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士銓《歲暮到家》賞析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好久沒有見到母親了,母親亦派人送了幾回信,盼望能早點(diǎn)歸家。好在終于在年三十前趕回了家,母親喜悅無限。幾年沒見到母親,她又添了白發(fā) 。
母親縫制的寒衣正穿在兒的身上,針腳綿密,暖和且舒適,不久前收到的家信墨痕猶新。一見面母親便說“兒啊,你瘦了”,又問起兒一路是否舟車勞頓,路途艱辛。
兒已慚愧無比,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承歡膝下,又哪敢言說這一路的風(fēng)塵之苦呢! 談及寫母愛的詩,自然是首推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bào)得三春暉。”“誰言寸草心,報(bào)得三春暉”那是寫出了母愛的無比博大,而子女又怎能報(bào)其萬一呢!元朝王冕的《墨萱圖》也頗可一提,“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fēng)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逼渲械摹按饶敢虚T情,游子行路苦”兩幅畫面交替出現(xiàn),尤為感人。而與上兩首詩相較,本詩在寫母愛上也是頗具特色的,能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歲暮歸家》抓住歲暮年關(guān),游子歸家與母親見面那一剎那的特定情景,借助衣物、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來敘寫母愛和自己對母愛的感知,使母愛顯得具體、生動,頗為感人。 蔣士銓(1725—1784)清代戲曲家,詩人。字心馀、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鉛山(今屬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進(jìn)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九年辭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精通戲曲,工詩與古文,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 士銓是其父中年所生之子。為家庭生計(jì),蔣父長年在外奔波,士銓主要由其母鐘令嘉撫養(yǎng)教誨。士銓少時(shí)多病,其母精心照顧,也不忘對士銓的啟蒙教育,她一邊織布,一邊讓小士銓坐在她膝上讀書。蔣士銓后來成為一代詩文大家,固與其天賦有關(guān),亦與其母在他小時(shí)候?qū)λ男燎诮逃嘘P(guān)。
蔣士銓自小與慈母情深,而《歲暮歸家》寫于乾隆十二年,此年作者第一次離家遠(yuǎn)行赴京趕考,作者飽受風(fēng)霜之苦,但更多的是旅途寂寞,深深思念母親。近一年之后,他回到家中,又見到朝思暮想的慈母,母親對他的關(guān)愛讓他覺得溫暖,也覺得慚愧,于是不加藻飾揮筆寫下這首流淌著涓涓母愛的《歲暮歸家》。
母愛無私,母愛偉大!也正是母愛成就了蔣士銓的千古名篇——《歲暮歸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