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一位內向特質的管理者?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沒有優(yōu)勢?
你是否曾因為內向特質遭遇職場發(fā)展的瓶頸?
你是否認為自己不太適合做領導者?
當你在管理崗位上不斷努力,是否常常覺得自己不如那些外向管理者,有成長的優(yōu)勢?
你是否常常嘆息自己為何不能像外向的同事那樣,在公眾和老板們面前奪人眼球?
老子在《道德經》里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認識自己,是我們一生需要修煉的功課。
如果你是一位內向者或者你身邊有內向特質的朋友,如果你曾經被上述任何一個問題所困擾,我們建議您一定要讀完本期文章…
文末有彩蛋
,請堅持到最后…| 全文共計5883字,預計5-6分鐘 |
哲學上有三個終極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面臨且必須回答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將到哪里去?」
對“我是誰”的定義,深深根植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它支配著我們處理與自己、與他人和與世界的關系,是一系列的思維模式。這些模式常常不為我們自己所察覺,但卻對我們的行為和習慣產生巨大影響。無論是誰,只有清晰地認知了自我,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發(fā)展。
本篇,我們想聊一聊那些認為自己屬于內向者或者具有內向特質的人。
在追求效率、社交和鏈接的今天,內向的性格特質,仿佛給很多人都帶來了困擾。很多人會認為自己偏內向型,在公共場合或社交場合,感到焦慮不安甚至害怕抗拒,看上去內向特質,似乎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阻礙。
事實果真如此嗎?
01 很多受人敬仰的領導者
都是別人眼中的內向者
很多受人敬仰的企業(yè)家,如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都是天生的內向者;還有各種其他領域的領導者,如特蕾莎·修女、亞伯拉罕·林肯、馬丁·路德·金,也都是別人眼中的內向者。
連羅斯福、甘地這樣的領袖,都曾把自己描述成內向、說話溫柔甚至靦腆的人。他們雖然站在萬人矚目的聚光燈下,但他們經常也會顯得無所適從。
而這恰恰是一種屬于他們身上特殊的力量。因為人們都會感受到,這些領導者同時是掌舵者,并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指揮別人,抑或是享受眾人目光。他們走向這樣的位置,是因為他們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上,是他們的使命所在。
在《微軟低調走向萬億,新CEO領導力的獨家心法:同理心》一文中,我們曾詳細介紹過微軟的現任,也是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也是一位典型的內向者。
比起比爾.蓋茨和鮑爾默,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而這位低調的、近乎無我境界的印度裔CEO,卻扭轉了微軟的命運,重新將微軟帶回到巔峰。
2018年,納德拉被Comparably評選為全美最佳CEO。在《刷新》一書中,他將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同理心”,他偏內向特質,比一般人更平和更寬厚,他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卻有能力的人,認為通過愛和包容能夠達成一切。他將這樣的同理心滲透到微軟上上下下,甚至是微軟的產品和未來的戰(zhàn)略中。
將內向者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正是這位最佳CEO帶領微軟走向逆襲的重要因素。
正如《內向者溝通圣經》的作者珍妮弗·康維勒所說:
展示領導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別人知道你和他們同在。如果聽眾認為你和他們在一起,那么認知差異,或者說你期望留給別人的印象與別人對你的真實印象之間的差距,就會徹底消失。別人不再認為你是個冷漠的、不相關的人,而會把你當成一個擁有同理心、坦誠正直的人。』
02 內向特質的人
成為領導者,具有諸多優(yōu)勢
據統計,在美國50%的人、40% 的企業(yè)高管,都是內向者。所以,你絕對不是孤單的一個人。
美國曾經一項研究發(fā)現,性格內向的人也許結交不是很廣泛,但他們在工作上卻有著外向之人無法企及的長處,而且,在職業(yè)發(fā)展中更容易成功。
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謬談,因為在大多數人眼中,成功人士,一般都能言善辯,能說會道,臨危不懼,面對大眾款款而談,那就代表必然的成功嗎?
其實不然,雖然內向的人結交不是十分廣泛,不過據調查顯示,在工作成功的人士中,內向成功者,大大高于外向性格。
佛羅里達州總裁協會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朱迪·格雷說:“所有安靜卻高效的領導者們都應該得到認可和贊揚。充滿激情、活力十足、富有魅力的領導者雖然一開始總能夠搶先贏得人心,但是他們的這些性格特點本身并不能帶來持續(xù)的發(fā)展或者有意義的改變?!?nbsp;
停頓和思考,還能幫助內向特質的管理者避免說錯話。
在內心平靜時,內向者能夠獲取更深刻的智慧,他們會慎重地選擇正確的措辭。
而為人際交往互動做準備,是內向者會做的最好行動之一。我們經常以為自己可以在談話、演講或者面對富有挑戰(zhàn)性的人物時“臨場發(fā)揮”,但事實恰恰相反。
如果用與規(guī)劃項目同樣的專注力和精力,來規(guī)劃人際交往互動,你將會見證美妙的結果。壓力減輕了,應對更加自如。
泰普洛領導力莊磊教練,從小就是一名典型的內向者。他曾作過1400多小時的教練輔導,5000多小時的培訓,服務的對象80%以上都是內向特質管理者。他曾分享過內向者成為賦能管理者的諸多優(yōu)勢,比如:
l 我們的傾聽陪伴讓人舒服
l 我們會認真考慮事情
l 我們善于觀察敏銳感知
l 我們有自知之明
l 我們有創(chuàng)新力
l 我們值得信任
l 我們是賦能的溝通者
| 點擊上方,聽莊磊教練更多內向優(yōu)勢探索的分享 |
03 內向,是一種特質
而不是一個問題或缺點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力量」TED 演講上,曾分享過一個她自己的故事:
“當我九歲時,第一次去參加夏令營。我媽媽幫我整理好了我的行李箱,里面塞滿了書。這對于我來說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因為在我的家庭里,閱讀是主要的家庭活動。
聽上去你們可能覺得我們是不愛社交的,但是對我的家庭來說這真的是接觸社會的一種途徑。野營時,老師把我們集合在一起,教我們學會「噪音,喧鬧,我們要變得吵一點」,這樣體現露營精神的慶??谔?。
當時,我不明白為什么要變得吵鬧粗暴,但我還是和大家一樣歡呼口號,為了盡量合群。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我內心只想等待可以離開吵鬧聚會,去捧起書的那一刻。
但是,當我第一次把書從行李箱中拿出時,同學就過來問我:「為什么你要這么安靜?」當我第二次拿起書時,老師又向我走了過來,重復「露營精神」,勸說我盡量外向。于是,我只好把書再放回行李箱。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這樣的故事發(fā)生過很多次。每次都在告訴我出于某種原因,我的寧靜和內向的風格,并不是正確道路上的必需品。我應該更多地嘗試一個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內心深處,我感覺這是錯誤的。”
為了改變這種偏見,我們需要真正了解「內向」到底是什么。內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害怕和社交焦慮造成的;內向是一種偏好一種特質,不應該被看成是一個問題或缺點。
盡管二者有一些類似的表現(比如不太喜歡公眾演講或社交場合)。內向更多的是,你怎樣對于刺激作出回應,包括來自社會的刺激。
心理學博士 Perpetua Neo 曾從腦化學物質角度,比較內向者與外向者。
相比于外向者,內向者的多巴胺閾值敏感性更低(多巴胺是一種與獎勵相關的化學物質,它會使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多巴胺閾值越低,人就越容易感到亢奮。也就是說,內向者對社會刺激更敏感,而外向者需要強度較高的刺激,才能精神亢奮。
內向者的大腦十分忙碌,他們總是在擔心不好的事情會發(fā)生。比如,在發(fā)表言論之前,他們更傾向于從自身的長期記憶里,提取信息,避免說錯話。
同時,內向的人最能感覺到他們自己的存在感,即使在獨處的情況。當他們存在于更安靜的,更低調的環(huán)境中,這往往是他們精力最充足、最具有能力的時候。
很多原本內向的人,并不能接受自己的特質,為了獲得他人眼中的肯定,他們強迫自己積極地與外界溝通,踴躍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努力把自己活成一個外向的人。
但其實,當內向的人接受太多社交刺激,他們的神經系統很容易變得不堪重負。所以說,內向者想要把性格天賦發(fā)揮到最大化,一個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自我激勵機制和環(huán)境。
04 內向性格的力量:
獨處是誕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重要因素
那些擅長創(chuàng)新和提出創(chuàng)造性想法的人,往往有著極為顯著的偏內向痕跡。這是因為“獨處”,是誕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重要因素。
蘇珊·凱恩分享了一系列名人的故事:
達爾文選擇自己一個人漫步在小樹林里,而斷然拒絕晚餐派對的邀約。
幽默兒童作家蘇斯博士,在房子后一座孤獨的束層塔形辦公室中寫作。他害怕和那些讀過自己書的年輕孩子見面,害怕他們因為期待見到和藹可親的圣誕老人一般的作者,最后卻因發(fā)現他含蓄緘默的性格而失望。
喬布斯的合作者——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發(fā)明了第一臺蘋果電腦。他當時正一個人獨自坐在惠普公司的機柜旁。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作者對沃茲的性格描述是:內斂不擅長社交,但為人忠厚。而正是這個勤奮苦干型的技術男,翻開了個人電腦歷史嶄新的一頁。
對于內向的人來說,獨處是他們賴以呼吸生存的空氣,獨立思考是他們的力量所在。他們在獨處中放飛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社群共處中為了迎合他人的看法,而處處侵蝕自己的想法,做出身不由己的行動。
05 內向特質的管理者
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發(fā)動機”
1
不要過于糾結團隊協作
人們聚到一起,互相分享感受和交換意見,這種經歷當然很棒。但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習慣一個人完成工作,而不是去努力合群。對很多人來說,他們需要獨立完成工作,因為這是他們深刻思考的來源。
2
享受與自己的獨處時光,走到思維深處
我們都可以堅持去除一些障礙物,去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擾,然后深入自己的大腦和思想,時不時地再深入一點。疫情期間,世界好像忽然按下暫停鍵。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對很多喜歡社交的人來說,是無聊是煎熬;而對另外一部分內向特質的人來說,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之旅。
3
找到屬于你的獨特優(yōu)勢
內向性格是可以管理的,你可以在保持安靜、喜歡思考的同時,適應一個推崇“外向”和舞臺展示的文化。前面我們講到,內向特質的人會具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莊磊老師曾分享過,內向者比起外向者,更容易成為賦能型管理者。
成功的領導者能把內向者的弱點變成優(yōu)勢。他們對待自己的內向性格,就像對待其他富有挑戰(zhàn)的商業(yè)問題一樣,嘗試去理解哪些行為有效果,哪些沒有。然后他們會制定出策略,并去執(zhí)行這個計劃。
你也可以通過專業(yè)的測評工具,一鍵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戳下方????
4
提升自信,改變傳統的評價系統
從社會學的角度,人的自信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外界的各種影響,包括中國的教育方式(家庭、學校),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比如典型例子,父母要求較嚴厲,即使你考到95分好成績,他們也不會夸獎鼓勵你,而是告訴你,鄰居的孩子多么地優(yōu)秀,千萬不要驕傲,還得好好努力,以后還需要怎樣怎樣….
這種從小過于苛責的成長環(huán)境,日積月累會讓小時候不善表達和舒緩壓力的內向者成為過分追求完美并缺乏自信。
人有兩套評價系統,一套是自我評價系統,另一套是他人評價系統。未成年時,更多地依賴他人評價;心理成熟后,更加相信自我評價。過于在意別人想法和評價的人,自我評價系統弱小,就會顯得不夠自信,或者自信都來源于外界。
內向者需要去覺察和改變這套傳統的系統,找到自信的源頭,重新樹立你自己獨特的自信力!
5
在挑戰(zhàn)中,激發(fā)出內向者獨特的勇氣
作為紛繁復雜職場的一員,內向者幾乎生存在各種挑戰(zhàn)里,既有劍拔弩張的顯性挑戰(zhàn),也會有笑里藏刀的隱形挑戰(zhàn),同時還會受到自己內心無形感受到自己對自己不滿意的一種壓力。
一個內向特質的管理者在工作中主要會遇到四種類型的挑戰(zhàn):
第一種,就是會有很大的壓力;第二種,別人對內向者的評價可能比內向者對自己的評價還要低,也就是說別人可能會看低你;第三種,可能因為不懂得經營人際關系,內向者的職業(yè)發(fā)展會受到阻礙;第四種,可能會成為職場的隱形人,被人關注不到。
愛默生曾說:去做你最害怕做的事。推動自己去冒險,你會讓其他人看到你的潛力。迫使自己發(fā)揮潛能離開舒適區(qū)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設置這樣的場景,可以是公共演講,也可以是跟客戶進行一場艱難的對話。
一位內向特質的管理者為推動自己克服不適感,提出了最好的理由,他說:“你畢竟想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名內向管理者
如果你的團隊中有需要激發(fā)的內向特質成員
如果你希望找到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
如果你期待在教練的幫助下提升自信
如果你渴望借助過來者的經驗和力量,激發(fā)出自己的獨特勇氣
如果你希望在賦能管理者的路上不斷精進
如果你希望找到突破自己的第一步
我們誠摯邀請您來參加莊磊老師
針對內向特質的管理者量身定制的線上Zoom工作坊
莊磊老師自己從小就是一名內向者,因聲音優(yōu)勢曾被老師拉上臺唱歌,卻因內向害羞成為痛苦的回憶,高考更是因緊張焦慮而失利。大學畢業(yè)后,他開始主動選擇做銷售磨練自己,在職場一路摸爬滾打成長為知名外企的全球市場營銷高管。五年前,他轉型成為了一名專注支持內向管理者成長的高管教練。
請一定戳下方音頻,了解更多????
在成長的一路上,莊磊老師經歷過很多內向者面臨的困惑和挑戰(zhàn),也不斷地激發(fā)了他自己身上越來越多的內向者優(yōu)勢和潛能。
所以,他基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教練過的內向特質管理者總結出來的精髓,提煉成四堂線上課程。期待以這種方式,幫助更多渴望成長為賦能管理者的內向者,開啟賦能和進化之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