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三寸不亂之舌,江東舌戰(zhàn)群儒終致天下三分局面形成。平時我們也常常需要與人辯論,或說服,或辯解,其中必然涉及到因果邏輯,這里列舉了一些我們在辯論中常見的邏輯謬誤。我們要避免違反這些錯誤,記住第一原則:不自欺欺人,而需大智若愚。
1、立稻草人
為了攻擊一個人的論點而故意夸大一個人的論點,就稱之為“立稻草人”。歪曲、曲解、誤導、簡化等等都是這種謬誤常見的手法。一個“稻草人”論點通常比實際的論點要荒謬很多,導致它很容被攻擊,甚至會誘導對手陷入對這種觀點的維護中而忘了最初的觀點。
例如,當你跟被人討論進化論的時候,他會說“你是不是想說我們是從動物園里的那些在樹上蕩來蕩去的猴子進化而來的?”,這時候他就立起來一個非常荒謬的結論。而這個實際上你想說的進化論是指在幾百萬年前猴子和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歪曲一個觀點,要比找證據(jù)駁倒它難很多。
2、訴諸不想干的權威
訴諸一個人的權威其實是訴諸這個人對誠實可信的一種感覺,也就說當你訴諸一個人的權威的時候,你其實是感覺其他人知識更加豐富。對人類來講,這是一種很舒適很自然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并不能幫我們解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問題。訴諸權威是一種基因缺陷。專家們并沒有創(chuàng)造絕對真理的特性。要決定一個事情是對是錯,我們需要的依賴的是證據(jù)和推理。
然而,訴諸權威可以告訴我們那些有可能是對的。這就意味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會產生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大量的事實就是依賴于我們的信仰,例如原子和太陽系等等就是依賴于對權威的相信。
一個重要的邏輯謬誤就是我們常常會訴諸于一個不是某個領域內專家的人。
3、模棱兩可
模棱兩可是指利用語言的歧義來改變一個詞語的含義,從而利用截然不同的含義去支持你辯論中的某些結論。
4、不是原因的原因
兩個事件如果相繼或同時發(fā)生,可能是因為它們之間相互關聯(lián),不管是偶然還是因為一些不知道的原因。但是我們不能在沒有其他證據(jù)的情況下,就把二者關聯(lián)起來。
例如:每天天亮的時候,在破曉時分,小浣熊都會走到山頂上去,去叫太陽出來,而每次太陽都出來了。我們并不能說,是小浣熊叫醒了太陽。
5、訴諸于恐懼
這個謬誤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聽眾認為如果你的建議被接受之后,他們會想象出一個可怕的后果。因此這種辯論技巧一般不是提供一個合理的推論過程,而是通過一個會導致恐怖的原因來威脅甚至恐嚇。
6、以偏概全
這種謬誤是指一個人通過一個簡單的,或者很特殊的樣本來推測或代表整個群體的特征。例如有兩松鼠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圓形以外的種子,一個沒有見過方形以外的種子,它們就會分別得出種子都是圓的或者都是方的結論。
7、訴諸于無知
這種謬誤是指認定一個結論是正確的僅僅是因為找不到證據(jù)證明它是錯的。
8、循環(huán)論證
循環(huán)論證是用未經證明的假定來辯論的四種方式之一。在循環(huán)論證中,一個結論會被作為公然的前提,或者更多情況下,這個結論被修改得好像它是一個新的命題,而實際上并非如此。例如:你完完全全是錯誤的,因為你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這里,好像有兩個不同的命題,“你是錯的”和“你的所作所為毫無意義”。但是在這情況下,這二者其實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這句話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因為xx所以xx”,顯然這樣的辯論是毫無意義的。
每天思考一分鐘
腦殼(naokr.com)——思考很快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