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365·
第二章 五運六氣
第六節(jié) 氣交之變
一、氣交與天地人“三才”(070)
(一)氣交的概念。
我們已經知道,五運與六氣各有相應的位置。六氣司天則為天氣,在上;六氣在泉則為地氣,在下;歲運之氣則處在天地之氣升降的中間,所以又叫“中運”。而天地之氣升降運動的交會之處,就是“氣交”之所。
帝曰:愿聞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
之氣交。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
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
之。此之謂也。
(《素問·六微旨大論第六十八》5/6)
本,本原(元)。要判斷天氣的變化,須從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氣去推求,因為六氣是天氣之本元(六氣又稱六元)。要了解地氣的變化,須從六氣應五行的地理位置去推求(六氣與方位相合,分成六步)。要明白人體氣機的變化,須從氣交入手進行推求。
所謂氣交,是天氣與地氣交會之處,也就是在上的天氣下降,在下的地氣上騰,二者交互變化的區(qū)域,實際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空間。氣交之中,存在著天地之氣升降的樞機,人氣順從天地之氣的交互變化,萬物也由此而化生。
天樞,天地之氣的樞機,此指氣交之分。人身有天樞穴,在臍旁2寸處。人與天地相應,則上半身從天氣,下半身從地氣,而臍部天樞之區(qū),則是天地之氣轉運之所。
(二)天地人“三才”。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復,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
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
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
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
帝曰: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
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愿夫子保于無窮,流于無極,余司其事,
則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請遂言之也?!渡辖洝吩唬悍虻勒?,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
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
通于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謂治化而人應
之也。
(《素問·氣交變大論第六十九》1/7)
這段文字提出了天地人“三才”的概念,類似的論述又出現在《素問·著至教論》:“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道眾庶,亦不疑殆,醫(yī)道論篇,可傳后世,可以為寶?!薄秲冉洝访鞔_指出,通曉天地人三才,既是對醫(yī)者的起碼要求,也是人類尋求健康長壽的基本要求。
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下降,木火土金水五行上奉,化生五運之氣,更替主治,導致了陰陽往復,寒暑更迭,邪正相搏,內外離合,血氣動蕩,臟氣傾移以及五運之氣的太過不及、勝復制化等等一系列變化現象,既涉及了天地之氣的自然環(huán)境變化,又影響著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變化。
天地人三才之氣,本質的問題是要明白它們的“時位”:天氣的時位,表現為日月五星運動和陰陽風雨晦明等變化,這是“天文”;地氣的時位,表現為水土及草木五蟲五谷等變化,這是“地理”;人氣的時位,表現為臟腑經絡氣血表里陰陽的變化,這是“人事”。人氣的變化比較復雜,凡天地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治亂環(huán)境,都與人體生理病理息息相關。
五運之氣先于天時而至為太過,后于天時而至為不及,凡五運之氣的太過不及,勝復制化,都會作用于人體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五運之氣處在天地之氣升降交會之中,上可臨于司天之氣,下可加于在泉之氣,其對天文、地理、人事的影響,又與它們的太過、不及相關聯(lián)。本節(jié)“氣交之變”,就是討論中運(歲運)之氣的太過不及所引發(fā)的天文、地理與人事的變化現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