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璐
第一個問題:雅文化和俗文化的斷絕。
這個觀點,我還沒有看到其他人講過。我正想寫一篇文章,不知道寫得出來寫不出來,在思考。
文化有雅、俗之分,二者相和才是文化的整體?!把拧辈⒉槐硎靖哔F,“俗”也不說明低賤,雅、俗只是就其流行的范圍而言,流行于社會上層的謂之雅,反之謂之俗。雅者可能比較細膩、考究,俗則相反。任何社會的文化又都不可能是純然一體的,因為只要有階級、有財產,社會就有上、下,文化也就有雅、俗。在一個理想的平等社會里,雅、俗之間是互通互動的,用通常的話說就是“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
但在一個衰落的社會里,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間幾乎是絕緣的。俗文化被視為粗鄙,遭到摒棄,不能登大雅之堂,得不到提高;而雅文化則局限在狹小人群范圍中,孤芳自賞,賞之者越來越少,其本身越來越萎縮。雖然這種絕緣不是絕對的,但是兩方面都因此而受損則是肯定的。
在我國文化史上,有過雅、俗互通互動比較成功的時候,也有因為二者隔絕而導致文化整體萎縮的時候。例如六朝時哲學中的玄學和文學中的駢文,即與市民和農民的生活思想距離太遠。玄學和駢文原本都是從生活里生發(fā)提煉、精致化出來的,而一旦成為少數人獨享的文化品種,它也就走向死亡了。又如唐代禪宗和近體詩,可謂亦雅亦俗,雅俗共賞,因而哺育了宋代的理學和“詩余”(詞)。
時至明、清,社會等級更為嚴格,雅者與俗者人為地不相交通。例如為后代人所欣賞的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畫家,在當時進不了宮廷;《紅樓夢》這樣的曠世之作,被排斥在上層社會之外。作為文化的底層,明代的理學、心學,越來越思辨,越來越精致,雖然其基本概念逐步深入百姓之中,“天理”“良心”已進入百姓語言,但這是單向的輻射,而不是雙向交流。老百姓更關心的衣食倉廩,理學、心學都沒有給予回答;理學、心學已經走到了極致,也沒有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進一步前進的門路。所以可以說,理學、心學的精致化,也就是走向衰落的開始。理學、心學的衰落,也就是中華文化衰落的標志。
關于文化“雅”“俗”的理論問題至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在這個領域大有研究的空間。
第二個問題是與異質文化的隔絕。
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是它得以綿延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反過來看,如果它變得封閉了,不能包容別的文化了,也就會停滯衰微。至明,由于施行海禁,東邊和異質文化的接觸沒有了;西邊,由于版圖已經達于戈壁之西、大山之巔,再也難以逾越,即使與中亞、阿拉伯有所接觸,影響也是不大的。這樣就出現(xiàn)了以前我所講過的,開始了長達400多年的文化封閉。
隔絕有時并不來自地理障礙和當政者的決策,有時一個民族過于自以為是,也可以形成自我隔絕。例如現(xiàn)今有的國家以自己的文化為世界唯一優(yōu)秀者,可以普救萬國,這樣,即使交通、通訊空前發(fā)達,地理、政策也并不封閉,卻實質上與異質文化隔絕了。沒有了異質文化的刺激和營養(yǎng),也就要走向衰落了。
第三個問題是“自我崇拜”。
中國曾經幾次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長期的穩(wěn)定、繁榮,沒有強大的外敵,使得整個國家,從最高統(tǒng)治者到一般的老百姓,都陷入盲目的自我崇拜。既然自我崇拜,就會滿足于現(xiàn)狀,就會拒絕正確而從眼前看卻與既有的觀點相左的文化。這句話繞一點兒啊,意思是就會拒絕什么?會拒絕本質是很正確的,但是從眼前看和過去的觀點相反的文化。這樣漸漸失去前進的動力,已有的成果也會以各種方式毀壞。這也可以用中國的陰陽理論解釋。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也只是對現(xiàn)象的描述,究其更深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文化的自覺。這個道理是人類歷史所證明了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自我崇拜,是它衰落的表現(xiàn),誰也逃不脫這一歷史的規(guī)律。我們且不說古代的希臘、羅馬,就看近幾百年,西班牙、法蘭西、大英帝國,都曾經有過馳騁全世界的輝煌,也都先后陷入不同程度的自我崇拜,因而一個接一個地日落西山了?,F(xiàn)在有的國家也已經進入到自我崇拜的階段,他們不可一世,從文化學的角度看,實際上是它衰落的表現(xiàn),只不過是它自己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想意識而已。歷史的確會有驚人的重復的時候,當然一個強大的國家或民族,從頂峰向下走,要走到低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壯”。唐代300年才亡,中國由極盛到極衰經歷了400多年。但是,人類前進的腳步加快了,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從頂峰落到唯一超級大國的小伙計只用了半個多世紀。世事難說呀!
第四個問題是“外力”。
這個我也不多說了。
事物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內因,是根據;但是外因也是重要的,是變化的條件。當一種文化拒絕異質文化,通常的交流、交融過程被截斷,于是面臨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拒絕異質文化的一方,國力不可避免地漸漸式微,無力承受異質文化的沖擊;另一方面,并不封閉的異質文化總要尋求更大的出路。兩個方面遇到了,沖撞發(fā)生了,保守的、相對衰弱的文化就要受到沖擊。這時異質文化以其新穎、特別是以其相對的強大,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而本體文化還沒有來得及應對,因而它被冷落,進而進一步衰落。所以外力是文化由盛變衰的條件。
當然,這以后“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仍在繼續(xù)起作用。只要本體文化根基深厚,事物到一定時機還會再次向著相反的方向扭轉。而在這時,正如以前我講的,領袖(政治的和文化的)的清醒與自覺將起到特殊的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