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君主中最癡迷藝術(shù)的人之一了,雖然他本人的造詣未見得有多么高,但也確實是見多識廣,一般人很難在他這里蒙混過關(guān)。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全國各地博物館藏的書畫精品,就能發(fā)現(xiàn)有不少上有乾隆的印章和題跋,這也難怪人們會叫他“章宗”。
除了自己蓋章、自己題字之外,那些深得他信任的大臣也有機會在傳世名作上留下自己的手書,比如王杰、劉統(tǒng)勛、翁方綱等。更加得到他賞識器重者,還能為這位帝王代筆,獲得過此殊榮的人不多,梁詩正是他們之中書法絕佳者。
乾隆朝有四大書法家,即翁方綱、劉墉、成親王永瑆和鐵保,梁詩正雖未在此列,但好比凌駕其上、俯瞰眾人的大師。梁詩正,字養(yǎng)仲,號薌林、文濂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于浙江錢塘,自幼研習(xí)詩文書法,天資極高。33歲時參加科舉,中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這位探花郎不僅官途坦蕩,還是乾隆的御用“筆桿子”,兩人經(jīng)常一起欣賞書畫,梁詩正更是能在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上寫跋文,敢這么做,除了有乾隆的許可,還需要有極為出色的書法功力,否則豈不讓傳世名作瞬間“掉價”了。
梁詩正曾為乾隆代筆,寫下過一段跋文,書于仇英《清明上河圖》之后,這卷風(fēng)俗畫是仇英模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所繪的同名作品,以工筆重彩描繪蘇州一帶繁華景象。梁詩正所寫內(nèi)容為《駱賓王帝京篇》,全文650余字,以行書寫就,單字大小僅有2厘米左右。
如果細觀梁詩正這卷小行書,會發(fā)現(xiàn)啟功的“啟功體”有幾分像它,雖無證據(jù)證明啟功學(xué)過梁詩正書法,但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二人書法相似的原因。根據(jù)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記載:“(梁詩正)初學(xué)柳成宮,繼參文徵明、趙子昂,晚師顏真卿、李北海。”
啟功則是“初摹趙董后歐陽,晚愛誠懸競體芳”,可見他們都是以館閣體和顏、柳、歐等人為筆法來源的,進而出現(xiàn)風(fēng)格相似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用一個字形容梁詩正此卷跋文,那就是“美”。他將趙孟頫行筆之妍美遒媚繼承下來,筆畫秀麗流暢、提按分明,字字珠圓玉潤、端秀可愛,有一種書卷氣流露其間。
梁詩正的行書,筆法純熟,結(jié)字端莊秀美又不失嚴謹,筆畫干凈利落,值得認真臨摹與欣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