憑。因為,就算現(xiàn)在看來不容置疑的事,或許不久后就會被徹底推翻,這是哲學最艱鉅的任務之一:思考真實是什么?相較于你所認為的真實,又該如何區(qū)分兩者?我們很幸運,在這段探索真實的旅程中,能找到向?qū)В阒勒l最能幫助你嗎?萊昂納多?狄卡皮歐,我猜你可能會說很多演員的演技,都好到讓你覺得他演什么像什么,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的是電影《全面啟動》,萊昂納多在該片中扮演入侵他人大腦偷取思想的竊賊,這是一種超方便技能,你可以從CEO身上偷取企業(yè)機密,或從國家領導者的腦中偷取軍事計劃。但要不了多久,萊昂納多的團隊就陷入困境,他們開始分不清自己在誰的夢中,以及夢與現(xiàn)實的差別,整部電影就是,活在夢中世界的人深信自己活在現(xiàn)實中,對他們而言,夢境就是全部, 是他們的現(xiàn)實世界。但對于夢境外,那些看著他們沉睡身體的旁觀者,夢中人所追求的現(xiàn)實顯然是虛假的真實,《全面啟動》的問題也一樣困擾著哲學家們,可以回溯到西方哲學的源頭。有沒有可能,我現(xiàn)在所處的世界不是真實的?早在萊昂納多問這個問題之前,柏拉圖就已經(jīng)提出過了。約2400年前,柏拉圖寫下他的名著《理想國》,他描述有關真實的性質(zhì)的問題,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說了一則故事,一群囚徒自出生就被鎖在漆黑的洞穴中,面對空無一物的墻壁,各種人事物經(jīng)過囚徒的背后火光,在囚徒面對的墻壁上投射出影子,這些影子圖像是囚徒唯一可見的,因此他們視之為真實。現(xiàn)在先暫停一下,想像你從出生后就只見過影子圖像,你就無法知道更多,甚至不能理解3D的概念,這些囚徒終其一生,只知道影子構(gòu)成的世界。直到有天,其中一人掙脫了鎖鏈,爬到陽光下生活,因在黑暗洞穴生活了大半輩子,最初的陽光讓這個人目盲,但很快的,他就發(fā)現(xiàn)洞穴外的事物,比他原本認為是真實的影子圖像更真實。這些人事物擁有實體,占有空間,試著想像一下,你突然發(fā)現(xiàn),直到幾分鐘前都還相信的“真實”,竟只是幻影。這就是《全面啟動》中很多角色的情況:一旦他們了解真實有多種層次,就無法再用原先的觀點看世界,對其中很多人而言,這種體驗令人陶醉,這也是柏拉圖所說的囚徒經(jīng)歷到的情況。這位囚徒回到洞穴,告訴朋友他發(fā)現(xiàn)的驚人事實,但對話根本無法按他所想的進行,他期待其他人會對他的發(fā)現(xiàn)表達驚奇,期待他們會迫不及待的加入他,如他迫不及待地回來告訴他們他的發(fā)現(xiàn),但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他們認為,他在鬼扯一些“更高層次的真實”那些看不見也摸不著,更沒有證據(jù)的東西,更糟糕的是,在接觸過陽光后回到洞穴,黑暗又讓他暫時目盲。因此,他朋友們認為,這次出游讓他受了傷,因為他現(xiàn)在連世界都看不見了(雖然他現(xiàn)在知道那只是倒影),現(xiàn)在,你無須成為柏拉圖或克里斯多福?諾蘭就能設想這種情節(jié)。事實上,你可能也體驗過這種“震撼教育”的弱化版,例如:你還記得你的第一只泰迪熊嗎?這只“熊”,就哲學上來說,是你對“熊”這一概念的唯一連結(jié)和理解。然后某天,你到動物園或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你看到了一只真正的熊,突然間你理解到“熊”和你先前知道的差遠了,“熊”沒有鈕扣眼睛或線縫的微笑,牠們抱起來也不是軟綿綿的,你出生頭一年抱著的熊,就只是真熊形象的模擬物。現(xiàn)在,來看看更大人一點的例子:或許,你是朋友圈中第一個發(fā)現(xiàn)愛情的美好,你可能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而你的死黨們都仍目盲,于此,你試著跟他們解釋,那些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及你的感受。但他們大概都覺得你瘋了,而你也覺得他們是傻的,而這就是我們可憐的囚徒,回到洞穴后面對的情況,所以,柏拉圖為何要說這個故事?這不只是為了讓我們茅塞頓開,就像我們發(fā)現(xiàn)熊跟男孩們發(fā)現(xiàn)愛情的一瞬間,柏拉圖想要表達的更多,他想讓我們意識到,此刻的我們,就如洞穴中的囚徒,我們所知的一切,都只是“更高層次的真實”的倒影。就好像故事中的囚徒,誤把倒影當作真實,我們也正深陷洞穴中不是,誤把倒影當作真實世界,我們的錯誤,在于把真實世界中的實體物質(zhì),視為唯一的真實。事實上,柏拉圖認為我們視為真實的物理世界,其實是“更高層次的真實”的倒影,如果你覺得很訝異,請想想曾經(jīng)有多少信念被視為是真理,但轉(zhuǎn)眼間就被發(fā)現(xiàn),是完全的錯誤。如地球的形狀;地球曾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或?qū)B逡颉⒂俨菀约澳X白質(zhì)切除手術的看法,這些都曾被認為對人體有益處,這些所謂的真理,后來都被發(fā)現(xiàn)是假的。所以,這小故事中蘊藏了許多道理,柏拉圖想促使你思考,這世界可能不如看起來那么真實。要接受很多你原本認定的事情,其實是錯的,或許會讓你很不舒服,你可能會如囚徒般的短暫目盲,你學到的,或許足以讓你知道,你的舊信念是錯的,卻不足以讓你坦然接受新的信念。更糟的是,那些沒和你一同踏上旅程的朋友們,可能會覺得你瘋了,或者他們會帶你去找,那種以為自己無所不知,傲慢又愚蠢的混蛋。但哲學最棒的是,一旦你熬過成長的痛苦,就能用全新的角度看世界,就能看透那些曾經(jīng)矇騙你的事物,這讓我們陷入另一個謎題。思考以下論點:沒有貓有兩條尾巴,每隻貓都比沒有貓多一條尾巴,所以,每隻貓有三條尾巴,現(xiàn)在,你大概會認為,這根本大錯特錯,這才不是謎題,因為,兩個前提看起來是對的,但結(jié)論是……什么鬼?這謎題利用了語言的奇異數(shù)( strangeness)讓我們覺得怪異,特別是在當我們討論特定概念,如:“虛無”、“不存在”或“空虛”。前提1的“沒有貓”指的是不存在那種貓,仔細思索,有兩條尾巴的事物,其中肯定不包括貓,而且你大概也想不出,有什么事物是有兩條尾巴的。但前提2利用語言,誤導我們認為“沒有貓”是存在的事物,而非不存在的事物,詞句“沒有貓”讓我們以為是在指,一種有兩條尾巴的幻想生物,這就把我們帶到結(jié)論:如果“沒有貓”有兩條尾巴,而每隻貓都比“沒有貓”多一條尾巴,所以,每隻貓都會有三條尾巴!這當然是錯的,我們需要一點時間,去理解混亂的根源,結(jié)論是錯的,因為搞混了“某物不存在”和“某物存在”的概念,然而,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會認為這是對的,因為語言誘使我們這樣認為。有一種名叫“沒有貓”的生物,牠有兩條尾巴,要理解這種謎題,有點像是打開開關,一開始會感到疑惑,當你摸清楚該往哪邊開時,一切就變得很容易了,這只是一個什么是真正的真實的問題。柏拉圖認為哲學即是如此,從一片漆黑走到陽光下,一如從迷惘到覺醒。今天我們學到,柏拉圖著名的洞穴寓言,對表象與真實的關系提出疑問,并聊到哲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下回,我們將進入更深的陰影與懷疑之洞,希望最終能尋得光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