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這玩意和古代的宗族觀念直接綁定,用途是彰顯女方家庭的財力。
嫁妝并非中國獨有
【架子床是中國的傳統(tǒng)嫁妝】
嫁妝并非中國獨有的概念,最早可考的記錄,比如《漢謨拉比法典》中,嫁妝已經(jīng)被描述為早已存在的習俗。這個習俗的規(guī)則包括:妻子在其丈夫死后可以獲得其原嫁妝的一部分做為其遺產(chǎn),這筆遺產(chǎn)只能夠被她自己所出的后代繼承,而其夫和其它女性所生的孩子則無權(quán)繼承;如果其娘家在女子出嫁時提供了嫁妝,則該女子在之后無權(quán)要求父母的遺產(chǎn)。如果妻子去世時膝下無子,則其夫必須歸還嫁妝,同時也可以收回部分聘禮;嫁妝的數(shù)量一般都很驚人。
【明朝架子床】
和世界多數(shù)其他地區(qū)一樣,在古代中國嫁妝除作為妻子自用和守寡后的生活費,其他主要用途是如果夫家衰敗了,沒錢為孩子們出教育費用和女兒的嫁妝,這時妻子須用部分嫁妝承擔這些費用。此外,在夫家有經(jīng)濟能力出嫁妝時,為了提高女兒在婆家的地位,妻子也可用其本人的部分嫁妝再進一步為女兒的嫁妝增資。
嫁妝是已婚婦女的私人財產(chǎn),自宋以降受到歷代法律的保障:夫家人無權(quán)染指妻子的嫁妝。通常情況下,如未經(jīng)妻子的同意,夫家任何人都不能動用嫁妝,而且夫家人所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霸占嫁妝。
【反嫁妝的海報】
簡而言之,嫁妝在那個年代,非常重要,因為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女性沒有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權(quán)。嫁妝對她們來說,是唯一可自由支配的財產(chǎn)。
高生育率讓婦女沒有財產(chǎn)權(quán)
在大眾概念里,古老的原始氏族是個標準的母系社會。這個社會人人平等,女性地位甚至高于男性,享受絕對的統(tǒng)治權(quán)。這套理論的根基是原始部落中,女人負責采集,男人負責狩獵,而采集的收入比狩獵的收入更為穩(wěn)定。
【狩獵真的不如采集嗎?恐怕事實并非如此】
可惜,這套理論過于簡單粗疏,而且極度不符合蠻荒時期的生存法則。哪怕是現(xiàn)代,一個女孩結(jié)婚成為人妻后,都會因備孕、懷孕、生產(chǎn)導致收入銳減。在那個嬰孩夭折率居高不下的時代,想要保證人口的增長,一對夫妻至少需要生育6-7個后代。與此同時,當時的人壽命卻十分短暫,能活過40便算高壽。假設(shè)一個女孩在14歲初次例假,那么等到她壽終正寢,只有26年。最少4年生育一個孩子,其頻率之高,現(xiàn)代人根本無法想象。而且,這還只是最低最低的頻率,實際上,一直到我們祖父輩,一戶人家有十幾個小孩都不罕見。對原始氏族而言,一個婦女只生育6-7個絕對算少。
高生育率讓婦女不可能有那么多工作的時間,她們需要大量時間去陪伴孩子們。其工作效率不可能有男人那么高,除非她的丈夫已經(jīng)懶到一點不工作,天天睡大覺。而這種人在冰河時期,根本無法生存下來。
和平權(quán)意識逐漸崛起的近現(xiàn)代不同,古人并不將生育視為付出,恰恰相反,他們覺得這是女人天生的義務(wù)。所以,古代婦女很難從生育中獲取什么利益,通常是給一壺酒或者一只狗打發(fā)了。其生存狀況完全看丈夫的階級而定。在這種環(huán)境下,婦女很難擁有男人一樣的財產(chǎn)權(quán),嫁妝是她們唯一的依靠,也是她們從娘家獲得的唯一支持。
【明朝漆盒是嫁妝中的小件】
嫁妝的多少也能顯示娘家的財力,給嫁妝夠厚的家族,一般都是望族,女兒嫁人后也會有一定地位,至少丈夫不敢隨意打罵。比如宋朝就以嫁妝風氣濃厚聞名,司馬光說:“今世俗之貪卑者,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辈滔迦胃=ǜV葜贂r,曾表示“娶婦何,謂欲以傳嗣,豈為財也?!奔迠y送到新郎家時,“己而校奩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滿意,至有割男女之愛,輒相棄背。習俗日久,不以為怖?!?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在嫁外甥女時,便借了二百貫“以為遣嫁之資”。在當時就連宋神宗的弟弟揚王趙顥,都因私產(chǎn)有限,但多個女兒幾乎同時到了婚嫁年齡,不得不向宋神宗伸手,提前預支一些俸祿。
【清式的骨木鑲嵌椅】
清朝的嫁妝風氣不減,據(jù)道光《安平縣志》稱:“貧者減他物,而床帳必具”同治《洪洞縣志》的記載:“近俗竟有假妝奩為餌,以爭財禮者。既有用銅錫充數(shù),以騙親者;更有以好看為名,令男家借取首飾、幣帛,及賺物到手,或盡裁減,或竟當(賣)者,致使日后殘恨其婦,詬詈其婿,究以兩姓之好,遂成仇讎?!痹鴩脑鴮O女曾寶蓀回憶其母以“平妻”身份嫁曾廣鈞,曾寶蓀祖母郭太夫人要新娘“交出所有聘禮” 。
嫁妝的淡化
當然對婦女而言,這噩夢一般的日子,在最近一百年逐漸遠去。除了老生常談的“婦女能頂半邊天”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隨著醫(yī)學的進步,新生兒的夭折率逐漸遞減,而人均壽命卻在逐漸遞增。工業(yè)革命后,男女體力的差異也被降低,婦女越來越能在家中直起腰桿。嫁妝作為一種“資產(chǎn)”作用越來越小,甚至成為完全禮儀上的物品。
【近代的德國的嫁妝柜,里面沒有金銀珠寶,只有家庭用品】
隨著城市化的進行,“宗族”這一古老的社會組織越來越少見于主流的社會。中國人已經(jīng)慢慢地適應(yīng)了原子化的生活。原本用于體現(xiàn)娘家財力的“嫁妝”也變得可有可無。畢竟父母一輩普遍比較窮苦,除了不動產(chǎn)外,他們的積蓄在通脹的今天完全不值一提。扣除比較富?!坝袀骷覍殹钡募彝ネ猓蟛糠种袊议L都無法提供給子女適應(yīng)當今時代的嫁妝。這也導致嫁妝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結(jié)語
嫁妝的誕生,本質(zhì)上是古代男尊女卑的一種體現(xiàn),社會必須誕生一種機制適當?shù)乇Wo已婚婦女的權(quán)益。作為舊時代的產(chǎn)物,它注定隨著現(xiàn)代化的腳步而消失,或者成為純粹的文化象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