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說文解字》“食”部字進行窮盡性研究,考察“食”部字的字形以及它所反映出的古代飲食文化及經(jīng)濟面貌。首先,部首“食”字的構(gòu)造與字義反映出東方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文明;其次,從食物的多樣性及加工過程的復雜可以看出古代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最后,由食物及飲食禮儀反映出古代社會的文明程度。
關(guān)鍵詞:概念轉(zhuǎn)喻;言語行為轉(zhuǎn)喻;語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10-0170-03
一、《說文解字》“食”部字形構(gòu)造分類分析
?。ㄒ唬┬温曌纸y(tǒng)計及分析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食”部共有形聲字60個,正篆包括一個部首字、56個部內(nèi)一般的形聲字和一個省聲字,另加入兩個新附字。形聲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其中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文或字主要起標聲作用的造字方法。①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雹凇耙允聻槊保匆朗骂惗ㄆ涿?,“取譬相成”就是根據(jù)口語取一個讀音形同或相近的文或字來做新造字的標聲部分。段玉裁注曰:“以事為名,謂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聲也。江、河之字,以水為名,譬其聲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雹圻@就是說形聲字由一個有表音功能的聲符和一個有表意功能的意符組成,意符所表示的是意義范疇,并不表示具體詞義,聲符只是起到標注大致讀音的作用,有表音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字聲符的聲、韻、調(diào)都與本字相同。
“食”部中的59個形聲字中,大多數(shù)為左形右聲字,共有51個,占總數(shù)的86.44%;其余為下形上聲字,共有8個,占總數(shù)的13.56%,包括一個部首“食”字,和7個以“食”為意符的字。其中,“食”的聲符為“??”,意符為“?n”,“?n”意為“谷之馨香也”,說明了“食”的本意范疇;其余的7個字意符都為“食”,表明了它們的意義范疇與食物有關(guān)。“食”部中有一個省聲字:“?,貪也。從食,殄省聲。”這就是說,“?”這個字是形聲字,它的意符是“食”,它的聲符實際上是“殄”,在造字時,這個聲符被省簡成了“ ”字。因此“?”是一個省聲字。
?。ǘ庾纸y(tǒng)計及分析
會意是根據(jù)事物間的某種關(guān)系而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來示意的造字方法。④許慎在《說文》中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幀N?、信是也?!雹荻斡癲米⒃唬骸敖袢擻謾?義’,古人用‘誼’。”“‘指?幀?與‘指麾’同,謂所指向也。比合‘人’‘言’之誼,可見必是‘信’字,比合‘戈’‘止’之誼,可見必是‘武’字?!雹尥躞蕖墩f文釋例》也說:“會者,合也?!隙秩种x,以成一字之義。”⑦可見,會意字有幾個構(gòu)字部件,合在一起,以它們的組合關(guān)系來代表這個字的意義。
1.“食”部中的會意字有兩個:①?~,糧也。從人食?!叭恕迸c“食”是“?~”的兩個構(gòu)字部件,“?~”的本意是給人吃糧食,“糧即食,謂使之食”,⑧張舜徽說:“?~之本義,當為飼養(yǎng)孩提,固聲類以哺訓?~。孩提不能自食,必賴他人食之,故此字從人從食?!雹徇@就是說,“人”在“食”旁,兩個構(gòu)字部件的關(guān)系是“人”吃“食”,并且是“使動”的意思:“使之食”,二者共同構(gòu)成“?~”,是“給人吃食”的意思。這是一個會意字。② ,?J也。從夕食?!?”的意思是“?J”,而“?J”指“日加申?r食也”。申時,指下午三到五點鐘,“?J”指日頭在申時吃的飯,即晚飯。“ ”從夕食,指“夕”“食”是它的兩個構(gòu)字部件,“夕”表明了時間,“食”表明了事物內(nèi)容,“夕”與“食”合在一起,就是說“ ”這個字是在晚上吃食物,段玉裁注曰:“饔、 皆謂孰食,分別之,則謂朝食夕食”,也是說這個字與晚上、食物有關(guān),是晚上吃的食物,即晚飯,稱為“夕食”。這也是一個會意字。
2.會意兼形聲字。會意兼形聲字,指會意字的其中一個構(gòu)字部件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它既是會意字的意符,又可成為形聲字的聲符,因此也稱為“亦聲字”。當其被稱作“亦聲字”時,它被看做形聲字,表明形聲字中“聲中有義”的現(xiàn)象;當其被稱作“會意兼形聲字”時,它被看做是會意字的一種,表明會意字意符既表意又表音的功能。
“食”部中,有兩個會意兼形聲字,具體分析如下:①?,鄉(xiāng)人飲酒也。從食從鄉(xiāng),鄉(xiāng)亦聲。“?”這個字,由“食”“鄉(xiāng)”兩個意符組成,指鄉(xiāng)人互相飲酒的風俗,其中一個意符“鄉(xiāng)”,既有表意功能,說明“?”這個字的意義范疇的對象是鄉(xiāng)人,同時它又有表音功能,與“?”(許兩切)的聲、韻皆相同,只有調(diào)類不同,“?”為上聲,既表意又表音的意符“鄉(xiāng)”是陰平字,與正篆“?”讀音相近。因此“?”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②?r,吳人謂祭曰?r。從食從鬼,鬼亦聲。“?r”由兩個部件“食”“鬼”組成,本義表示祭祀,其中一個部件(同時也是它的意符)“鬼”有表意功能,表示“?r”這個字與鬼神有關(guān),鬼神是祭祀的對象,用食物來祭祀鬼神即為“?r”,同時,“鬼”這個意符又有表音功能,“?r”俱位切,古音gui(去聲),又音kui(去聲),“鬼”與其讀音相近,對這個字有標注讀音范圍的作用,有表音功能。因此,它既表音、又表意,“?r”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
?。ㄈ┬∽?、重文統(tǒng)計
《說文解字》“食”部共有正篆62個,如,“ 、?s、?、 ”等。另外,又有重文18個。重文,即異體字。《說文》把附在正篆后面的古文、籀文等各種異體字統(tǒng)稱為重文。其中包括古文、籀文。古文指戰(zhàn)國時代流傳在秦國以外六國的文字,這種字體不像籀文那樣繁雜,也不像金文那樣工整。一般被稱作“六國古文”。⑩此外,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籀文”即因錄于《史籀篇》而得名,又稱大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傳在秦國的文字,又稱為“秦國大篆”。另外,還有或體字7個。或體為正篆的又一種寫法,也是一種異體字。
(四)新附字
宋代徐鉉等人奉召校訂《說文》時,將一些《說文》所未收而經(jīng)典相承或時俗通用的字分別附于各部正文之末,并注明“文xx新附”,就是所謂的“新附字”。11“食”部有兩個新附字:?K、?p。 二、從部首“食”字看傳統(tǒng)東方農(nóng)業(yè)文明
《說文解字》“食”部字包括正文、新附字共64個?!笆场睘椤墩f文解字》“食”字部的部首,《詩經(jīng)?小雅?綿蠻》曰:“飲之食之,教之誨之。”12將飲食與教誨放到同等的地位?!抖Y記?禮運》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3飲食被列為“大欲”,足見古人對于飲食的重視。小小的一個“食”字更能體現(xiàn)出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
《說文》:“食,一米也?!蛘f:???n也?!卞X桂森《段注鈔案》曰:“一字疑當做壹?!薄抖Y記?玉藻》曰:“壹食之人?!弊⒃疲骸耙吉q聚也。此處蓋為聚米為食。”14這就是說“食”字是將米聚集起來做為食物的意思。另一說“食”為“???n也”,?n為“馨香之米”,段注:“??,集也。集眾米而食也?!睆埶椿铡墩f文解字今釋》注:“???n,集合馨香之米。”都旨在說明食與米的關(guān)聯(lián):將一粒一粒的馨香之米集合起來,就成為了“食”――食的本義與糧食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自古便有俗語云,民以食為天,在百姓的眼中,食物和神圣的上天一樣不可或缺?!吨芏Y?膳夫》則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谷?!比缢?、麥、稻等,漢人自古就以食用谷物為主,稻子又是最主要的食品,馨香的稻與麥集合而成,便是“食”。食與米的聯(lián)系,直接反映了中國古代深厚的谷物文化,進而折射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農(nóng)業(yè)文明。
三、從飲食反映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
(一)食物的多樣性
“食”字部中反映了不同種類、不同材料、不同性狀的食物,可見古代的飲食是豐富多彩的。首先,主食豐富,而且區(qū)分明顯,用面粉做的是餅,用米粉做的是?@,干稠、水分較少的干飯叫做“ ”;將菜肉湯汁澆在飯上,水分相對較多的叫做“?”;用不同谷物做出的雜飯,叫做“ ”。即使是粥,也有稠和稀之分,《禮記?檀弓上》曰:“?粥之食?!笨追f達疏曰:“厚曰?,稀曰粥?!?5就是說,比較稠的粥,叫做?,比較稀的、水分較多的才叫做粥。除了主食,古人也有用于解饞的零嘴小吃?!墩f文》:“ ,?\也。”即是指飯后的零食茶點等小吃。這些小吃也是很豐富的,有叫做“飴”的甜品,相當于我們今天吃的糖;也有用面食做成的酥脆食品“ ”,《說文》解釋曰:“熬稻? 也?!敝祢E聲解釋為“黏米煮熟為? ,又干煎之曰 ”,即將黏米煮熟,然后煎脆,現(xiàn)今的一種條狀酥脆油炸食品“ 子”,就類似于“ ”。另外,將以上兩種食品混合,即將飴糖涂在 上,則制成了“ ”,這應該是一種又甜又脆的食品。除了這些,徐鉉還加入了“?p”,《說文》:“?p,?D??。”£狇??食部》:“?p,?p糜,?p餅也?!?p是餌餅、糕餅之類的點心。”16
零食的產(chǎn)生,反映了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飲食不再只以吃飽為目的,而是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吃好”上,既要吃得豐富多樣,又要吃得有營養(yǎng),這一切當然要在“吃飽”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chǔ)上進行。這就說明了古人的生活水平在進步、社會在進步、文明程度在提升。此外,從“飴”字也能從側(cè)面反映出古代制糖技術(shù)的發(fā)展?!墩f文》:“?,米?b煎也?!薄抖巫ⅰ罚骸懊撞吭唬骸?b,芽米也?!鸩吭唬骸?,熬也?!匝棵装局疄轱崳袼子么篼?。”也就是說,飴是用米芽熬成的糖漿,先秦時代的糖則是用麥芽、谷牙熬成的糖膏?!懊?b”就是今天的制糖原料谷芽,是麥芽糖的雛形。17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能夠掌握這些技術(shù)。
?。ǘ┘庸み^程的復雜
1.“ ”與“?s”――加工食物的復雜工序?!墩f文》:“ ,??飯也?!薄队衿吩唬骸?,半蒸飯?!?8張舜徽《約注》云:“湖湘間人作飯,先以米下水煮之,俟其半熟,漉出蒸之曰 ?!?9湖南一帶,人們蒸飯之前,先要下水將米用沸水燙一下,然后再能放入灶中蒸熟,這一過程叫做“?s”?!墩f文》曰:“飯氣蒸也?!敝祢E聲《通訓定聲》中說:“下水涫之曰 ,再蒸之曰?s?!?0這就是說煮飯的時候有兩道工序,先“ ”,然后才能“?s”,“?s”是蒸的一種。這說明食物只有經(jīng)過了“?s”這道工序,才能達到全熟。
2.“飪”與“ ”的火候。說到食物的生熟度,就不能不提到熟食?!墩f文》:“ ,孰食也?!敝苯犹岢隽恕笆焓场边@個概念?!?”是熟食,從制作手法上來看,與“ ”對應的就是“?”?!墩f文》:“?,大孰也。”指在烹飪食物的時候,將食物煮得爛熟。張舜徽《約注》曰:“煮肉為?。”21進一步將“?”的作用范圍縮小?!墩撜Z?鄉(xiāng)黨》:“失?不食?!?2何晏注釋認為失?為“失生熟之節(jié)也”。就是說,煮食物的時候,火候必須剛剛好,不能半生不熟,也不能過火,這樣才符合禮儀的要求,不然君子是不食的。
熟食的出現(xiàn),表明人類徹底脫離了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對火候生的精準把握,食物烹飪手法的多樣,表明飲食文化在隨著社會文明在一步步發(fā)展。
四、古代飲食風俗及禮儀
首先,古人吃飯的時間不同,名稱也就不同,在“食”字部中有所體現(xiàn)。《說文》:“ ,??食也?!蓖躞蕖毒渥x》:“吾鄉(xiāng)謂午飯曰 飯?!?3《段注》:“今俗謂日西為晌午,頃刻為半晌,猶 之遺語也?!本褪钦f,“ ”指的是午飯。吃晚飯的時候,就叫做“ ”,《說文》:“ ,?J也。”《三蒼》曰:“?J,夕食也?!奔词钦f“?J”指晚上吃的飯。《說文》:“?J,日加申時食也?!鄙陼r指下午三點到五點,也是吃晚飯的時間?!?”的字形“從夕食”,是一個會意字,由兩個構(gòu)字部件“夕”“食”共同組合而成,也說明了它是在晚間吃的食物?!笆场弊衷谝笮娌忿o里,就是記錄吃飯的,宮廷即用膳食定食,可見吃飯與時間的對應關(guān)系。卜辭中的“小食”,后來就叫做“飧”,(也寫作“ ”),又叫“?J”,下午四五點鐘吃。另外,“食”部中還有部分字能夠體現(xiàn)民間的待客風俗?!墩f文》:“?,?l人?酒也?!敝膏l(xiāng)里人賓主相向、相對著喝酒?!队衿?食部》:“?,設(shè)盛禮以飯賓客?!?4可見,“?”字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鄉(xiāng)人共食、共樂的和諧圖景??畲腿藭r,古人有一種特殊的風俗,《說文》:“?,楚人相?]食??曰??!薄?,相?]食??也?!薄?,秦人?^相?]而食??曰 。”“ , 也?!边@些都是說古時一種款待客人的風俗習慣。在不同的地區(qū),這一風俗的能指不同,但所指相同。徐鍇《系傳》:“?,人相謁相見后,設(shè)麥飯以為常禮,如今人相見飲茶也。”25在“食”字部中,也有部分文字體現(xiàn)古人祭祀風俗?!?,小?U也?!薄靶?U”即是指小型祭祀,直接說明了其與祭祀的聯(lián)系。這些祭祀中,有以食物祭祀的:“?r,?僑酥^祭曰?r?!薄?r”的字形“從食從鬼”,從構(gòu)造上即可看出是“以食物事鬼神”的意思。此外,祭祀中必然少不了酒水,“?U”即是一種以酒祭祀的禮儀:“?U,祭酹也?!笔钦f將酒水灑在地上來祭祀。這種祭祀方式比較普遍,直至今天還有很多地方在使用。
《說文解字》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元素,從飲食文化的豐富性則可見一斑。此外,“食”部字只能從一個很小的方面闡釋《說文解字》中蘊含的古代飲食文化,如“月”部、“魚”部等也都不同角度解釋了古代飲食文化。
注 釋:
?、佗芡鯇?古代漢語[M].北京出版社,2002.
?、冖菰S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1963.
?、邰薅斡癫?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咄躞?說文釋例[M].中華書局,1987.
?、?4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M].岳麓書社,1997.
⑨⑩1921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11王寧.《說文》學名詞簡釋[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2周振甫.譯注:《詩經(jīng)譯注》[M].中華書局,2002..
1315孔穎達.禮記正義[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4.
161824朱葆華.原本玉篇文字研究[M].齊魯書社,2004.
17胡笳.基礎(chǔ)實驗化學[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20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中華書局,1998.
22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1980.
23王筠.句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5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中華書局,1986.
參考文獻:
〔1〕周婉紅,郭波.簡析《說文解字》中部分飲食詞文字的背景[J].西安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3,(1).
〔2〕肖文輝.《說文解字》飲食詞研究[C].西南大學,2007.
(責任編輯 王文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