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探究
回顧我們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滿堂問”、“滿堂練”現(xiàn)象居多,教師過多地追求感悟的結果,而對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的過程重視程度存在明顯的偏差,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僅停留在對語言材料的初步感知與理解上,限制了學生由語言材料向“心”的轉化(內化為對語言材料的獨特理解)致使教學方法形式單一,問得多,讀得少,缺少“悟”,缺少引導?,F(xiàn)在想來,這樣的課堂使學生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對學習的激情,使師生之間缺少心靈的溝通。而新課標也曾在前言部分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根據(jù)對新標的理解及對語感感悟的理解(感悟,在《現(xiàn)代漢語大辭典》中的意思是:感知事物事理并有所領悟。顯而易見,這是對“感悟”字面意義上的認識,不是閱讀心理學、閱讀學意義上的理解。從閱讀心理學、閱讀學、學習理論等有關理論來看,感悟,它是一種對閱讀活動和閱讀行為的整體觀照,是對閱讀行為方法論意義、目的性意義的透視。感悟作為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廣泛存在于人們對文本的閱讀過程中。而感悟的“感”指的是感覺、知覺,是學習者通過自己的感知覺器官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以及學習方式、方法論方面的心理圖式對學習對象的整體的、現(xiàn)象化的表征,是讀者在頭腦中呈現(xiàn)語言文字圖像的過程,并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信息進行初步的處理。這種處理具有表面化、膚淺的特征,是不連貫的、表象化的。“悟”指的是在“感”的基礎上,對學習對象的再認識、再加工,把感知覺器官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整合,使之系統(tǒng)化,并把自己的心理認知結構作用于所獲取的新知識,使新知識被加工、被還原為富有生命意義的生動的東西,進而嵌入到學習者的主觀分析、推理、判斷、概括和抽象化的過程,通過對比、類比化,在頭腦中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分類,歸檔整理,并把這種新知識嵌入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中,作為新認知結構的一個組成要素出現(xiàn)在對更新知識的認識中,這樣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就實現(xiàn)了重構和更新。因此,“感”是“悟”的基礎,是“悟”的前提條件;沒有“感”就沒有“悟”。反過來,“悟”對“感”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客觀上“悟” 有助于提高“感”的敏銳性、整體性和方向性。感悟在本質上體現(xiàn)一種精神創(chuàng)造,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實現(xiàn)。)我覺得語感能力是一種語言修養(yǎng),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敏銳的感受力。它是語言能力系統(tǒng)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礎,是思想認識逐步通向作者心靈深處的橋梁。
而本課題的確寫與實施則是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訓練學生來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學生通過感悟使得教材上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素質,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語感;同樣,學生在讀的過程憑著自己的語感尋找對文章的直覺理解,它使學生悟得更深,悟得更輕松。因此,對學生語文感悟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讓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主動地閱讀、思考、探索,掌握一些讀書、表達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就是人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良好的語感。
三、原則
以讀為主,以感為先,以情激悟,以悟為旨。情感過程始終伴隨于悟的過程,教學的安排和指向始終圍繞“悟”而活動,最終實現(xiàn)感悟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策略
◆教學時加強由感到悟的鋪墊,讓學生從對語言材料的獨特的理解、內化出發(fā),生發(fā)感悟。
◆在幫助學生體悟語言文字材料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積累對提高學生感悟能力的作用。
◆在注重學生感性思維的訓練和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悟性思維。
五.實施探索
關于字:
1、字音教學:充分利用自學,加強音感
小學生學了漢語拼音之后,進入了漢字的學習,字音就不必再一個個教了。讓學生獨立認讀,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這一工具來加快識字的速度。
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生容易讀、容易記。因為學生平時就在母語環(huán)境中生活,口語中就有相當?shù)脑~匯量。將它們遷移到書面語言中來,可以降低識字的難度。再如中國的象形文字,有些極富感情色彩和形象感,在讓學生讀時,要有所強調,不應當在識字時讀音的抑揚頓挫毫不講究,到讀課文時才要求有感情,這中間的落差太大了。譬如“波浪”一詞,讓學生學習時,就應當通過手勢來示范。讀出小波浪的感覺,輕輕的,細細的,微波漣漪;讀出大波浪的感覺,是重重的,響響的,波濤洶涌。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加強了字與音的聯(lián)系,在讀出字音的時候,心里會有情感,腦中會產生形象。詞語被激活,對理解和領悟也會產生良好的作用。
在字音方面強調自學,即在教師未上課前讓學生自己讀書,在讀課文時,自己解決生字的讀音,并把句子讀通。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發(fā)現(xiàn)共同性問題時可以及時糾正或指導。要讓學生反饋讀通的情況,盡量讓學生個別讀,強調聽的同學的任務。也可以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讓學生在讀之前有一個正確朗讀的定位性導向,讓學生對語音有一個正確的把握,有一個清晰的榜樣。
2、字形教學:想象結合書寫,加強形感
漢字是書寫漢語的符號體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教學中重視通過及時地書寫結合想象促使了學生在識字中動腦、動口、動手,增強了識字的能力,既發(fā)展智力,又提高素質。
3、字義教學:語境中領悟,加強義感
語文中還有大量的字義教學,這也要注重結合一定的語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水平指導學生理解字義。字離不開詞,所以字義教學和詞義教學一樣,創(chuàng)造一種語境,讓學生在這種語境下進行感悟,才能更深、更美地理解字、詞內的韻味。
漢字的音、形、義是緊密結合的,所以在識字教學中,不能孤立地將它們劃分開來教學,只有充分利用漢字的本身規(guī)律,結合知識經(jīng)驗進行語文教學就會有一定優(yōu)勢。
關于詞: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水平均具有重要作用。這一點,中年級體現(xiàn)較多:
1、創(chuàng)造語境 把握語感
由于一定的言語對象總是存活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語感把握言語對象總是自然而然地聯(lián)系它所處的語境進行理解。如果將它孤立出來,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語境,同一個詞有著不同的內在意蘊。一定言語對象又總是由一定的言語主體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場合、情境中,出自一定的目的動機指向一定的聽讀對象而形成的,這些因素就構成了所謂的“外部語境”,又稱其為言語環(huán)境。語感也就是把一定的言語對象置于一定的言語環(huán)境中進行把握和培養(yǎng)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同一個詞語,由于語境的不同,意義也就不同了,因此,字、詞內在的意蘊也要靠結合上下文來加以理解、感悟。
2、比較思考 體會語感
一般來說,比較感悟可以從詞的語意輕重、適用范圍、與其他詞的搭、,褒貶感情色彩等方面進行辨析,關鍵是要理解詞語對文章表情達意所起的作用。比較的方法也是多種的,可以是近義詞的比較、反義詞的比較、圖表比較、換詞比較、刪補詞語比較、多義詞比較等方法。而運用換詞比較和刪補詞語比較的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比較、思考,建立在理解稀稀拉拉、漸漸的基礎上去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也能積累一定的詞匯。
3、咀嚼品味 培養(yǎng)語感
品味字詞有“三步曲”。第一步,理解本義;第二步,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第三步,體會詞語中飽含的思想感情。
詞匯的積累教師也可以經(jīng)常有意識的設計一些練習,如將一些詞語,連詞成句,或給一個語境,要求學生描寫下來,并用上好詞,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用著重號標出來。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講評,如某學生用了好詞,這個詞語是怎么學來的,為什么說用在這里好……老師要用滿腔的熱情來引導,造成一種用好詞光榮的氣氛。
關于句子:
句子是語文基本訓練的重要內容,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句子是有詞或短語按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構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子教學的重點就是指導學生理解句意,積累句式、句型并加以運用;在語境中理解難句,品味佳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語感的理解力不但能涉及言語對象的皮毛,還能涉及它的肉、骨、甚至涉及它的髓,有時甚至比說這話的人自己還更全面深刻、更真切、更透徹。所以,在句子教學中也要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
1.句子的語感培養(yǎng)要體現(xiàn)層次性
①低年級要建立句子概念
語感培養(yǎng)一定要抓規(guī)律的東西。如寫物的時候要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樣”的句子;寫人的要用“誰是什么”、“誰怎么樣”的句子。一句話的末尾要用上句號、問號、感嘆號。再以課文范例進行實踐檢驗。低年級的語感培養(yǎng)尤要這樣。
②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句意
句子是由詞語組成的,要善于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重點詞語,低年級最好通過提供實物、圖片、影視、幻燈甚至是電腦多媒體等演示手段進行。
③加強朗讀訓練,反復體味句意
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低年級朗讀句子可分為三階段:一按詞語劃分讀正確,如“我們愛美麗的春天。”不要一字一字頓讀,要把句子讀通。二是按詞組意思讀懂。主要成分和修飾成分要連讀,如“我是蒲公英的種子。”。三是看標點練朗讀,把句子讀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和喜怒哀樂等不同的語氣。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應從培養(yǎng)學生精細,敏銳語感入手。通過語感,直接地、綜合地去把握語言文字的內涵。對于不可言傳的意蘊,更是要靠語感去體味。同時,豐富的想象能激發(fā)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低年級句子教學要根據(jù)學生不同時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不同特點,要體現(xiàn)層次性,讓學生積極參與。
2.句子的語感培養(yǎng)要有趣味性
一定的句式有其一定的表達效果。句式的變換是漢語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xiàn)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通過,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在引燃興趣火種的同時培養(yǎng)語感。
3.句子的語感訓練要有感悟性
語感能迅速地將句子中的空白地填滿,利用想象來感悟,能更好地做到“化物為我”,將言語對象“翻譯”成一幅美麗地畫。句子的語感培養(yǎng),方法是多種的,在教學的實踐中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不斷的發(fā)展。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積累精彩的句子、段落,在閱讀教學中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欣賞、品味美文的興趣。
同樣段的感悟,篇章的感悟也需要在中高段的語文教學中進行培養(yǎng)和重視。
總之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就是營造一種寬松、平等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就是重視用人的感情、意志去激活語言,用經(jīng)歷、心境去補充語言,用聯(lián)想、想象去聯(lián)系語言,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逐步發(fā)生感悟來施教。就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關于閱讀感悟的方式:
(1)充分利用感官促進感悟;
(2 )在反復誦讀中促進感悟;
(3)在重點研讀中促進感悟;
(4)在質疑討論中促進感悟;
(5)在主動的語言體悟中促進感悟。
關于教學方式
(1)讀中自悟
(2)疑中點悟
(3)設問點悟
(4)研讀品悟
(5)入境感悟
關于閱讀感悟的主體
(1)感悟思路
(2)感悟語言
(3)感悟文道。
六、步驟
第一階段:(2007、5----10)課題確定階段
第二階段:(2007、11---2008、6)課題研究、分析階段
第三階段:(2008、7----2008、9)課題總結階段
七、成果
1、論文形式呈現(xiàn)。
2、課堂教學現(xiàn)狀呈現(xiàn)。
3、學生能力體現(xiàn)。
八、成員及分工:
王艷芝:主要負責本課題的實施與調度。
陳香、張偉:主要從事低年級字音與詞語教學時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張偉偉、高原:主要從事中年級句子及段落教學時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陳思燁、高義真:主要從事高年級段落及篇章教學時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培養(yǎng)與探究的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又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說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感悟是什么?就語文學習而言,感悟是個性閱讀的靈魂,是從文學表層意義到深層內涵的認識深化,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情感體驗、智力水平基礎上對作品的感受和領悟、擴展和想象、提高和創(chuàng)新。這也就是教師引導孩子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能力的過程??梢?,感悟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是衡量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形成,它是閱讀經(jīng)驗的有效積累,需要反復鍛煉,在實踐中逐步形成。而40分鐘的課堂,正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的最佳時機。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情感之弦。
要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有所感悟,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至關重要。學生如能入情入境,那效果將事半功倍。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所選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古詩詞,有名家名篇,有神話故事,有童話寓言。這些文章對學生都有極大的吸引力,教學時教師如能將學生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讓學生與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在閱讀中感悟就能更加深透。
(二):重視讀中指導,充分發(fā)揮教師朗讀的示范作用。
“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可見,語文教學中“讀”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深層含義,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的效果。有些章節(jié)學生讀不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作示范,“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而又整體的了解”
(三):研讀重點詞語,讓學生品味詞語的妙用。
“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也就是說感悟詞語要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要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要讓詞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四):讓學生在讀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讀出情趣和理趣。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見《課程標準》)前者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情趣,后者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需要認知的參與,需要情感的參與,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三、多渠道聯(lián)系促感悟
1、聯(lián)系時代背景促感悟
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與文章所展示的時代背景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只有學生對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領悟文章的內涵。
2、聯(lián)系上下文促感悟
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如果能恰當?shù)芈?lián)系上下文則有助于學生對文章通篇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促感悟
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揣摩文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lián)系活動體驗促感悟
為了讓學生能在讀中更好地感悟課文語言的美,應該注意調動多種感官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強化讀的體驗,從而促使他們進一步感悟語句表達的內涵和情感。具體表現(xiàn)為:觀察實物、觀察畫面、演演做做,快樂感悟。
5、發(fā)揮想象促感悟
讓學生感悟語言,激發(fā)學生情感活動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手段。要在感覺、知覺、表象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推動他們情感活動得到自由的擴展和抒發(fā)。因此,學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進一步調動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感。
6、挖掘資源促感悟
學生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更多是取決于其語文的積累程度。“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良好的悟性。要積累語言材料,一靠博聞,要廣泛閱讀課內外讀物,擴大閱讀量,增加語言文字積累,這是提高學生悟性的基礎。
三、研究階段:
2007、6---2007、7實驗調查階段,發(fā)現(xiàn)學生語言感悟程度。
2007、9---2007、10部分班級的實踐階段,研究各種教學策略。
2007、11---2007、12實驗的反復驗證階段,提取成功的教學方法。
2008、2---2008、8 實驗的深入推廣階段。
2008、9---2008、10實驗總結階段。
四、實驗研究成果:
(一)、在教師生動的范讀中培養(yǎng)語感 :
語文學科的性質與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師應是一位情感豐富的教師,不單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對學生真摯的愛心,借助作者的感情,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小學生善于模仿,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努力使自己的語言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用真情撥動兒童的心弦,從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前提與“催化劑”。 范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結合課文講讀,范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
在人教版第二冊《柳樹醒了》一課中,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展現(xiàn)了柳樹在春天的生長過程,語言生動、富有童趣,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為了讓學生能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能發(fā)現(xiàn)春天里事物的變化,王鳳老師在教學時首先給學生進行了范讀。在范讀中根據(jù)不同的語境變換不同的語氣,使柳樹的生長過程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再請學生讀課文時,他們模仿著老師的語氣能生動地朗讀課文。
(二)從品味詞句中培養(yǎng)語感。
咬文嚼字,體味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語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理解力。老師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反復涵詠,進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會、理解這些用得巧用得妙的詞句,然后內化習得,就是語感的積累與訓練。
例如,在人教版第四冊《畫家和牧童》的教學中,
(三)借助插圖觀察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語感。
圖畫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lián)想和閱讀的興趣。葉圣陶指出:“圖畫不但是文字的說明,并且要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yǎng)兒童的美感。”在教學過程中,教是要注意發(fā)揮圖畫的審美功能,幫助學生激發(fā)其獨特感受,培養(yǎng)學生語感、審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雷雨》的教學中,
(四)、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
1、創(chuàng)設情景,“入境”朗讀。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有些課文寫得特別美,可以通過優(yōu)美的描述語言,把學生帶進美的意境中,以美感來增進語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
雨中的日月潭朦朦朧朧、亦真亦幻,于是
師:請默讀蒙蒙細雨中的日月潭,邊讀邊想象,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象是怎樣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日月潭像一位披著輕紗的小女孩。
生:我感覺到我好像來到了仙境。
生:我感受到日月潭的景色很看不清。
……
師: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你的讀表現(xiàn)出來嗎,讓別人一聽就明白。(小組合作讀)
學生用齊讀、輪讀句子的方式來匯報。
師在學生的匯報后,相應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
(配樂)師:讓我們把這美麗的雨中圖畫用讀給畫出來吧!
師:要是下起蒙蒙細雨——(生配樂朗讀)
學生就在老師不著痕跡地帶進了那美妙的日月潭中,仿佛真的看到日月潭是一位披著輕紗的小女孩,真的跟著老師來到仙境,孩子們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陶醉了,把自己的感受都給表現(xiàn)出來。由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到境的美,情的美,并由此產生語感。
2、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中培養(yǎng)語感
聯(lián)想和想象是依據(jù)言語對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因此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它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生動的景物、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朗讀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努力激起學生對于作品內在意境美的再創(chuàng)造,使文中描寫的情景像電影畫面一樣一幕幕地從學生腦海中影過,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睹其物,并通過想象進入角色,同作品中地人物同喜同悲,產生情感共鳴。
日月潭清晨、中午、雨中的教學,
3、以多種形式的讀,促進學生的語感。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在大量朗讀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獲得語感,是我國傳統(tǒng)培養(yǎng)語感的方法,反復讀,并在讀中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但枯燥無味的反復朗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又是不切實際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做一位有心人,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朗讀,調動學生朗讀的熱情與興趣,從而真正提升學生語感。朗讀形式設計除了多樣化外,還必須注意要有層次有目標地給學生布置朗讀要求,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而學生卻不知要達到何要求的朗讀設計,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所以我在課堂設計中,大量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表演讀、小組讀、賽讀……等等,使學生相互吸引、互相碰撞、相互觸發(fā)、爭先表現(xiàn),營造出濃郁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使朗讀成為學生的快樂。
(五)、在感悟與訓練有機結合中培養(yǎng)語感。
感悟有不同層次,感悟能力將隨知識積累的豐富、思維方式的優(yōu)化而逐步提高,學生自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的導悟,才能事半功倍。采用情境教學,以實物、圖畫、音樂、表演、語言喚起學生的興趣很有必要,但導悟的內容遠不止于此,教師應
1、讀中有疑
清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人們的感悟能力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詞提問,提出的問題有價值,只是一種能力的表現(xiàn)。教師重視從學生學習過程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不明白不清楚,而后讓大家?guī)е鴮W生提出的問題學。問題來源于學生,在引導他們自己解決,更有吸引力,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正由于這種“知”與“不知”的不斷交替,良性循環(huán),才有利于感悟能力的提高。
2、讀中有感
“語文課應該教到學生的心上”。讓學生談感受,其實是檢查學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徑。閱讀時,注重讓學生在熟讀理解的前提下,用眼、耳、鼻、手、腦等感官去體驗,從中獲得種種發(fā)現(xiàn),繼而進行思維活動,最后用語言表達出來。言為心聲,閱讀不是單向輸入,而是心靈的對話和交融,學生不把心中的所感所悟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又如何得知學生對課文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呢?不同的學生面對相同的語言材料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或感悟得廣度和深度有差異,這與學生的人生經(jīng)驗、思維方式、語言儲備課外閱讀緊密相關。“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面對學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只要思想正確,教師就應給予肯定,不要強行統(tǒng)一,最好成績是鼓勵學生深入閱讀、探究,產生更具體、更深切的感受。隨著閱讀實踐的增多和理解水平的提高,感悟必定更深刻。
3、讀中有想
“想”之想象。真正感受語言文字描述的意境才算對文字有感悟,它離不開想象。意境又可意會、可言傳的內容,又有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些都不是通過分析就能讓學生領會的。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意境,要重視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人物、景物或場面,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加以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特定場景或生活畫面。如《凡卡》一文,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了在鞋匠家多過的非人生活,通過語言文字的閱讀使學生對描寫的語言有較深刻的感知后,教師就引導學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象凡卡的痛苦,自己仿佛身臨其境;并和凡卡比童年,從而深切地感受到凡卡的“痛”;最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檢查學生的感悟,如果學生“悟”出凡卡“悲”與“苦”的意境,語氣中則充滿同情。
4、讀中有悟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執(zhí)教者給了我們很好的啟迪:
(課文)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師述:這是怎樣的一座古寺呢?請你朗讀這段文字,帶著老師走進這座古寺。
(指名學生①朗讀這段話,該生讀得較平淡;請學生②朗讀,該生在讀“到處是灰塵”時加重了語氣)
師:噢,我看見了,這座古寺里“到處是灰塵”。
(課件上用紅色映示“到處是灰塵”)
(指名學生③朗讀,該生讀到“長滿了青苔”時加重了語氣)
師:我看清了,這座古寺的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
(課件上用紅色映示“長滿了青苔”)
(指名學生④再讀這段文字,該生在讀“厚厚的蜘蛛網(wǎng)”時又加重了語氣)
師:我聽明白了,古寺的神像上還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課件上用紅色映示“厚厚的蜘蛛網(wǎng)”)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體會體會這是怎樣的一座古寺。
(學生齊讀)
短短的一段話,執(zhí)教者不厭其煩地請了四名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朗讀,學生也把自己感悟到的古寺之“破敗”通過朗讀時語氣語調等的變化逐步表達了出來。正是這樣的自讀自悟,使學生與文本之間產生了直接的對話,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積淀了語感。在此過程中,教師始終扮演了一個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并不完整、到位的情況下,并不急于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耐心地期待,循循地誘導,把課堂上的時間交還給學生,真正把閱讀課上成了讀書指導課,落實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5、讀中有評
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讓學生深入感悟的方法。學生聽別人朗讀,內心產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欣賞、或反對,這正是學生對課文不同理解的結果。教師不能包辦代替,以自己的評價代替學生的評價,應引導他們自己去評,評中學讀。如:你覺得他讀得怎樣?他讀得最后的是哪一部分?你認為不好,那該怎么讀?如此,學生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換意見的過程中學習朗讀,并達到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6、讀中有背
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素養(yǎng),也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感悟效應,極有利于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背一背,記一記是新教材的一項改革。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讓學生在欣賞課文之后當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背誦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記憶方法,如第二、第三自然段結構一樣,可以根據(jù)內容進行背誦,第四自然段可以抓住重點詞語背誦,第三自然段還可以圍繞畫面進行背誦。教師還鼓勵學生當堂上臺作背誦表演,供大家欣賞。隨著語言的不斷積累,學生對語言的悟性也在提高。
經(jīng)過這一年的實驗,我們在語言感悟方面取得影響極大的成果,其中張偉偉老師執(zhí)教的《一個蘋果》、《普羅米修斯》、《泉水》曾代表我處將研究成果在全區(qū)名師展示課、全區(qū)教學研討會、五校研究中交流;王艷芝老師執(zhí)教的《老人與海鷗》、《第一場雪》、《說說我心中的節(jié)目》在全市、全區(qū)教學研究活動中交流;王鳳老師執(zhí)教的《我心目中的周大觀》在全處交流;陳香老師執(zhí)教的《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在五校聯(lián)研、全處教研活動中交流。當然,其他老師也受本課題的影響,逐步走上語言感悟指導的研究道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總之,閱讀教學就要:讓“讀”成為根本,“讀”成為認讀能力形成的基礎;讓“讀”成為感悟能力形成的靈魂;“讀”成為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寶;“讀”成為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