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事之五十六:嵩山(五)
李白的嵩山情結
談到嵩山,人們最熟悉莫過少林寺,其實嵩山還有很深的道教淵源。道教視嵩山為神仙洞府所在地,稱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三十六小洞天》云:“第六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中都登封縣,仙人鄧云山治之”。嵩山的附屬山脈緱山是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嵩山的北翼邙山是道教的第七十福地。
嵩山以《詩經(jīng)》““嵩高惟岳,峻極于天”之勢,以太室,少室兩山之名,以三十六峰之秀美,吸引著無數(shù)人來此修道。歷史上很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嵩山修煉,浮丘公、王子晉、李八百、張道陵、成公興、寇謙之、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吳筠、劉道合、邱處機、王常月等都在嵩山留下了不滅的印記,留下了動人的傳說,就連我們的大詩仙李白也曾與嵩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白從小就接受了道家思想的熏染,在以后的四處游仙訪道中,他遇到了年近80的天下名道司馬承禎。司馬承禎是道家上清派的第六代大師,曾師事嵩山道士潘師正,潘師正曾在嵩山的老母洞修煉。李白很受司馬承禎青睞,很快成為司馬承禎在天下所結交的“仙宗十友”的第十位。由此李白對司馬承禎的師傅潘師正修煉過的嵩山心儀已久。
李白在嵩山遇到了司馬承禎的三傳弟子元丹丘,成了莫逆之交。李白寫給元丹丘的詩在現(xiàn)有的資料中發(fā)現(xiàn)有十一首之多。在他的《聞丹丘子營石門幽居》中就有“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之句,可見兩人曾共同隱居過一段時間。他非常羨慕元丹丘的神仙生活,在他的《元丹丘歌》中寫道。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游心無窮。
嵩山太室山的玉女峰風景秀麗,位于峻極峰西面,在華蓋峰與玉人峰之間,北宋樓異有詩《嵩山二十四詠其二十一 玉女峰》
玉仙曾此駐云車,日薄窗紗映雪膚。
七字天書人不辨,定知玄女手中符。
李白在嵩山修道期間,對玉女峰也是情有獨鐘。他的《送楊山人歸嵩山》一詩中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嵩山有位姓焦的女煉師,據(jù)說其神通廣大,功法高超。李白在嵩山時曾經(jīng)四處巡訪,雖然沒能找到,但仍然心懷滿腔崇敬之情,并為此寫了《贈嵩山焦煉師并序》。在詩中他把焦煉師描繪成蓬萊仙客,麻姑仙女。她饑餐桂花,渴飲晶露,憑游宇宙八極,任飛天宮九域,晨披彩霞,暮歸秋山。李白希望他這首詩能被神通廣大的焦煉師感應到,焦煉師會和王母一起來看望他這個癡心學道的下謫人間的東方朔。李白的這首詩現(xiàn)在被鐫刻在峻極峰下的一塊巨石上。
李白著名的《將進酒》就作于嵩山。李白與好友岑勛應元丹丘的邀請一起到嵩山,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官場的生活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他已經(jīng)醉心于游山玩水、訪道尋友,以山水怡心,以詩酒入夢。他醉意朦朧的高喊“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他徹底看透了官場,感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有了新的名利觀,“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他一反主賓,表現(xiàn)出為了酒可以傾其所有,唯有酒可以相伴無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感曰:
佯作輕狂背劍飛,風飄長袂載云歸。
京畿難駐謫仙影,何不攜壺入翠微。
悠雲(yún)作于北海拾貝齋
2022/01/27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