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出自2016年付麗娟老師在爬椅子實操課的錄音。其中,對于一些重要問題,付老師給予了她的解讀。這些問題包括:
1. 咨詢實操怎么學?
2. 心理咨詢是什么?
3. 傾聽需要聽到5個層次的內(nèi)容;
4. 咨詢師容納和吸收的功能;
5. 共情與鏡映的區(qū)別和做法;
6. 為什么要評估來訪者的反應;
7. 解釋的2個層面。
在課程上,學員需要有訓練的內(nèi)容。因為我講你聽,只是一個單向輸出和輸入。你們也需要輸出,也要聽,也要講,再去體驗。我認為這個體驗才是學習。這些體驗是很細致、很細膩的感受,從你身體、心理生出的感受,這是你需要去了解的。
咨詢是咨詢師和另一個人在一起,咨詢師用自己的理論技術和來訪者一起做一件事情,這個事情就是探索他的內(nèi)在世界。你探索,他也探索,所以你們結(jié)成了一個同盟。在探索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更加重要。
你需要用來訪者能接受的方式去探索他的內(nèi)心世界,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貼近他。貼近很重要,只有貼近才有機會一起工作。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標。比如認知行為療法,它的工作目標是解決癥狀;經(jīng)典的精神分析流派,它的目標是完成人格的修復、成長,關注一個人的內(nèi)在動力;家庭治療是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癥狀,讓家庭能夠回歸原本的動力和結(jié)構。
治療的目標除了流派不一樣外,還要看咨詢師在你從業(yè)過程中慢慢發(fā)展的從業(yè)風格。比如我自己,我咨詢的風格是:我不會問我的來訪者“咨詢的目標是什么”。因為我做的大多是長程治療,既然是探索就是探索未知,就需開放,所以什么都有可能。在咨詢開始,我不會和來訪者確定一個方向。一切都有可能,這是我個人的風格。
當然在接下來和你們一起工作的時間里,我也會有我個人的風格做教學示范和訓練。
“聽”這是個動詞。我想怎么能用語言把一個動詞講得清楚,讓你們能去體驗到呢。雖然有些難度,但我盡力去講。
來訪者來了,會對我們講很多話。我們怎么去聽?最簡單的是——就像你們現(xiàn)在一樣,我說什么你們聽什么,這是最意識層面的聽。
接下來,我們還要聽對方如何把他的話講出來。有的來訪者講非常隱私的事,他會用一種瘋狂的架勢圍上來,比如把自己完全脫光的方式,快速把自己展現(xiàn)在你面前。這就是他講的方式,非常直接。
有的來訪者講隱私的時候就會猶豫不決,他會試探你的反應,比如講一點點就收回來。那他這種猶豫迂回慢的方式也是一種呈現(xiàn)方式。
在生活中,我們也許都有這種體驗:大部分的話語溝通,本質(zhì)上是各講各的,我們的話語永遠是錯開的。比如我和我朋友在一起,她講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經(jīng)歷,我接著也講一個讓她羨慕的經(jīng)歷,那我們在講什么呢,在講競爭對不對?如果我們?nèi)ヂ牭臅r候能夠聽到這段談話的本質(zhì)是落點在競爭上,我們就把語言后面的動力聽出來了。
我們要聽動力,他在生活中的動力是什么。
第四個需要聽的是他的狀態(tài)。他是平靜的,焦慮的,不安的,還是有很多顧慮的,或者有很多質(zhì)疑的……內(nèi)在的情緒狀態(tài),我們都可以接收到,這都是我們要去聽的。
最后,我們還需要聽我自己的反應,即咨詢師的內(nèi)在反應,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為什么很重要的?大家有聽到過反移情對嗎,我今天不想用很多專業(yè)的名詞,因為專業(yè)名詞會把我們帶到,非常想把它弄得清楚的偏執(zhí)的狀態(tài)里面。一會我會做個示范,但我示范到什么程度、大家能很看到多少,取決于我呆會兒的來訪者。
講傾聽的目的是什么呢?人和人之間最原始的連接原型是觸摸,比如媽媽抱著寶寶,撫摸寶寶。第二個連接是看,第三個是聽。聽的信息,當一個人在2-3歲開始講話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進入到聽的連接當中。其實,談話治療最重要的就是去聽、去看來訪者他所處的狀態(tài)是什么。
通過聽,我們可以評估來訪者,不是評估他有病沒病,我們這兩天不講診斷,我也不擅長講診斷。評估什么呢,評估來訪者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的領悟力怎么樣,就是他對心理治療的吸收能力如何。
其實,很多來訪者剛來的時候,他的吸收功能是非常弱的,但是經(jīng)過1年2年5年6年的工作后,他的領悟力非常好。這個來自什么?來自他內(nèi)化了精神分析治療的一個方式,他也內(nèi)化了咨詢師這個客體,他就變成可以像咨詢師一樣講話。
來訪者帶著一些反思和覺察的功能和你一起工作,這個非常重要。
聽到了來訪者以后,我們接下來做什么呢?接下來是調(diào)試我們自己,用來訪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來訪者一起工作。隨著咨詢師對來訪者有更多了解,咨詢師需要不斷地自我調(diào)試和來訪者呆在一起。
我們想象一下我們是海綿,不斷吸水的一塊海綿。水是什么呢?水是來訪者他所投注給這個治療空間的意識或潛意識信息。也就是這個來訪者的場,一個人在就有一個人的場。
這個場是一個整體。你和他在一起,你需要有一個容納他場的功能,還有吸收他場的功能。來訪者他在輸出的時候,我會在工作中盡可能不去打斷他的輸出。大家想象一下,某一種波這樣輸出,我們盡可能讓他以他的節(jié)奏和速度發(fā)出來,除非是不懂,我們可以發(fā)問。
我個人傾向是盡量少地用提問和來訪者一起工作。因為這是利于我們咨詢師自己的。我們和來訪者一起工作,如果腦袋里有很多的問題向來訪者提問的話,其實我們也是在打斷自己接收的這個狀態(tài)。
所以我們也需要有一個完整和開放的空間,來訪者在輸出的時候可以慢慢地進到我的空間來,如果我有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會擋住我,再有一個問題再擋住,這樣就會制造一些距離和治療的阻礙。看上去提問非常必要,實際上非常沒必要。除非無話可說,用提問來緩解你的焦慮。
再說容納功能。一邊把來訪者的問題裝進來,但裝進來是不夠的,裝進來之后還需要吸收。吸收的意思是照單全收之后,你要在內(nèi)部去處理(待會示范會有。)
還有一個點是我們處在咨詢師的位置上,如果我們能越放松,吸收容納得就越多;如果我們越緊張,我們就越在一個防御應激的狀態(tài)里。這個狀態(tài)不可能裝很多東西,很多東西就會被抵擋出去。治療師越放松也許就是來訪者感覺和你在一起工作最好的時候。他也最舒服、最安全、最放松。
在容納過程中,我們還要關注自己的反應。和我前面講傾聽一樣,你要時刻了解這個時候的念頭和感覺,這往往和來訪者有關。你聽得到來訪者意識上丟給你的東西,你聽不到的是被來訪者激起的你的反應,這才是他背后的東西。
比如,我們要接住來訪者遞過來的一杯水,我們也要能夠去辯識他從身后悄悄地拿了一個東西給你,你也要接得住。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拿到一杯水,這是意識層面的東西??晌覀兡貌坏奖澈蟮臇|西。你拿不到這個東西,這時候來訪者就沒有理由留下來。因為你接不住他。
有學生問我共情和鏡映的區(qū)別,簡單地說,鏡映和共情是一回事。實在要說一點點區(qū)別,鏡映比共情更原始,因為鏡映開始于媽媽和孩子的關系,媽媽是孩子鏡映的一個對象,鏡映孩子心靈成長的過程與變化。共情更像是發(fā)生在成人與成人的之間關系。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用鏡映的方式和來訪者在一起,意味著治療師的功能就是一個60分媽媽的功能,一個足夠好的媽媽的功能。
那么,我們共情是做什么,怎么做?共情就是把來訪者前臺和后臺以及自己的內(nèi)在反應編織在一起,把這個編織的結(jié)果變成語言反還給來訪者。
在共情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一個原則:寧愿慢,不要快。
不要顯得你很理解他。我們要慢慢聽、慢慢辯識,然后懂,懂了之后再與他核對。盡可能少地讓他感覺你很懂他,因為他會接受到你想要懂他的欲望。你作為咨詢師,對你的來訪者有欲望,即你希望從他身上確認你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咨詢師,在咨詢當中他就會在潛意識里滿足你,而這就變成了他應該收費,你應該付費。
共情第二步:觀察來訪者他聽到我們的回應后他的反應是什么。簡單講就是傾聽來訪者的聽。就像你們現(xiàn)在聽我講,我干嘛呢?我也要聽,我不是聽你提的問題,而是聽你們在聽我講后你們的反應是什么。
在咨詢中也是如此。你要關注來訪者在聽到你之后他的反應是什么,他有沒有反應,如果有那是什么;如果沒有,那又是什么反應。所有的反應都是反應,沒有反應也是一種反應。你要把你聽到的反應吸收進來,你要去理解他這種反應是什么。
一是為了評估他的防御機制。比如有的來訪者聽后沒反應,這個沒反應不是沒反應,而是防御的反應,比如是否認,是隔離或是其他什么。
二是看看我們和來訪者的工作聯(lián)盟進展得如何。如果來訪者對你的每一個解釋都回應是的,有可能是你們的工作聯(lián)盟建立得非常好,但通常這種情況不會有,因為它太完美了,不真實。所以,工作聯(lián)盟建立得如何,可以通過觀察來訪者對你解釋的反應知曉,比如在多大程度是認同,多大程度上是否認,甚至是憤怒。
有的時候,來訪者能夠表達憤怒恰恰說明你們的聯(lián)盟建立得非常好,因為他可以質(zhì)疑你的解釋。往往是他對你的解釋都回答是的,同意你的解釋的時候,反而這個工作聯(lián)盟建立得不那么好,這個關系是脆弱的。因為來訪者擔心他不認同你的觀點,關系就會崩掉。當然這是他潛意識當中的一個扮相,但這是一個心理現(xiàn)實。
第三,我們評估來訪者的反應,是為了尋找解釋的最佳時機。你給出一個解釋后,你的來訪者接不接得???以此判斷下一次解釋的時機和方式。
接下來的就是評估來訪者的現(xiàn)實功能、自我功能等。
我把解釋分為兩種,一種叫描述性的解釋,我盡可能站在中立的位置上去做,又叫素描。這個來訪者的內(nèi)在世界是什么樣的,我就去描述給他,這就是描述性解釋,類似鏡映的功能。
來訪者來,是因為他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困惑或需要了解的問題。在早年,我們一定有很多地方是空白的??瞻滓馕吨覀儜摫惶畛涞念伾珱]填充,被擱置在那里,成年后就希望去完成這個填充,這個就叫強迫性重復,是我要去完成一個過去的情結(jié)。
我們在咨詢中的解釋,便是填充或修補,即我們把來訪者早年需要填充的顏色修補進來,這是一個支持性的功能。就像一間房子,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有洞,那里有一個坑,墻上有不平整的地方,我們看到就把它修補、填平,這就是描述性解釋。
還有一類解釋叫干預性的解釋,我們繼續(xù)裝修這個房子,比如頂面非常不好看,把里面換掉就要拆除,重新裝一個頂面,這個就是推動。推動,即對來訪者早年的固著的點或創(chuàng)傷來做工作,以達到松動的效果,松動他舊有的模式、固著的點、或是強迫性重復的地方,讓它沒有那么地堅固,這就是干預性解釋起到的治療效果。
接下來,付麗娟老師做了一個模擬示范,通過這個模擬示范,向大家展示她是怎么去聽,怎么去理解信息,怎么去共情的。
付麗娟動力性心理咨詢實戰(zhàn)訓練營
正在招募
聯(lián)系客服