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一詞源于唐朝開始的茶馬交易機制。西域諸民族以肉食為主,偏愛云南的紅茶、四川的烏茶和湖南的黑茶,將它們視為消食養(yǎng)胃的珍品。中原政權以茶葉等商品與邊疆游牧民族換取戰(zhàn)馬,并設專門的管理機構“茶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湖南安化黑茶的運銷線路是經資江運往洞庭湖,再轉運湖北沙市,經襄樊、老河口至涇陽、晉陽、祁縣,然后銷往西北邊陲。
安化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宜茶環(huán)境,產茶歷史悠久。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朝廷頒布安化《黑茶章程》,正式定為遠銷西北的官茶。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漸占領西北邊銷茶市場,安化成為“茶馬交易”的主要茶葉生產供應基地。隨著黑茶產銷的興盛,商家為了收購和運輸茶葉的便利,在安化縣境內集資修建茶馬專道。
茶馬古道以青石板鋪砌,沿途建廊橋、茶亭、栓馬柱等供歇息之用。借助資水橫貫全境的地利之便,茶商在安化山區(qū)收購茶葉后,雇傭馬幫沿茶馬專道馱運至江邊集鎮(zhèn),再通過水運銷往外地。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上的歇腳亭遺跡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