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無恙 吾輩自強
錦繡中華,盛世華誕。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三周年,我們用滿腔熱忱歌唱盛世,祝福祖國。
民族自豪 文化自信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我們中華兒女留下了多如繁星的文化瑰寶。我們在吉光片羽中看見帝王將相的慷慨激昂,在詩詞歌賦中諦聽文人墨客的感物傷懷,在飯香酒醇中品味平民百姓的人情冷暖。
南懷瑾先生曾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盡災難,終能由剝而復,自有其顛撲不破之精魂存焉?!?/strong>正是中華文化偉大的生命力,才造就了今天的盛世圖景,讓我們重溫南師教誨,傳承文化,復興中華。
一生志業(yè)在天心
南懷瑾在他的詩里兩次提到“ 天心 ”二字 ,一是1969年他在《誡勉幼子國熙赴美留學》一詩中寫道:
二是同年“東西精華協(xié)會”在美國加州成立,其總部設在中國臺北,南懷瑾自任會長并賦詩:
何謂“天心”?天心就是《易經(jīng)》中所謂“中正之道”,學問之道,是修養(yǎng)之道。 南懷瑾的“一生志業(yè)在天心”,旨歸在“欲起天心喚夢醒”,那么,這個夢又是什么夢呢?
59歲那年,南懷瑾的這首詩道出了他的夢。一是文化復興,二是祖國統(tǒng)一。這二者統(tǒng)一并貫穿于他一生之學問。
“志在天心”的南懷瑾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深感同儕寥落、 獨自支撐的艱難,也發(fā)出過“零仃” 之嘆。南懷瑾的旨意并非是要將學術通俗化,而是要告訴大眾如何理解傳統(tǒng)文化,如何去據(jù)其正道而修行。通俗不是目的,修行才是真諦 ,是“ 天心 ”。
(本段“一生志業(yè)在天心”節(jié)選自《光明日報》文章《南懷瑾:一生志業(yè)在天心》,作者劉緒義系長沙稅務干部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后)
南師的家國情懷
作為學養(yǎng)深厚、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南先生一生致力從戎報國、回報鄉(xiāng)梓,為此躍馬戌邊、輾轉歐美、俯身教育而憂夜宿思、鞠躬盡瘁!
有個哈佛大學的教授來問我,全世界的國家亡了就亡了,永遠站不起來,唯有中國經(jīng)過好幾次的大亡國,但永遠打不垮,永遠站得起來,理由在什么地方?
——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
你看,從一九八四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十多年的太平。你們年輕人不懂,我們從小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太多的戰(zhàn)亂。像我,雖沒有親自看到推翻清朝,但是挨到邊的;跟著是北洋政府的內亂,還有北伐的戰(zhàn)亂,都是內亂了;又跟著是對日本的抗戰(zhàn);緊跟著是兩兄弟兩黨的爭論。我們是這樣過了一輩子。
這連續(xù)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當年我們小的時候也有過太平的日子,但是很多老百姓沒有飯吃,那個痛苦、饑餓的狀態(tài)很嚴重。現(xiàn)在固然還有貧困地區(qū)、邊緣地區(qū),但比過去好多了。你放心,一定會統(tǒng)一的,看我們怎么樣努力了。
——南懷瑾先生《南懷瑾講演錄》
回顧歷史的陳跡,展望未來,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動亂的時代,大概不會再延續(xù)太久了,照歷史法則的推演,應該是丁卯年一九八七年以后,我們的民族氣運與國運,正好開始回轉走向康熙、乾隆那樣的盛世,而且可以持續(xù)兩三百年之久。
——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
總之,這次講述《大學》一書,引論比較龐雜,其中的原因,主要的是以三千年的中國文化來印證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說明內圣(明)外王(用)之道,也就是孟子所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之道。它是做人之學的重要綱領,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好一個人之所以為人,以及如何齊家之道;至于治國、平天下不過是圣人的余事,內圣(明)的發(fā)揮而已。我希望通過這次原本《大學》的講述,還它本來的面目,也希望中國人了解本國的文化精神,開拓未來要走的道路,并正告一些存有成見、偏見,或居心叵測的外國人士,能夠知道中國文化的精神,以及我們的民族性。如果能夠有助于這個地球上各國家、各民族的互相了解,減少誤解,而互相交流融會,促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繁榮,這正是這次講述原本《大學》的目的,也是我數(shù)十年來所禱祝的心愿。
——南懷瑾先生《原本大學微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