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涉及到陰陽理論。蒲谷子在地板上畫一個太極圖:“這個太極圖我們已經很熟悉,看到的是陰魚陽魚各一半,陰陽相濟,平均對等……這是一種絕對的平衡??墒窃谖覀兊纳钪?,是很難見到這種平衡狀態(tài)的,絕大多數是不平衡的,比如機會不是平等的,機會屬于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沒有了。那么怎樣應對這樣的不平衡?怎樣在這種不平衡中尋找平衡呢?我們舉個例子?!?/p>
蒲谷子隨著在地上畫出了一桿秤,一邊有鉈,一邊有鉤,提手在其間。
“比如這古代的桿秤,秤桿上移動的這個鉈,叫權。秤桿為衡,上面刻有讀數。另一邊是鉤重物的鉤。鉤起的重物,與小小的鉈,是不平衡的。但通過鉈的移動,可以稱起比鉈重得多的東西。鉤物是不動的,是為陰。鉈是動的,是為陽,陰陽平衡,即所謂權衡,體現在秤桿保持懸浮的平衡狀態(tài)?!?/p>
“再回到太極圖,陽魚中白魚與黑眼是不對等的,黑眼只有一點,而白魚是整片。但黑眼這一點,卻可以控制和帶動整片白魚的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說,黑眼可以與整片白魚平衡!這是平衡論的真意:在不平衡中,理解平衡,尋找平衡。”
“所以現在我認為,在黑魚中,白點為陽,黑身為陰;或白魚中,黑點為陰,白身為陽。而不是一向以來那個說法:黑魚為陰,陽魚為陽。太極拳中,因那么一點心意,即可控制重得多的身軀或對方,這就是真的陰陽?!?/p>
當蒲谷子為了說明單魚中,魚身魚眼的陰陽關系,把太極圖抹去一半,一個新的太極世界啟幕了?,F場響起一片掌聲。
“我們糊涂練了二十多年,直到學習了108后,才知道這個玄妙身形,是用心、用靈魂去練的,而很多人卻只是用身軀去練太極拳。要真正明白用心、用靈魂去練太極拳,才可以理解為什么小小一點陽可以控制帶動重重的身體運行,那一點陽是我們的思想、靈魂、元神,是靈動的?!?/p>
“記得軒源師曾經說過一條公式:人=肉體+靈魂。當時我很詫異,怎么扯上靈魂了?但是在后來對太極拳不斷浸入式理解,慢慢明白其中意味:肉體是打太極拳的物質基礎,而太極拳不是肢體的功夫。無數書籍已說明,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的。這個'意’即指向肉體以外的精神、靈魂?!?/p>
“意是什么呢?意——相、象、像,這三者相通。'意’是我們的主觀心念對于一事一物的觀察、認識、定義。比如一棵樹,它本以它自己的方式(本相)存在、顯現于世間。但我們冠之以名為'樹’,它就以妄相的形式存在了。一說起'樹’,則引發(fā)了我們對樹的形態(tài)、類別、功用等等一系列不斷累積的認知、經驗疊加在它的身上:這棵樹象什么,象什么……我們的頭腦中最終涌現出樹的'像’?!?/p>
“在太極拳,師父的每一個動作要從我們的思想里、靈魂里、心里對這個動作完全領會。每一個動作里,師父的音容笑貌、動作、要點、巧妙,學者要理解了,刻到心里、腦海里成為拳之像,用我們的心,把身體當作毛筆,把那個動作的相模仿出來,把它描畫出來,把它的相表現出來?!?/p>
“用意,就是心里面的那個像,頭腦中要有意像。比如打的是王老的37,心中就要有王老37式的像,通過你的身體運行播放出來;打的是軒源師的108式,就要把軒源師108式的像在拳架中播放出來,這太極拳就有魂了。而不是用身體去演練。這個就需要舍棄色身,用意去演繹拳之相、象、像,質感就不同了?!?/p>
“很多人不舍得色身,在用身體去認真地打拳。用身體即用力,所以就不得其意,也就談不上用意不用力了……”
軒源聞言,喜笑顏開,帶頭鼓掌,由衷贊嘆:“蒲老師,你解答了我一個長久的疑問:何為相?何為妄相?——只要一經人頭腦的思考、加工、定義等等就是妄相?!?/p>
小明在旁安靜地聽著,點頭稱贊,輕聲對小珠說:“這一段的講課錄像,到時傳一份給我。這桿秤的比喻,真是太好了!”
軒源繼續(xù)補充:“要明白何為意,就要先說心。何為心?恁萬物為心。東方哲學的心,就是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就是你的心,而不是解剖學中的大腦或心臟。何為意?心有所憶為意,即意是相、象、像的顯現。傳統(tǒng)文化中,有理、數、相關系。理是指道理,數是指變化。凡理、數便有相,也就是意的相、象、像的播放過程,也就是情景再現?!?/p>
接下來軒源講課,他先給大家致詞:“這次凌老師邀請我過來和大家聚一聚,談談太極拳究竟追求些什么?從何著手練太極?這些問題,在太極拳界一直是不斷讓人上下求索的,我只能談些我個人的體會?!?/p>
“我和凌老師很有緣分,凌老師對太極拳的熱愛,心胸寬廣,沒有陳腐的門戶之見,讓我很受感動。凌老師為太極拳的傳播作出很多努力,東陽才有現在這局面,大家要謝謝凌老師的帶動傳播!”
凌老師在大家的掌聲中笑容滿面,對大家說:“軒源老師對太極拳鉆研很深,功夫又好,每次聽軒源老師講拳,我都受很多啟發(fā)。前段時間我們看到軒源老師關于零狀態(tài)的論述,心以為然,但身未能知,所以提出邀請,軒源老師過來和我們上上課,以使大家更直接地去研討太極。老師不辭辛勞,遠道而來,大家好好珍惜這次機會,衷心感謝軒源老師和蒲谷子老師蒞臨!”
健身室里響起的掌聲,一陣接一陣,軒源不多話,和大家進入課程。
“剛才蒲谷子講了他學拳的心路歷程,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歷程。太極拳的魅力在于,越學進去,越要舍身悟虛,越虛空間越大,越有各種可能性。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已說明是用心、用靈魂,不是用色身打拳。那么意在何方來?從心吧?我先講一個虛云和尚的故事?!?/p>
“虛云和尚是六祖慧能的弟子。有一次,滅塵和尚找到虛云和尚語辯禪機。滅塵和尚能辯善道,虛云說道:'雖然你機鋒語健,但這不是究竟,閻羅王還是來找你的。這樣吧,我們坐坐。’”
“兩人坐了下來,滅塵只坐了半天,虛云一坐七天七夜?!?/p>
“滅塵不時過來看看,想找虛云破綻。虛云出定以后,滅塵便問虛云:'坐的這段時間里,你可否有覺知?如果有覺知,那你就不入定。如果無覺知,那就是坐枯禪、死禪,死水不藏龍啊。’”
“對于這個怎么回答也不是的問題,虛云答得妙。他回答:'我入定時,因有真疑在前,心里清明,所以我有覺知;但只是真疑在前,不斷追問,而沒有別的妄念,則無覺知。如果為參禪而入定,那還不是究竟的。真正追求的,是明心見性。’”
“這個覺知在太極圖上,即為那S型的心念線。打太極拳,心念線清晰,方可達至性命雙修。尋找太極拳的康莊大道,最要緊在識路頭?!?/p>
軒源在地板上寫下四句:
修行無別修,
貴在識路頭。
路頭識得了,
生死一起修。
修行的路頭,直指明心見性。
“真疑在前,時時拷問自己的太極路有沒有偏離了這個方向?如果有,及時調整,這就是修啊。如果沒有偏離,這只是合道而已啊?!?/p>
“那么太極拳的真疑,是什么呢?平衡!”
進入軒源要說的課題:平衡論。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為八法。前后、上下、左右、顧盼、中定,是為五門。太極十三勢,以中定為要。”
“世人多說八法,少講五門。但要把八法演繹奇妙,只有掌握五門,特別是中定門,才能進入太極殿堂,而前后、上下、左右、顧盼,都是中定地去運行?!?/p>
“我對中定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歷程。我長期的摸索,磕磕絆絆,一直未得其門。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南城和一位鄧老師練習推手。鄧老師比我大將近20歲,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推手,我一直是被他弄得東倒西歪的。有一天,我正在呆呆地思考什么問題,鄧老師這時過來一推我,他卻莫名其妙地跌倒在地,當時倆人都愣住了?!?/p>
“我說:'鄧老師,你推我,為什么是你倒了呢?’鄧老師若有所悟地說:'我記得公藻老師說過,太極十三勢以中定為要,這也許是中定啊?!腋杏X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之后我閉門潛心體悟中定,三個月后,再出去推手時,大家都說我的水平提高了,幾位老前輩也難推倒我了?!?/p>
“而讓我對中定有更深理解的,是吳公藻著《吳家太極拳》,里面有金庸寫的'跋’,這個'跋’寫得相當透徹,就是論平衡,身心的高度平衡。從絕對的平衡的意義上,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等等還是片面的。推手也好,拳架也好,都是一個中定接著一個中定不斷流轉,中定,才是太極拳的核心?!?/p>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