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網(wǎng)絡(luò)
從前,有位老婆婆整天悲悲切切,郁郁寡歡,她雨天發(fā)愁,晴天也發(fā)愁。一個云游的僧人問她為何如此。她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鞋的,小女兒嫁給了賣傘的。天晴的時候,我想到小女兒家的傘一定沒有人要,便高興不起來;下雨的時候,我想到大女兒的鞋一定沒有人買,我怎么能不傷心呢?”
僧人聽后笑著說:“你應(yīng)該這樣想:晴天的時候,賣鞋子的大女兒生意會很好,可以賺很多錢!雨天的時候,賣雨傘的小女兒生意會很好,也可以賺很多錢!”
老婆婆若有所悟地說:“對啊,我怎么沒有想到這個道理呢?”
從此以后,老婆婆晴天的時候笑嘻嘻,雨天的時候也笑嘻嘻,變成了一個快樂的人。
佛心悟人生:一位哲人說過,生命是一團(tuán)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欲望滿足后便無聊。在現(xiàn)實中,我們很少去想自己已有的一切,往往竭盡全力去追尋得不到的東西,好像那里有幸福和快樂在等著我們,而在力不從心地追尋過程中卻往往忽視了眼下的快樂?!秲?nèi)經(jīng)》有言:“老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少一分欲望便多一分快樂。
人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往往感覺非常遲鈍,而對痛苦、憂慮、恐懼則十分敏感。例如,當(dāng)你平安無事、無病無災(zāi)時,對周圍毫無感覺;反之,當(dāng)健康一旦喪失,其感覺便十分強烈。平時,對于日光、空氣、水,人們并不特別在意它們存在的意義,可是一旦失去它們,便會感覺痛苦非常??磥恚覀兩畹乃^幸福,常常是一些我們最不能感覺到的事情。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有很多。樂觀的人,整日笑呵呵的,內(nèi)心充滿歡悅和滿足;悲觀的人,整天悲悲切切,內(nèi)心充滿抑郁與煩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們觀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對此,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蕭伯納說,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還有半瓶?!彼吹降氖鞘O碌陌肫烤?,這個人便是樂觀主義者。有人惋惜地嘆道:“糟糕!只剩下一半了”。他看到的是半個空瓶子,這個人便是悲觀主義者。同樣是半瓶酒,只是觀察它的角度不同,便有了樂觀與悲觀之分,這足以說明觀察生活的角度是多么重要。
來源:蕭山的博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