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戰(zhàn)國七雄”當(dāng)中有一位政治強人,就是趙國的趙武靈王。
他少年繼位,各國趁著幼主繼位想要瓜分趙國,少年君主在肥義等人的幫助下,決定針鋒相對,抱著魚死網(wǎng)破的態(tài)度,最終嚇退諸國,保全了趙國;
他軍事上推行“胡服騎射”軍制政策,不斷推動趙國軍力日益強盛,后來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辟云中、雁門、代郡三郡,還修筑了“趙長城”,威震天下,甚至秦國的王位繼承都要看的臉色;
他異想天開,壯年時傳位太子,最終被困沙丘,活活餓死。
這樣一個傳奇君主,他的得失值得我們研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趙武靈王。
少年繼位,初露崢嶸
春秋變成戰(zhàn)國之后第一個強大起來的是魏國,歷史上“孫龐斗智”的典故說的是當(dāng)時龐涓所在魏國那時候所向披靡,可碰上了孫臏這個克星,先后在“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敗給孫臏指揮的齊國軍隊。魏國的國力從此遭到嚴重的削弱。有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fēng)”。這時又出現(xiàn)了第二個克星——趙武靈王他爸爸趙肅侯。
趙肅侯是趙國立國以后的第五位領(lǐng)導(dǎo)人,他憑借自己出色的領(lǐng)導(dǎo)能力,把魏國給壓了下去,而且捎把齊國也給打服了。以至于趙肅侯死的時候,秦、楚、燕、齊、魏五個國家各自派出軍隊來趙國吊喪,說是吊喪,其實就是試探,如果趙國應(yīng)對不好,就可能亡國。
剛剛繼位的趙武靈王在趙肅侯的托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決定采取針鋒相對的強硬應(yīng)對措施、抱著魚死網(wǎng)破的態(tài)度,擺開決戰(zhàn)的架勢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吊唁使者,并命令來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只許五國使者攜帶各國國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趙國負責(zé)接待的大臣將他們直接送往邯鄲。各國見趙國重兵待客,戒備森嚴,不得不打消了占趙國便宜的念頭。
“胡服騎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趙肅侯死后,趙國的力量呈衰敗的態(tài)勢。作為國君的趙武靈王決定進行改革。他開始了一項大膽的軍事改革,叫“胡服騎射”。
在當(dāng)時中原文明的服飾都是寬袍大袖,打仗很礙事,而游牧地區(qū)的國家窄腰窄袖,束身便捷,打起仗來方便很多。趙武靈王根據(jù)他們的樣子,讓自己的部隊換上更利于作戰(zhàn)的衣服,并且按照游牧地區(qū)的作戰(zhàn)方式來訓(xùn)練部隊。
如果按照當(dāng)時國家認同標(biāo)準,趙武靈王可能是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shù)的人。
但有改革就會有阻力,中原文明一直是講“禮法”的文明。穿衣、戴帽、走路,說話,都是有硬性規(guī)定的。所以任何一樣關(guān)于穿衣服的改變,古人也是輕易不會接受的。趙武靈王是個很有方法的人,他先小范圍的搞一個試點,成功之后他再去游說那些反對的人。全面推開自己的改革后,趙國進入了跨越式發(fā)展階段,戰(zhàn)斗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趙國的國土是比較狹長的,中間正好被中山國截斷,因此趙國對于中山國是深惡痛絕,一心想要滅掉他。但是中山國多是山地,而且國人戰(zhàn)斗力很強,趙國一直未能如愿。經(jīng)過“胡服騎射”,趙國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經(jīng)過8年的努力,他終于在公元前296年把中山國給滅了。
稱霸天下,干涉他國內(nèi)政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參加舉重大賽,結(jié)果丟了性命。他死之后因為沒有孩子,所以秦國馬上為了爭奪繼承權(quán)打起來了,爭奪的雙方分別是秦武王的生母惠文后的隊伍和宣太后代表隊。秦武王的弟弟叫嬴稷(趙稷),就是日后的昭襄王。他少年之時就被派到燕國當(dāng)人質(zhì)了,后來秦國迫于趙武靈王的壓力,立了嬴稷為秦王。
趙武靈王這時實力很強,燕國內(nèi)亂,燕國有個小公子在韓國做人質(zhì)。趙武靈王生生從韓國把人要出來,然后派軍隊保著這位公子回燕國繼承王位,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燕昭王。所以趙國和燕國在那一段時間關(guān)系非常好。
嬴稷從小在燕國,跟燕國關(guān)系很親,跟趙國也不賴,所以立嬴稷為秦王,對趙國有利。因此趙武靈王才選擇支持嬴稷成為新的秦王。通過這兩件事來看,他一人至少能壓住燕國、韓國和秦國三家。
清官難斷家務(wù)事,身死沙丘
鑒于秦武王死后沒有太子,國內(nèi)爭奪王位,導(dǎo)致國力大減,引起帝國窺視,趙武靈王決定先行傳位給太子,以便實現(xiàn)政權(quán)的平穩(wěn)交接。趙武靈王的傳位,雖然理由和目的不同,但是形式差不多。公元前299年,他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何(趙惠文王),但兵權(quán)沒有給。按照他的意思就是讓趙何把別的活兒干會了,自己帶著兵四處作戰(zhàn)。等自己打不動了,再把兵權(quán)給自己的兒子,這樣既不耽誤自己的事兒,也能保證權(quán)力可以平穩(wěn)過渡。
趙何是趙王的次子,他有一個大哥叫趙章,本來趙章是太子,而且干得還不錯,但是因為趙何的母親得寵,趙武靈王就改立趙何為太子。因此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大兒子,他就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已經(jīng)是趙王的趙何把趙國的代郡封給自己大哥,讓趙章做代王。這一下趙國的滿朝文武全都凌亂了,趙武靈王管著軍隊,老二做趙王,老大做代王,一個國家仨領(lǐng)導(dǎo)人。大臣們都反對,輪到趙武靈王不滿意了,于是他想了個昏招,挑撥自己倆兒子,他再以居中調(diào)停的面目出現(xiàn),總攬大權(quán)。
趙何此時已經(jīng)獲得了滿朝文武的認可,他先下手為強,剿滅了趙章的黨羽。趙章去投靠趙武靈王,趙何的手下一看,斬草要除根,就采取了圍困的辦法。最終,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自己原來的大臣活活餓死在沙丘宮,史稱“沙丘之亂”。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歷來被史學(xué)家所贊頌,套用近代史的說法,他也算“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為了提振國家實力,敢為天下先,挑戰(zhàn)固有的價值觀。這一點說明趙武靈王是一個敢想敢干,不畏艱難的勇敢者。
為國家的長遠發(fā)展,他用了八年的力氣,滅掉了中山國,這也體現(xiàn)了他堅韌不拔的一面。同時他很重感情,因為這個經(jīng)常讓他的思路受到打擾,以至于考慮事老出岔子,最終還因為這個送了命。
沙丘之亂是指趙國惠文王四年(前295年),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覽(一說是尋找墓冢地點),分住兩處宮室。公子章認為時機已到,就利用他的黨徒和田不禮作亂,假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相國肥義狐疑有詐,故先行進訪,并留精兵拱衛(wèi)趙王,不久一代明相肥義被刺殺。公子章率兵與惠文王衛(wèi)隊交戰(zhàn),但宮室防衛(wèi)嚴密久攻不下。數(shù)日后,掌趙國兵權(quán)的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到,調(diào)集四邑的軍隊前來平定這場變亂,最終擊退公子章和田不禮,消滅了他們的黨徒,安定了王室。
簡介
趙武靈王長子公子章,母韓氏,原為太子,因武靈王寵幸吳娃,于是改立吳娃之子公子何為太子。
前299年,趙武靈王攻破中山國都城靈壽,并吞了中山,遷中山王到膚施。武靈王見公子章失位,且侍奉弟弟,又不忍心,一度想將趙國瓜分,由二子各自為王,后為大臣們所阻。最后將之封于代郡(今河北蔚縣),稱安陽君,以田不禮為宰相。
將軍李兌知道公子章不能忍受這樣的屈辱,日后必然謀反,并勸諫肥義自保,肥義雖然知道結(jié)果,但仍然決心保護公子何。肥義甚至還說:"如果有人要跟趙何相見的話,一定讓我走在前面。"
前298年,趙武靈王禪讓予趙何,是為趙惠文王,武靈王自稱主父(君主之父)。
前295年主父和惠文王游于沙丘,公子章與田不禮詐稱主父召見惠文王,打算將他謀殺,以篡位。肥義知道其中有詐,代替惠文王先去,被殺。公子成和李兌從邯鄲趕來平亂,發(fā)四邑之兵,殺田不禮。公子章逃到主父宮中,主父因為父子之情,接納了公子章。
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包圍主父宮殿,終于殺了公子章。不過公子成和李兌害怕主父對他們兩人報復(fù),甚至滅族,只好一不做二不休,繼續(xù)圍困,對宮中的人說:"后出來的人滅族",宮中人都逃了出來。
主父逃不出來,苦無糧食,把樹上的小鳥都掏來食用,過了三個月左右,在宮中餓死。謚為武靈王。
事件前因
沙丘之亂,或作沙丘宮變,是指戰(zhàn)國時代趙國的一場兵變。趙主父(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到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游玩,安陽君公子章趁機發(fā)兵攻擊趙惠文王,意圖奪位。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勤王,公子章逃跑,主父竟然接納了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兌殺死公子章后,為了卸責(zé),繼續(xù)圍困主父,主父因而餓死。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國于公子何,任肥義為相,兼任趙王何的傅。趙武靈王自號主父。
就宗法制度而言,趙武靈王違背宗制,廢嫡立幼(趙武靈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愛惜幼子公子何而傳國),又不忍廢老太子,欲分代郡為之國,為其后趙國內(nèi)亂埋下伏筆。
事件過程
廢太子公子章,年長太子10歲,英武多謀,有軍功,又長期據(jù)太子之位,故黨羽眾多。主父起初是把長子趙章立為太子,后來得到吳娃,非常寵愛她,為此不出吳娃之宮好幾年,生下兒子趙何后,便廢了太子章而立趙何為王。吳娃死后,對趙何的愛也隨之松弛,重又憐惜原來的太子,擬分代郡和已滅國的中山國,讓長子任代王,而讓兩個兒子并立為王,為此猶豫不決。
兵敗后,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跪求避難,主父竟納其入。因此李兌、公子成兵圍沙丘宮。李兌想向趙王何請示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認為:以目前之勢,趙王定不忍下令誅其父兄。如此一來,圍主父宮,趕殺公子章就會成為兩人的罪過。事后如主父追究,他們難逃滅族。而如果不請示趙王何,自己處置,趙王何年幼且不明真相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jié)果。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主父不能制止。后公子成遣人在宮門口高呼:最后出宮者族之。盡出主父宮人,但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zhàn),無人敢擔(dān)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內(nèi)宮里,內(nèi)宮本無存糧和飲水。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后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后竟以壯年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死之后,才打開內(nèi)宮為其收尸。并發(fā)訃告告知各諸侯。事后惠文王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是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沙丘之亂結(jié)束。
事件后果
沙丘之亂,嚴重打擊了正處于上升期的趙國國勢。趙國王室受到巨大打擊,趙國失去一代英主趙武靈王和輔佐3代趙王的明相肥義。趙武靈王所確立的"胡服騎射"的改革,在此之后雖然形式上繼續(xù),但實際條令大多被廢止。趙武靈王對趙國國家結(jié)構(gòu)的改造,對趙國國家性格的重塑由此戛然而止,趙國從此失去了取代尚未完全變法成功的秦國成為超級強國的機會。
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