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coffee、花仙兒美子兩位仙媽獲得上一期馬蕾孕哺育視頻號直播互動福利——甘滋羅松露巧克力(三盒裝),幸運的寶媽們,聯(lián)系客服領(lǐng)取獎品吧。
小嬰兒哭,我們會第一反應是不是餓了、困了、害怕了,會第一時間關(guān)注、抱抱并安慰TA。
等到孩子稍大一些,我們對待孩子哭的忍耐度開始日漸降低,特別是當孩子有了語音表達能力后,有事兒不說話,一切哭表達,可真是一聽見孩子哭,腦袋就著火。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比起在家哭鬧處理起來更加的棘手。
因為我們可能會迫于面子和社交壓力,為了化解尷尬先違心去滿足孩子的要求,用“緩兵之計”讓孩子先停止哭鬧。
但是孩子們很聰明,發(fā)現(xiàn)了哭鬧更有可能到達自己的要求,在家的時候挺乖的,一出門就會各種要求、討價還價,不滿足立馬哭起來。
因為父母的處理方式強化了孩子的哭鬧行為
使得孩子會增加相似情境中哭鬧的幾率
如果不加以糾正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xù)下去,也可能會愈演愈烈。
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這種以哭鬧來要挾大人滿足自己要求的行為呢。
在公共場所大多數(shù)情況都不太允許我們溫柔的堅持和孩子打持久戰(zhàn),同時也會影響他人,招來一波又一波的注目禮。
帶孩子暫時離開,這樣不會因為礙于面子和尷尬而影響我們冷靜處理,去外面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后等待孩子情緒穩(wěn)定。
溫柔的堅持包括情感支持和邊界遵守。
情感支持就是與孩子共情,明白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許并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情感支持,并不是為了哄孩子不哭,而是理解孩子的當下感受。
比如:孩子看到一個玩具他非常喜歡,媽媽不同意他買時,他會傷心甚至哭鬧。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今天沒有計劃購買,我知道你很傷心,如果想哭你就哭一會吧,媽媽在這陪著你,因為超市不是一個哭鬧的地方。等你哭好了我們可以繼續(xù)購物。
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大道理,因為頭發(fā)著火的時候是沒辦法學習的,也聽不進去你的這些所謂“大道理”。
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了可以再給他解釋一下為什么不能所以喜歡的東西都買回家······情緒穩(wěn)定后,商定好回去可以,但是如果再哭鬧還是要出來的。
任何的哭鬧都是很費力的,當孩子知道再哭也不頂用啥也得不到,這種得不到強化物的行為也就自然會消退。
打算溫柔的堅持前和家人說好自己處理,避免家人參與。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通過升級哭鬧行來試探,這時如果中途妥協(xié),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原來哭鬧得更厲害了才可以”。那么你打怪獸的難度也就要升級了。
所有要么就別開始
開始了就要堅持,不能中途放棄
界限和愛,界限和自由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合理的規(guī)則和界限能保證孩子的基本人身安全,也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chǔ)。為人父母教會孩子界限和規(guī)則是必須的,沒有邊界的自由,沒有約束的愛,從長遠來看是在害孩子。
一旦建立就要堅持并保持一致的去執(zhí)行,規(guī)則在哭鬧下是不可以更改的,不然就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
根據(jù)孩子的心智發(fā)展來制定規(guī)矩
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1歲的孩子一動不動的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但是我們可以要求一個3歲的孩子不要打人。
不去要求孩子做到他心智范圍以外的事情才是合理的規(guī)矩。
制定規(guī)矩我們不能隨心而定,如果有可能規(guī)則設(shè)立要和孩子商量,同時保證家庭成員間的一致性。不能說媽媽不讓吃零食,爺爺奶奶就可以。定規(guī)矩沒有統(tǒng)一標準適合自己家的就是最好的,以安全和起碼的社會規(guī)則為基礎(chǔ),規(guī)范一些幼兒社交行為,比如:不能請搶別人的玩具、不能打人、說臟話等。全家統(tǒng)一規(guī)矩后,堅守原則去執(zhí)行,避免隊友、老人拖后腿。比如平時我們要求孩子不吃零食,那么首先我們自己就不能吃零食也不買零食。如果做不到統(tǒng)一,這種規(guī)矩還不如不立。比如我家哥哥小時候不愛吃飯,為了糾正我開始杜絕家里存在零食,不好好吃飯時告訴他這頓不吃需要等到下一頓,中間餓了什么也不能吃。結(jié)果爺爺偷偷的給孩子買面包吃。對此我只能放棄,已經(jīng)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家庭環(huán)境不支持,一個人的努力白費,還可能會讓孩子學會千面應對。所以家中所有人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要一致,如果媽媽說不可以,其他人可以,大人之間沒有統(tǒng)一態(tài)度和立場,孩子也會不分對錯、難以設(shè)立界限,還會利用大人之間的不一致來達成自己的要求,學會鉆空子。
“哭沒有用,哭解決不了問題”,這是我們小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當然現(xiàn)在聽到的也不少。妹妹會說:“我知道沒用啊,但是我還是想哭媽媽,我有點傷心!”。“好吧,如果哭能讓你感覺好一點,那你就哭吧”。然后我就閉嘴陪著了。只盯著行為,而忽略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再牛的育兒技巧都只是皮毛。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哭鬧的可能性,找不到孩子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就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解決起來自然心累,而孩子也沒有被理解。三四歲之前孩子的語音發(fā)育還不夠完善,表達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一著急就會哭鬧,家長常被哭鬧搞得心煩不已,很難有心情研究孩子到底為啥哭。會覺的孩子就是在無理取鬧,這非常考驗家長的耐心和觀察力。比如以前都是我抱我家妹妹上餐椅的,突然有一天沒等她反應過來,我就利索的把她抱了上去,就聽見她哇~的一聲開始痛哭。原來是她想自己嘗試爬上去,我只好把她抱下來,在旁邊輔助固定好餐椅,讓她自己連蹬帶爬的成功了,這才開開心心吃飯。有的孩子善于表達,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有些孩子天生含蓄,憋著也不說,就在那里跟你生悶氣、鬧脾氣就靠你猜猜猜,小家伙一副你若不理解我休怪我無理取鬧鬧鬧的樣子。其實很多的時候,因為我們太過勤勞和過度代勞,總認為你還小、你還不可以,而忽略了孩子成長中探索和發(fā)展的變化。哭鬧是一種情緒表達,允許孩子表達情緒,當情緒得到安撫后,才有可能處理引起哭鬧的行為背后的問題。
最初的幾個月,孩子的需求大都通過無意識的哭來表達,因為他們暫時沒有學會用語言來表達。等到孩子一歲左右,開始知道利用哭聲控制大人,也會越來越多的利用哭來脅迫父母,這時我們需要注意不被孩子的哭所控制,而是試著去了解孩子。0-6個月的寶寶是不會被寵壞的,這個時期我們敏感察覺孩子的需求并給予及時穩(wěn)定的回應,是來幫助孩子建立對世界的信任。6-12個月孩子的認知、動作、情緒等飛速發(fā)展,我們需要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建立界限。讓孩子慢慢知道,什么事情可為,什么事情不可為。這個界限是以安全為準,不是以父母心情說了算。建立界限并不等于過度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提安全可靠的探索環(huán)境,讓孩子知道你愛他,但這個世界是有規(guī)則的。我們都說孩子1歲后開始有點小叛逆,我們說東,他非要去西,總愛跟家長對著干,也會開始經(jīng)常說:不!對于1-3歲的孩子,講道理需要簡單明了,因為孩子記不住、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前后的邏輯,所以不可以觸及的紅線,及時制止并明確。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碰電,同時找一個可以替代的安全物給孩子,在安全范圍滿足孩子的探索欲。3-5歲的孩子要比2、3歲的孩子懂事很多,孩子開始對評價敏感,家長要慎用否定性的評價,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做錯事情后會意識到為什么自己會受到懲罰。無論孩子的行為是否有意識,他的所作所為都是想找出他自己的底線,同時挑戰(zhàn)你的底線。平常,父母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去解決問題,孩子才會變得好商量。沒有什么辦法讓一個熊孩子馬上變成天使寶寶,只有靠父母在日常的生活里慢慢去浸潤和影響,臺下的功夫都做到了,才能看到臺上的成效。真正能做到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的父母很少,看到了孩子的需要,先接納孩子的需要,換一種靈活的方式去應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